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沥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770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其特征是设有圆筒型壳体,在壳体上下盖之间与圆筒壁同轴线设置5层以上形成环形流道的圆筒形隔板,若干条形竖隔板式电磁波加热体贯穿壳体上下盖沿径向设置在相邻圆筒形隔板之间,将环行流道分割成若干扇形截面换热区,电磁波加热体上端或下端设有过流口,相邻电磁波加热体的过流口设置在上下相反端;各圆筒形隔板的上沿依次对应前一层环形流道沥青流动末端设有一个换层豁口,最外层环形流道的底部连接沥青进口,中心圆筒形隔板的上端连接沥青出口;壳体外侧设置保温层;电磁波加热体由换热片及红外电磁波加热管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获得充足的换热面积,精确控制温度、节能降耗,保证安全生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浙青行业中对基质浙青及橡胶粉改性浙青进行加热的 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浙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浙青行业尤其在橡胶粉改性浙青生产中,基质浙青及胶粉改性浙青的加 热,都是通过燃煤、柴油或石油天然气燃烧完成,其主要缺陷是温度难于准确控制,使被加 热物料过热,在加热管管壁上形成结焦,并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使能耗增大,通过火焰 加热,热效率低;尤其随着石油产品的日益紧缺,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影响行业正常发展。因 此,如何改进加热方式,实现准确控制加热温度,节约能源并安全生产,成为业界关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浙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 器,通过采用红外电磁波加热器及迂回曲折的立体循环加热通道结构,获得充足的换热面 积,达到精确控制温度、节能降耗,保证安全生产的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浙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圆筒型壳体,在壳体上下盖 之间与圆筒壁同轴线设置5层以上形成环形流道的圆筒形隔板,若干条形竖隔板式电磁波 加热体贯穿壳体上下盖沿径向均布设置在相邻圆筒形隔板之间,并将该环行流道分割成若 干扇形截面换热区;所述电磁波加热体上端或下端设有过流口,且相邻电磁波加热体的过 流口设置在上下相反端;所述各圆筒形隔板的上沿依次对应前一层环形流道浙青流动末端 设有一个换层豁口,最外层环形流道的底部连接浙青进口,中心圆筒形隔板的上端连接浙 青出口 ;在壳体外侧设置保温层。所述条形竖隔板式电磁波加热体是由条形竖隔板式换热片及嵌装其中的红外电 磁波加热管构成。所述条形竖隔板式换热片是由嵌装红外电磁波加热管的竖管及其两侧呈一字形 对称设置的U形截面翼构成。所述壳体上下盖与保温层之间分别设置加热体电源接线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出一种用于浙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具有迂回 曲折的立体循环加热通道结构,加热路径可达130米以上,使浙青物料获得充足的换热面 积;尤其采用辐射率高、穿透性强、热转换效率高的红外电磁波加热管作为加热元件,可通 过系统设置与监控达到精确控制加热温度、节能降耗,保证安全生产的效果,加热温度可精 确到士 1°C,与现有技术比节能达30%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去掉上盖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I放大视图;图4是图2中的F放大视图。图中1浙青出口,2壳体,21上盖,22筒体,23下盖,31上加热体电源接线板,32 下加热体电源接线板,4电磁波加热体,41换热片,42红外电磁波加热管,43过流口,5浙青 进口,51与浙青进口连通的扇形截面换热区,61-66圆筒形隔板,610-660环流道,7保温层, 81-86换层豁口,9导轨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图1 图4示出一种用于浙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圆筒型壳体 2,在壳体上、下盖21、23之间与筒体22同轴线设置5层以上形成环形流道的圆筒形隔板,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 6层圆筒形隔板61-66,形成环形流道610-660 ;若干条形竖隔板式电磁 波加热体4贯穿壳体上、下盖21、23沿径向均布设置在相邻圆筒形隔板之间,并将该环形流 道分割成若干扇形截面换热区;上述电磁波加热体4上端或下端设有过流口 43,且相邻电 磁波加热体的过流口设置在上下相反端;上述各圆筒形隔板61-66的上沿依次对应前一层 环形流道浙青流动末端设有一个换层豁口 81-86,最外层环形流道610的底部连接浙青进 口 5,中心圆筒形隔板66的上端连接浙青出口 1 ;在壳体外侧设置保温层7。上述条形竖隔板式电磁波加热体4是由条形竖隔板式换热片41及嵌装其中的红 外电磁波加热管42构成。上述条形竖隔板式换热片41是由嵌装红外电磁波加热管42的 竖管及其两侧呈一字形对称设置的U形截面翼构成。在上述壳体上、下盖21、23与保温层7 之间分别设置上、下加热体电源接线板31、32,红外电磁波加热管42分别与电源接线板31、 32连接。在实际制作中,上述电磁波加热体4通过设置在圆筒形隔板上的导轨架9插入,其 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盖与下盖上。上述保温层7采用了岩棉绝热材料。上述红外电磁波加热管采用了保定三爱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HGR系列 型号为HGR-A-32的红外电磁波加热管,该加热元件其表面材料是以SiO2为主载体,并添 加多种微量元素,以及金属、非金属氧化物、氟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或硼化物等材料,经高 温烧结后构成一种新型的高辐射率的陶瓷体。加热形式是以辐射传热方式进行加热,辐射 率高,辐射均勻,穿透性强,使被加热物料可以达到表面与内部同步加热的效果。红外电磁 波加热管电热丝的一部分能量以红外电磁波形式发出,而另一部分则以可见光形式发出, 该陶瓷加热管由于具有定向辐射性能及可将可见光成分转变为红外电磁波热能的特性, 减少了内部能量损耗,电能的热转换效率可达90%左右,尤其其所含成分的的熔点均在 1700°C 2500°C之间,化学性质稳定,使用寿命长。由上述用于浙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结构可以看出,工作时,被加热的浙青从浙 青进口 5首先进入与浙青进口连通的扇形截面换热区51,然后首先环绕最外层环形流道 610流动并经电磁波加热体4进行加热,在该环形流道中,由于相邻电磁波加热体4的过流 口 43设置在上下相反端;因此当依次经过环周若干个扇形换热区,从上、下过流口 43流过 时,要反复经过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呈波浪形迂回曲折的立体循环流动路径,充分与条形竖隔板式电磁波加热体接触进行热交换。在直径1. 6米,高0. 9米的壳体中设置了 6层圆 筒形隔板61-66,形成单向环形流道610-660,其加热路径可达130米以上,当浙青在环形流 道610环周流动一图后,在该层环形流道浙青流动末端通过换层豁口 81进入环形流道620, 重复上述过程,以此类推,依次循环通过换层豁口 82-86,流经环形流道620-660直至进入 中心圆筒形隔板66中,并从浙青出口 1流出。图2、图3中箭头为浙青流动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换层豁口 82-86对应的扇形换热区内顶部换热体4过流口 43的开设位置,浙青可以顺 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流动。本技术应用于基质浙青及橡胶粉改性浙青的加热,可根据浙青物料的流量 (kg/min),和升温要求(C° /min)确定所需功率,从而确定红外电磁波加热管的规格及数 量,在电磁波加热器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可通过监视屏对加热器的压力、温度等 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可随时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整实现精确控制加热温度,控制电能 消耗,保证物料升温的需求。通过运行实践表明应用电磁波浙青加热器,可使物料加热温度控制精确到 士 rc,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与同等产能的传统装置相比,每吨耗能由35万千焦降至目前每 吨耗能15万千焦,以年工作4000小时计算,单台年节约热能60亿千焦。以目前天津市场 价格计煤炭800元/吨,柴油7800元/吨,工业用电0. 6元/度,将每吨基质浙青由初始 100°C加热至200°C耗能如下燃煤加热40-45公斤/吨,燃油加热6. 5-7公斤/吨,电加热 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沥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圆筒型壳体,在壳体上下盖之间与圆筒壁同轴线设置5层以上形成环形流道的圆筒形隔板,若干条形竖隔板式电磁波加热体贯穿壳体上下盖沿径向均布设置在相邻圆筒形隔板之间,并将该环行流道分割成若干扇形截面换热区;所述电磁波加热体上端或下端设有过流口,且相邻电磁波加热体的过流口设置在上下相反端;所述各圆筒形隔板的上沿依次对应前一层环形流道沥青流动末端设有一个换层豁口,最外层环形流道的底部连接沥青进口,中心圆筒形隔板的上端连接沥青出口;在壳体外侧设置保温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浙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圆筒型壳体,在壳体上下盖之 间与圆筒壁同轴线设置5层以上形成环形流道的圆筒形隔板,若干条形竖隔板式电磁波加 热体贯穿壳体上下盖沿径向均布设置在相邻圆筒形隔板之间,并将该环行流道分割成若干 扇形截面换热区;所述电磁波加热体上端或下端设有过流口,且相邻电磁波加热体的过流 口设置在上下相反端;所述各圆筒形隔板的上沿依次对应前一层环形流道浙青流动末端设 有一个换层豁口,最外层环形流道的底部连接浙青进口,中心圆筒形隔板的上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善余强薄一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