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状活性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107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蜂窝状活性炭,其包括一柱状活性炭本体,本体上开设有轴向布置的蜂窝状通孔。其优点是:通过将活性炭设置成蜂窝状作吸附材料,蜂窝状活性炭规则地排放在吸附床内,蜂窝状的通孔作为气流的通道,可顺利地将大风量的有机废气吸附净化后排出,有效地保证活性炭的吸附率;适用于较大风量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治理。(*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状活性炭
本技术涉及一种活性炭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蜂窝状活性炭,可应用在有机废气的治理过程中。
技术介绍
有机废气处理是当前“三废”治理中的重要部分,有机废气污染物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因此相应的治理方法各有不同。其中包括利用活性炭进行治理的方法,但目前所采用的活性炭均为自然形态,即不规则的颗粒状结构,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为 CN2936404,公开日为2007. 08. 22,专利号为ZL200620063193. 6所公开的有机废气回收装置,其吸附材料是采用颗粒状的活性炭其外形尺寸为Φ 2mm,长约IOmm无规则地装在一个容器中,由于其气流通道是由活性炭堆放的缝隙充当,因此气流阻力很大,耐高温和耐高压性不高,适用于小风量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蜂窝状活性炭,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气流阻力很大的缺点,有效地提高活性炭的耐高温、耐高压和使用寿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蜂窝状活性炭,其包括一柱状活性炭本体,本体上开设有轴向布置的蜂窝状通孔。所述柱状活性炭本体为长方体,截面规格为150mm*150mm,蜂窝状通孔的孔壁厚度为0. 5mm,孔距2mm。以便于在吸附床内规则地排放。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活性炭设置成蜂窝状作吸附材料,蜂窝状活性炭规则地排放在吸附床内,蜂窝状的通孔作为气流的通道,可顺利地将大风量的有机废气吸附净化后排出,有效地保证活性炭的吸附率;有效地提高活性炭的耐高温、耐高压和使用寿命及通风阻力小;可以适用于较大风量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治理。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蜂窝状活性炭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蜂窝炭吸附床蜂窝炭的床层堆放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蜂窝状活性炭1,其包括一柱状活性炭本体11,本体11上开设有轴向布置的蜂窝状通孔12。作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将所述柱状活性炭本体11为长方体,截面规格为150mm*150mm,以便于在吸附床内规则地排放。再蜂窝状通孔12设置为方形通孔,孔壁厚度为0. 5mm,孔距2mm,使蜂窝状活性炭1得到较高的利用率,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其柱状活性炭本体11和蜂窝状通孔12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本技术的制备方法可以是将碳粉粉碎成末状,使颗粒度在200目以下,和一定比例的黄土均勻混合,再根据需要逐步加入一定量的其它添加剂,经过充分混合,再在挤压机上压成型,从而形成上述形状的蜂窝状活性炭1。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蜂窝状活性炭1规则地排放在吸附床2内,蜂窝状的通孔 12的两端朝向吸附床的进风口 21和出风口 22,使蜂窝状的通孔12作为气流的通道,可顺利地将大风量的有机废气吸附净化后排出,用热气流脱附出活性炭上的有机物,使有机物的浓度提高十几倍到几十倍,使其在催化床上能保持稳定的自身维持燃烧状态(无需外加热),燃烧后的热尾气又用于预热待燃烧处理的废气和对失效的吸附床脱附再生。该技术治理效果好,节能效果显著,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并在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处理风量从每小时几千到十几万立方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蜂窝状活性炭可有效地保证活性炭的吸附率;有效地提高活性炭的耐高温、耐高压和使用寿命及通风阻力小;可以适用于较大风量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治理。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状活性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柱状活性炭本体,本体上开设有轴向布置的蜂窝状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状活性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柱状活性炭本体,本体上开设有轴向布置的蜂窝状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状活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枝江荣生阮良杰
申请(专利权)人:嘉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