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偶极子天线及使用该天线的RFID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615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偶极子天线及使用这种天线的RFID标签。该天线包括弯折偶极子(11)和感应线圈(12),两者通过感应耦合方式间接连接或直接电连接方式连接,所述弯折偶极子(11)包括两部分,该感应线圈(12)设置在弯折偶极子(11)两部分中间,感应线圈12上设置有馈电点(111)和(112),用于连接芯片。该标签包括所述天线、基板和芯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具有较大的增益和带宽,能够方便的调节阻抗和谐振频率,并能够适应多种应用环境的小型化偶极子天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天线领域,特别涉及在超高频RFID系统中使用的偶极子天线以 及使用该天线的标签。
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一种近距离的无线通讯,是物联网的重要支 撑技术之一。通常的RFID系统主要由标签、读写器和服务器组成,通过标签和读写器 进行信息采集,而服务器完成数据处理。RFID系统有多个通信频段可用,分别为低频 LF(125kHz-134kHz)、高频 HF(13. 56MHz)、超高频 UHF(860MHz_960MHz)和微波(2. 45GHz、 5. 8GHz)。其中低频和高频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实现数据通信,读写距离一般不超过lm。而 超高频和微波使用电磁波反向散射的原理,其读写距离可达10m,有源标签能实现更远的读 写距离。影响超高频标签的读写距离主要因素有读写器发射功率、标签芯片的灵敏度和标 签天线的设计。其中读写器的发射功率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 干扰,在各个国家都有明文规定,我国信息产业部在2007年发布的《800-900MHZ频段射频 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中规定的读写器有效发射功率(ERP)为2W。标签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偶极子天线,包括弯折偶极子(11)和感应线圈(12),两者通过感应耦合方式间接连接或直接电连接方式连接,所述弯折偶极子(11)包括两部分,所述感应线圈(12)设置在所述弯折偶极子(11)两部分中间,该感应线圈(12)上设置有馈电点(111,112),用于连接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偶极子天线,包括弯折偶极子(11)和感应线圈(12),两者通过感应耦合方式间 接连接或直接电连接方式连接,所述弯折偶极子(11)包括两部分,所述感应线圈(12 )设置 在所述弯折偶极子(11)两部分中间,该感应线圈(12)上设置有馈电点(111,112),用于连 接芯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偶极子(11)每部分均包括 上天线臂(121,122)、下天线臂(151,152),矩形部分(131,132)和弯折线部分(141,142), 所述上天线臂(121,122)与下天线臂(151,152)通过所述矩形部分(131,1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波尹周平张亚平陈显才吴光华孙虎李春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