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034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棚骨架,它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上拱梁、下拱梁、斜撑梁以及沿上拱梁、下拱梁、斜撑梁所在平面垂直延伸的纵梁,所述的上拱梁下拱梁、斜撑梁端部通过一连接机构相连接。连接机构主要包括套筒、开设在套筒上的定位孔和开设在上拱梁、下拱梁、斜撑梁弯折部上的连接孔安装时将上拱梁、下拱梁插入套筒内调整好上拱梁、下拱梁、斜撑梁弯折部和套筒的相对位置用螺栓将它们固定连接。再用螺栓将纵梁与斜撑梁、下拱梁连接。重复之前工序就能轻松地将大棚搭建完成。如此搭建的大棚强度高且便于拆卸、修理。(*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种植反季蔬菜的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目前温室暖棚骨架多采用焊接方式或者自攻钉方式实现各拱梁之间的连接。如采用焊接方式,骨架应在出厂之间成型,体积过大不便于运输,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焊接点容易生锈,从而将腐蚀农膜;如采用自攻钉连接方式,则产品加工的公差会导致组装产品外观无法统一标准,进而给后续的矫正工作造成较大困难,且所用连接件容易错位从而使得大棚的抗风载雪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便于运输、安装方便且强度较高的大棚骨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棚骨架,它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上拱梁、下拱梁、斜撑梁以及沿上拱梁、下拱梁、斜撑梁所在平面垂直延伸的纵梁,所述的上拱梁、下拱梁、斜撑梁端部通过一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套筒,间隔开设在套筒上的至少两个定位螺孔、分别开设在上拱梁、下拱梁连接端的连接孔、与定位螺孔数量相一致的螺栓,所述的斜撑梁的连接端为一与套筒相平行的弯折部,且在所述的弯折部上也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上拱梁、下拱梁与所述的套筒相插设连接,且套筒的定位螺孔与各连接孔相对应,所述的螺栓安装在相应的定位螺孔中以固定所述的上拱梁、下拱梁与斜撑梁。优选地,上拱梁、下拱梁、斜撑梁通过连接机构连接的连接端各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的套筒上等间距开设有四个垂直螺孔轴向的定位螺孔,且四个定位螺孔沿套筒轴向方向排开。且相邻两定位螺孔的孔距与各拱梁上连接孔的孔距相一致。优选地,所述的套筒的内径稍大于上拱梁和下拱梁的外径。纵梁与相应斜撑梁连接处各自开设有一个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同样地,在下拱梁垂直于地面的弯折部的中部和弯折处都开设有一个连接孔,通过螺栓与纵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纵梁由若干个段体组成,每个段体的一端为外径小于纵梁本体外径的细长部,其另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相邻段体细长部的孔,相邻两段体拼接呈一光滑柱体。进一步地,所用的管材分别一体压模成型且全采用热浸镀锌管,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大棚生锈。本技术大棚骨架连接机构采用定位孔螺栓连接的方式,可进行现场安装,从而在运输时,可将各部件折叠装运,所占体积较小;同时,采用通孔螺栓连接,增加了大棚骨架的强度,使得连接处对风载雪载的抵抗力更强。各部件可采用专用设备加工,保证了加工件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安装尺寸的稳定性,为产品安装标准化创造了条件。-->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大棚骨架的组装图;附图2为本技术大棚骨架位于同一组平面上的各部件结构分解图;附图3为本技术大棚骨架的纵梁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拱梁;2、下拱梁; 211、连接孔3、斜撑梁;31、斜撑梁弯折部;312、连接孔;4、连接机构;41、套筒;411、定位螺孔;42、连接孔;43、螺栓;5、纵梁;51、段体;511、细长部;512、连接孔;513、螺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优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大棚,其由两相面对的山墙、连接在两面山墙同一侧的背墙(图中未显示)以及搭设在背墙上端且延伸至与背墙相面对一侧的骨架组成,该骨架主要由上拱梁1、下拱梁2、斜撑梁3、纵梁5相连接而成。其中,在与山墙相平行的平面上,间隔分布有多组相连接的上拱梁1、下拱梁2、斜撑梁3,纵梁5将多组由上拱梁1、下拱梁2和斜撑梁3组成的平面相连接。每组上拱梁1、下拱梁2和斜撑梁3端部通过连接机构4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的连接机构4包括套筒41、开设在套筒41上的定位螺孔411、分别开设在上拱梁1、下拱梁2连接端的连接孔42、与定位螺孔411数量相一致的螺栓43。由于同时考虑到大棚的强度要求和加工难度,本实施例中,套筒41上的定位螺孔411等间距开设四个,且沿套筒轴向方向排布;上拱梁1与下拱梁2端部分别开设两个连接孔42,这样,上拱梁1、下拱梁2以及斜撑梁3与套筒41分别通过两个螺栓43相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便于斜撑梁3与套筒41连接且能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斜撑梁3的两连接端分别形成有弯折部31,该弯折部31在连接状态分别与相应处的上拱梁1和套筒41相平行。本实施例中,上拱梁1和下拱梁2的外径皆小于套筒的内径,安装时先将上拱梁1、下拱梁2插入套筒41,调整好套筒41、上拱梁1、下拱梁2和斜撑梁3的弯折部31的位置使得螺栓43能同时穿过套筒41、上拱梁1、斜撑梁3的弯折部31以及同时穿过套筒41、下拱梁2、斜撑梁3的弯折部31,然后用四个螺栓43固定;上拱梁1的上端与斜撑梁3另一端同样通过螺栓43相连接。本技术大棚骨架中,纵梁5具有多根,如图1中A、B、C所在直线上均为纵梁,在A处,纵梁5与斜撑梁3通过螺栓43相固定连接,在B和C处,纵梁5与下拱梁2也通过螺栓43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每根纵梁5分成若干个段体51,每个段体51的一端具有外径稍小于其本体外径的细长部511,其另一端开设有容纳细长部511的连接孔512,相邻两个段体51相嵌入连接形成一光滑的圆柱体,从而使得整个大棚骨架更美观。在每个段体51上等间距地开设有多个螺孔513,相应位置的斜撑梁3或下拱梁2通过螺栓与螺孔的连接实现纵梁的固定。本实施例中,上拱梁1、下拱梁2、斜撑梁3、纵梁5以及套筒41均采用热浸镀锌管材加工形成,无焊接工序,大大降低了产品生锈的可能性,采用定位螺孔螺栓连接加固了管材连接处的强度,使得连接处对风载雪载的抵抗力更强,各部件采用专用设备加工,能够保-->证加工件的尺寸稳定性,使产品加工标准化,也给产品安装标准化创造了条件。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棚骨架,它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上拱梁(1)、下拱梁(2)、斜撑梁(3)以及沿上拱梁(1)、下拱梁(2)、斜撑梁(3)所在平面垂直延伸的纵梁(5),所述的上拱梁(1)、下拱梁(2)、斜撑梁(3)端部通过一连接机构(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4)包括套筒(41)、间隔开设在所述套筒(41)上的至少两个定位螺孔(411)、分别开设在上拱梁(1)、下拱梁(2)连接端的连接孔(42)、与定位螺孔(411)数量相一致的螺栓(43),所述的斜撑梁(3)的连接端为一与套筒(41)相平行的弯折部(31),且在所述的弯折部(31)上也开设有连接孔(312),所述的上拱梁(1)、下拱梁(2)与所述的套筒(41)相插设连接,且套筒(41)的定位螺孔(411)与各连接孔(42、312)相对应,所述的螺栓(43)安装在相应的定位螺孔(411)中以固定所述的上拱梁(1)、下拱梁(2)与斜撑梁(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骨架,它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上拱梁(1)、下拱梁(2)、斜撑梁(3)以及沿上拱梁(1)、下拱梁(2)、斜撑梁(3)所在平面垂直延伸的纵梁(5),所述的上拱梁(1)、下拱梁(2)、斜撑梁(3)端部通过一连接机构(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4)包括套筒(41)、间隔开设在所述套筒(41)上的至少两个定位螺孔(411)、分别开设在上拱梁(1)、下拱梁(2)连接端的连接孔(42)、与定位螺孔(411)数量相一致的螺栓(43),所述的斜撑梁(3)的连接端为一与套筒(41)相平行的弯折部(31),且在所述的弯折部(31)上也开设有连接孔(312),所述的上拱梁(1)、下拱梁(2)与所述的套筒(41)相插设连接,且套筒(41)的定位螺孔(411)与各连接孔(42、312)相对应,所述的螺栓(43)安装在相应的定位螺孔(411)中以固定所述的上拱梁(1)、下拱梁(2)与斜撑梁(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41)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新吴念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冈制造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