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控制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440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流量控制夹,其特征在于该流量控制夹包括一个由竖板及其上下两端的上横板与下横板组成的夹框,以及嵌入上横板的轴孔内的含有内螺纹的旋钮,并有一个由螺纹杆及其下方的板体组成的压板通过螺纹杆旋入旋钮的内螺纹中。还可以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扣齿与板轴的扣板,且上述板轴嵌入下横板另一端的轴槽中,上述扣齿扣合在上横板的另一端。上述下横板朝向压板的一侧还可设有横向的凸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可以简单地通过扭动旋钮对夹框内的管路进行压缩,并且通过旋钮转动的圈数作为计算流量的定量指标,从而实现了对管路中液体或气体流量的精确微调与控制,在单胞藻连续培养中可以对培养料液的实现显著的定量控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量控制夹,用于对管路中液体或气体流量的控制。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科学实验、医疗诊断和生物培养等诸多领域中,都会涉及通过管路实 现对液体的加注,并且管路中液体的流量常常需要根据情况调整。以生物培养中单胞藻的 培养为例,其长时间以来的开放式规模化培养尤为粗放,对于培养料液的加注没有定量的 要求,因此流量控制夹没有设置的必要。然而,粗放式的培养方式容易造成海水、营养盐的 浪费,出现培养效率低、甚至出现培养失败的情况,不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并且在整个培 养过程中,培养成本和效率无法计算,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无法有效掌握。对于培养用海 水和营养盐的用量是靠人工粗略估计,无法通过比较不同的用量获得最佳的培养用量。由 此可见,在常规的生产、实验中,往往需要通过对流量的微调实现对整个流程的精确控制, 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央捷调整管路中液体或气体流量的流量控制 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控制夹,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流量控制夹,其特征在于该流量控制夹包括一个由竖板及其上下两端的上横 板与下横板组成的夹框,以及嵌入上横板的轴孔内的含有内螺纹的旋钮,并有一个由螺纹 杆及其下方的板体组成的压板通过螺纹杆旋入旋钮的内螺纹中。为了使夹框内的管路不会脱出,上述流量控制夹还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扣 齿与板轴的扣板,且上述板轴嵌入下横板另一端的轴槽中,上述扣齿扣合在上横板的另一端。为了对夹框内的管路产生显著的挤压效果,上述下横板朝向压板的一侧设有横向 的凸棱。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可以简单地通过扭动旋钮对夹框内的 管路进行压缩,并且通过旋钮转动的圈数作为计算流量的定量指标,从而实现了对管路中 液体或气体流量的精确微调与控制。尤其是本技术可以应用到包括单胞藻连续培养在 内的生物培养中,可以对培养用料液进行定量控制。在单胞藻的连续培养系统中,通过在硅 胶管的料液进入管道各个关键连接处用定量控制夹进行控制,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进 行开启或关闭,控制料液在整个系统中的流动;通过定量控制夹上螺纹的旋进和旋出,可实 现对培养用料液的量的精确控制,精确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液体的量,或者计算出总 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1、夹框,2、旋钮,3、压板,4、扣板,5、竖板,6、上横板,7、下横板,8、轴孔,9、扣 齿,10、板轴,11、凸棱,12、轴槽,13、板体,14、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为了与传输流体的管路如硅胶管活动组合,同时也便于沿硅胶管 移动,本技术将夹框ι作为主体结构,夹框1由包括一个由竖板5及其上下两端的上横 板6与下横板7组成,以及嵌入上横板6的轴孔8内的含有内螺纹的旋钮2,并有一个由螺 纹杆14及其下方的板体13组成的压板3通过螺纹杆14旋入旋钮2的内螺纹中。在操作时可通过旋钮2的旋转实现螺纹杆14的旋进和旋出,从而对压板3施加一 个作用力,并将该力传递到夹框1中的硅胶管上,使硅胶管的横截面减小或增大,实现单位 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液体量的减少或增加。硅胶管内流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旋钮2的内螺纹的 纹路间的距离实现精准控制。为了在操作时将本流量控制夹方便地夹持在管路上,本流量控制夹还包括一个上 下两端分别设有扣齿9与板轴10的扣板4,且上述板轴10嵌入下横板7另一端的轴槽12 中,上述扣齿9扣合在上横板6的另一端。从而达到将控制夹加入管道后不会掉落,且能随 时加上或者取下。为了使定量控制夹能在管道中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也便于夹子在旋钮旋进时,更 好地将作用力传递到管道的截面,使其截面变形,进而使通过截面的液体量减少,起到快速 传递力的作用,在下横板7朝向压板3的一侧设有横向的凸棱11。实施例1 以高密度聚乙烯为材料。整个流量控制夹以高密度聚乙烯为材料制成,容易成型, 具有足够的强度。制作时,夹框1可一次成型,竖板5的高度和上、下横板6、7的长度相同,均为8cm, 宽度相同,均为3cm,厚度相同,均为0. 5cm。扣板4下端的板轴10嵌入下横板7上的与板 轴10相吻合轴槽12内,而使扣板4与下横板7旋转连接。可将板轴10的直径设为0. 3cm, 长为2cm。轴槽12长设为2cm,为半圆形,且内孔直径设为0. 32cm。制成后,扣板4通过板 轴与轴槽的半圆形孔结合。而在扣板4的上方制作可与上横板6另一端相扣合的扣齿9。上横板6的轴孔8与上横板6的和扣板4结合的一侧相连通,旋钮2卡合在轴孔 8内而与上横板6的轴孔8内转动。螺纹杆14旋入旋钮2的内螺纹中,旋钮2内螺纹的孔 洞内径的大小可为1. 5cm,螺纹杆14的外径可小于1. 5cm.。与螺纹杆14 一体的板体13长 度可为7. 9cm。板体13的宽度与竖板5和上、下横6、7板及扣板4的宽度一致,均为3cm, 厚度也可为0. 5cm。上述内螺纹是反丝,从而当顺时针旋转旋钮2时,板体13受到竖板5内 侧壁的作用力不会随旋钮2顺时针转动,而是随旋钮2的转动向下平移。在下横板7朝向压板的一侧还可设有横向的凸棱11,凸棱11可为横向的底为正三 角形的柱状体,柱体高为8cm,正三角形边长为0. 5cm。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对螺纹间距离大小和硅胶管截面积的精确测量,可对 单位时间内管道中的料液流量进行精确计算,实现单胞藻连续培养过程中对料液的实时、 精确控制。并且可用旋钮的旋转圈数作为计算流量的定量指标。 定量控制夹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作,容易成型,具有足够的强度,且耐海水 腐蚀,轻便耐用。也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具有更大的强度,可以满足大管道对控制夹的 高强度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流量控制夹,其特征在于该流量控制夹包括一个由竖板( 及其上下两端的上 横板(6)与下横板(7)组成的夹框(1),以及嵌入上横板(6)的轴孔(8)内的含有内螺纹的 旋钮O),并有一个由螺纹杆(14)及其下方的板体(1 组成的压板C3)通过螺纹杆(14) 旋入旋钮O)的内螺纹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扣齿 (9)与板轴(10)的扣板0),且上述板轴(10)嵌入下横板(7)另一端的轴槽(12)中,上述 扣齿(9)扣合在上横板(6)的另一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夹,其特征在于上述下横板(7)朝向压板(3)的 一侧设有横向的凸棱(11)。专利摘要一种流量控制夹,其特征在于该流量控制夹包括一个由竖板及其上下两端的上横板与下横板组成的夹框,以及嵌入上横板的轴孔内的含有内螺纹的旋钮,并有一个由螺纹杆及其下方的板体组成的压板通过螺纹杆旋入旋钮的内螺纹中。还可以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扣齿与板轴的扣板,且上述板轴嵌入下横板另一端的轴槽中,上述扣齿扣合在上横板的另一端。上述下横板朝向压板的一侧还可设有横向的凸棱。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可以简单地通过扭动旋钮对夹框内的管路进行压缩,并且通过旋钮转动的圈数作为计算流量的定量指标,从而实现了对管路中液体或气体流量的精确微调与控制,在单胞藻连续培养中可以对培养料液的实现显著的定量控制。文档编号C12M1/36GK201924020SQ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量控制夹,其特征在于该流量控制夹包括一个由竖板(5)及其上下两端的上横板(6)与下横板(7)组成的夹框(1),以及嵌入上横板(6)的轴孔(8)内的含有内螺纹的旋钮(2),并有一个由螺纹杆(14)及其下方的板体(13)组成的压板(3)通过螺纹杆(14)旋入旋钮(2)的内螺纹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庆礼邓志科赫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