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料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8194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料架,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的底座(1)上的至少一对立柱,每个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复数个旋接在所述的立柱上、用于支撑物品(4)的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的转动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的立柱相垂直,当所述的转动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的立柱相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回收、运输仓储空间小、运输成本低的折叠式料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玻璃等薄的零部件的折叠式料架
技术介绍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 的全过程。物流包括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 息等环节。物流是通过物流架实现的,物品装载在物流架中进行运输,物流架间架设物品运 输隔离装置,分割相邻物品,防止相邻物品被损坏。现有技术下仅采取包装隔层的方式对物 品进行隔离,不仅需要的隔层厚度大,浪费原料,而且分割效果欠佳,特别是对于上下两层 的不规则形状物品的隔离,隔离层无法达到期望的分隔效果,常造成物品的损坏,增加物品 的总成本。另一方面,汽车天窗、玻璃等薄的物品进行运输时,在物流架上没有相应的固定 装置,在运输过程中会因为汽车等的抖动使汽车天窗、玻璃等也发生抖动,进而造成汽车天 窗、玻璃等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回收、运 输仓储空间小、运输成本低的折叠式料架。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料架,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的底 座上的至少一对立柱,每个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复数个旋接在所述的立柱上、用于支撑物 品的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的转动机构位 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的立柱相垂直,当所述的转动机构位于第二工 作状态时,所述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的立柱相平行。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的立柱相连接的连接 部、设置在所述的连接部端部向所述的连接部下方延伸的第一压紧部、设置在所述的连接 部端部向所述的连接部上方延伸的第二压紧部,用于汽车天窗、玻璃等薄的零部件的固定 和运输时转动机构旋转90度可以作为物品的支撑,同时会压住下面的物品防止物品跳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第二压紧部具有阶梯状的第一平台和第二 平台,所述的第一平台与所述的第一压紧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当所述的转动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的 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的第一平台间具有一定间隙。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立柱包括与所述的底座相固定连接的固定 部和用于设置复数个所述的转动机构的工作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的工作部高 度的滑槽。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工作部与所述的固定部相转动连接,使立柱可以折叠以减少运输仓储空间。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装置的转动,自由 调节分隔空间的高度,使机构更具有灵活性,并且可折叠回收、减少运输仓储空间;回收体 积小,回收比大,降低了物流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折叠式料架实施例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折叠式料架实施例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折叠式料架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折叠式料架实施例工作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折叠式料架实施例工作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21、工作部;22、固定部;23、滑槽;31、连接部;32、第一压紧部;33、 第二压紧部;4、物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 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折叠式料架,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至少一对立 柱,每个立柱上设置有复数个旋接在立柱上、用于支撑物品4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具有第 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转动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转动机构与立柱相垂直,当 转动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转动机构与立柱相平行。转动机构包括与立柱相连接的连接部31、设置在连接部31端部向连接部31下方 延伸的第一压紧部32、设置在连接部31端部向连接部31上方延伸的第二压紧部33。第二 压紧部33具有阶梯状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第一平台与第一压紧部32位于同一条直线 上。当转动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压紧部32与第一平台间具有一定间隙。立柱包括与底座1相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2和用于设置复数个转动机构的工作部 21,固定部2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工作部21高度的滑槽23,工作部21与固定部22相转动连 接。参见附图3至附图5,当装载物品4时,位于最底层的转动机构先进行旋转,从第一 工作状态旋转到第二工作状态,其余转动机构保持在第一工作状态,物品4从上方落下,落 在位于最底层的转动机构上,物品4落在每个转动机构的第一平台中,被第一平台和第二 平台的边界卡住;之后位于倒数第二层的转动机构开始转动,从第一工作状态转动第二工 作状态,上方转动机构继续保持的在第一工作状态,第一压紧部32落在第一平台的上方, 将物品4固定住,第二片物品4从上方落下,落在转动机构的第一平台上,被第一平台和第 二平台的边界卡住,其余的转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这里不再赘述。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不难看出本技术是一种可折叠回收、运输仓储空间小、运 输成本低的折叠式料架。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 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的底座(1)上的至少一对立柱,每个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复数个旋接在所述的立柱上、用于支撑物品(4)的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的转动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的立柱相垂直,当所述的转动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的立柱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 )、设置在所述的底座(1)上的至少一对 立柱,每个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复数个旋接在所述的立柱上、用于支撑物品(4)的转动机 构,所述的转动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的转动机构位于第一工作 状态时,所述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的立柱相垂直,当所述的转动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 述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的立柱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的立 柱相连接的连接部(31)、设置在所述的连接部(31)端部向所述的连接部(31)下方延伸的 第一压紧部(32)、设置在所述的连接部(31)端部向所述的连接部(31)上方延伸的第二压 紧部(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延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安华物流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