导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58114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光装置,包含至少一导光单元,及一光源,该导光单元具有一本体、连接于该本体的一第一透光壁与一第二透光壁、一由该本体裸露出的表面与相邻的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的侧面共同界定出的周面,及一夹设在该本体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之间的连接层,该本体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的透光率都不小于90%,且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的折射率小于该本体的折射率,自该光源发出的光直接经由该周面进入该本体后,部分光产生全反射而向远离该光源方向行进,部分光在行进中经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均匀向外发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亮度及高出光均勻性的导光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目前用于展示广告牌的结构为具有一外板11,及设置在该外板11周围的灯源12,该外板11为由可透光的塑料材料构成且具有不同的颜色与花样,该灯源12 —般为发出白光的日光灯或是LED灯,利用变化该外板11的颜色与花样,令该灯源12照射并通过该外板11,而使展示广告牌显示出预定的颜色与图案。一般为了让展示广告牌向外发出的亮度均勻,灯源12大都设置在该外板12的周围,借此让自灯源12发出的光可以照射到该外板11的最大面积范围,而令展示广告牌显示出较为均勻的亮度。但是此类展示广告牌的结构因为会受到灯源12的照射角度、强度与光传递距离的限制,因此,外板11的尺寸不能太大,而且,因为会有光线无法照射到的暗区域,使得展示广告牌整体的亮度及出光的均勻性降低,而影响广告牌的展示效果,所以一般会使用较多的灯源12来改善展示广告牌的亮度及出光均勻性的问题。参阅图2,为了避免因为单一外板11尺寸过大对展示广告牌整体的亮度及出光的均勻性造成的影响,目前常用的大型展示广告牌大都是将多个具有与图1相同结构的小尺寸展示广告牌彼此连结后而得到,此类结构虽然可避免因单一外板11尺寸过大对发光均勻性的影响,但是却会因为需组装多个小型展示广告牌,因此会增加组装后的展示广告牌的灯源走线难度,且因为组装后灯源数量及相关组件变得繁杂,也都会造成维修或更换灯源12的难度,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亮度及出光均勻性佳且适用于大尺寸的展示广告牌则为业界努力研究开发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光均勻性佳,且适用于大型展示广告牌的导光直ο本技术的导光装置,包含至少一个导光单元,及一个光源,该导光单元具有一个本体、分别连接于该本体相对表面的一个第一透光壁和一个第二透光壁、分别夹设在该本体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之间且由透光材料构成的连接层,及一个由该本体裸露出的表面与相邻的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的侧面共同界定出的周面,其中,该本体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的透光率不小于90%,且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的折射率小于该本体的折射率;该光源可将光射入该本体地设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周面。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所述导光装置,其中该本体的透光率不小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的透光率。较佳地,所述导光装置,其中该连接层包括一由透明材料构成,且设置于该本体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之间的第一连接膜。较佳地,所述导光装置,其中该连接层还包括有一第二连接膜,该第二连接膜是形成在该第一连接膜表面,并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连接。较佳地,所述导光装置,其中该本体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连接的表面具有一个呈连续凹凸形状的粗化结构,该连接层为填满该粗化结构并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连接。较佳地,所述导光装置,其中该导光单元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连接层与该第一透光壁之间,或该连接层与该第二透光壁之间的反射层。较佳地,所述导光装置,其中该导光单元还具有一设置于该连接层的第二连接膜与该第一透光壁之间,或该连接层的第二连接膜与该第二透光壁之间的反射层。较佳地,所述导光装置,其中该导光单元还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透光壁或第二透光壁远离该本体表面的反射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导光单元的结构设计,令设置在该导光单元周面的光源发出的光会因为该本体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间的折射率差,使得进入本体后的部分光产生全反射向远离该光源方向行进,而会均勻扩散至该本体,部分光则在行进中经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均勻向外发出。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以往「展示广告牌」的前视示意图;图2是一种以往「大型展示广告牌」的前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光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俯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3 ;图5是说明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单元的另一态样俯视示意图;图6是说明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单元的又一态样俯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导光装置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4,为本技术导光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至少一导光单元 3,及一光源4。该导光单元3具有一本体31、分别连接于该本体31相对两表面的一第一透光壁 32与一第二透光壁33、一夹设在该本体31与该第一透光壁32、第二透光壁33之间且由透光材料构成的连接层34,及一由该本体31裸露出的表面与相邻该第一透光壁32、第二透光壁33的侧面共同界定出的周面35,其中,该本体31、该第一透光壁32与第二透光壁33的透光率不小于90%,该本体31的透光率不小于第一透光壁32与第二透光壁33的透光率, 且该第一透光壁32与第二透光壁33的折射率小于该本体31的折射率。该本体31与该第一透光壁32、第二透光壁33可由具有高透光度的玻璃或塑料材料构成,且该第一透光壁32、第二透光壁33可依设计需求而具有预定图案;较佳地,该本体 31与该第一透光壁32、第二透光壁33是由透光率不小于90%的高透光玻璃构成,不仅可增加亮度,同时可以减少现有塑料制导光装置因长期放置在室外所导致塑料老化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该本体31是选自透光度为92%、折射率为3.0,长X宽为IOmX IOm且厚度为6mm的正方形特白玻璃(厂牌台玻),该第一透光壁32、第二透光壁33是选自透光度为 91%、折射率为1.52,长X宽为IOmX IOm且厚度为3mm的正方形优白玻璃薄板(厂牌台玻)。该连接层34包括有一由透明材料构成的第一连接膜341,以及一形成于该第一连接膜341表面的第二连接膜34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膜341由玻璃胶构成,用以将该第一透光壁32、第二透光壁33与该本体31相互黏结而设置于该本体31与第一透光壁32、 第二透光壁33之间,该第二连接膜342是由铁氟龙(PTFE)构成,并与第一透光壁32、第二透光壁33连接,通过该第二连接膜342提升该导光单元3的亮度及出光均勻性。该光源4是设置于该导光单元3的周面35,可依设计需求而选自可发出具有不同色光的灯源,例如选自可发出红光、蓝光等不同色光的LED灯。当该光源4被供电时发光且发出的光直接经由该周面35进入该本体31。当该光源4发出的光线经由该周面35进入本体31后,会因为该本体31与位于该本体31两侧的第一透光壁32、第二透光壁33间的折射率差,而有大部分的光线会因多重全反射效果向前持续传递,而部分光线则会经由折射及散射朝向第一透光壁32、第二透光壁33向外发出,而令该导光装置呈现出预定的颜色及图案。也就是说,通过该导光单元3的特殊结构设计可让该导光单元3具有类似光纤的光传递效果,因此,可将自光源4发出的部分光经由全反射朝向远离该光源4方向传递而均勻扩散至该本体31,而让该导光装置的整体亮度有效提升,所以不会像以往的导光装置因光传递效果不佳而有亮度不均勻及尺寸受限的问题;且因为光线在向前传递的同时,部分光线也会因折射而向外均勻发出,因此,会让该导光装置不仅具有高亮度,且同时也会具有极佳的出光均勻性,而使得本技术的导光装置更适合用于大尺寸展示广告牌。参阅图5,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装置,包含至少一个导光单元,及一个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单元具有一个本体、分别连接于该本体相对表面的一个第一透光壁和一个第二透光壁、分别夹设在该本体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之间且由透光材料构成的连接层,及一个由该本体裸露出的表面与相邻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的侧面共同界定出的周面,该本体与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的透光率不小于90%,且该第一透光壁、第二透光壁的折射率小于该本体的折射率;该光源可将光射入该本体地设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贤余贯铨
申请(专利权)人:芃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