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皮给药传递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271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丙烯酸基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在透皮治疗系统中的应用,并涉及含有该粘合剂组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透皮治疗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丙烯酸基粘合剂组合物,其中包含至少一种组分(A)含(甲基)丙烯酰胺或其N、N取代单体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至少一种组分(B)含叔胺或季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具备包容药量大、透皮效果好、药量成份可控并缓释、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等五大特点的理想外用药物传递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丙烯酸基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在透皮治疗系统中的应用,并涉及含有该粘 合剂组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透皮治疗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经皮给药作为现代科学高新技术最有潜能的给药系统研究已有很多年,第一个上市的 经皮给药贴剂是在1981年,随后经皮给药的应用逐步扩大,多采用透皮吸收促进剂、超声 波法、离子导入法、电穿孔法等应用技术,已有许多产品用于不同的治疗领域,如激素替 代疗法(HRT)贴剂占据了经皮给药系统市场的绝对优势。建立同时具备包容药量大、透皮 效果好、药量成份可控并缓释、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剌激等五大特点的理想外用药物传递 平台。使用透皮治疗系统,例如含活性药物的压敏粘合剂系统控制活性药物释放通过皮肤的 方法,这是为人熟知的.这种透皮治疗系统主要包括聚合物基质(粘合剂)、活性药物、 促进剂及其它添加剂。通过溶解(乳化)、混合、搅拌、分散、成型等技术,制得透皮治疗 系统.将透皮治疗系统有效地粘附于皮肤上,使活性药物从系统载体中扩散出来,通过皮 肤进入受体的体循环而产生疗效。处于透皮治疗系统中的活性药物,其透皮速率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活性药物本身的物化性质(如分子量、分子体积、亲脂亲水性、药物的熔点等)、活性药物在 系统中的分散状态、活性药物在系统中的溶解度、从系统释放的速率、在透皮治疗系统和 皮肤中的分配特性、皮肤的生理情况、通过皮肤的渗透速率以及与皮肤内有关物质的结合 倾向等因素.对特定的活性药物来说,透皮速率主要受活性药物在系统中的分散状态,活 性药物在系统中的溶解度,活性药物在系统和皮肤间的分配系数,活性药物通过皮肤时 渗透速率的影响。大量现有技术重视的是用单一高分子聚合物组合低分子化合物,如促渗剂或增塑剂来促进活性药物的经皮吸收。用于说明的例子是欧州专利EP315218用含带有阳离子的丙烯 酸酯聚合物作基质,加入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及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或增塑剂,制成 药库层,然后与粘胶层复合,即制得透皮治疗系统。但这种透皮治疗系统容易出现促渗 剂、低分子增塑剂向界面迁移现象,使压敏粘合剂的粘结力、 剪切力下降,同时因促渗剂不受控的向界面迁移,也影响活性药物的透皮释放。欧州专利EP0913445A1描述了一种用于透皮给药耐受促进剂的压敏粘合剂.通过 采用N, N取代的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酰胺与均聚物Tg在-9 0(TC的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和均聚物Tg在0-2 5 (TC的单体共聚来改善压敏粘合剂对促进剂的耐受性。在不降低压敏粘合剂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促进剂的用量来改进活性药物的透皮速率。但这种透 皮治疗如果装载的药量超过-定量,会使系统的力学平衡受到破坏。目前也有用两种聚合物组合的技术来改善活性药物的经皮吸收。如专利 CN1088778A中提到了 一种基于溶度参数的活性药物释放系统和改变活性药物饱和浓 度的方法.该方法中提到互溶不同溶度参数的聚合物,调整用于皮肤的透皮组合物中 活性药物的饱和浓度,来调整活性药物从组合物及通过皮肤的释放速度,同时保持可 接受的抗切变,粘着和剥离粘合性能。但这种透皮治疗系统的生产工艺较复杂,系统 中的活性药物不太稳定,容易结晶析出,从而影响活性药物的透皮释放稳定性。用于透皮治疗系统的粘合剂主要有丙烯酸基、聚硅氧烷基和橡胶基粘合剂。大量现 有技术提到了这三种粘合剂单一用于透皮治疗系统的情况.在日本活性药物协会第五次 会议(1989年9月26日-28日)上,oktini等人报告,对于含ISDN的膏药,比较丙烯 酸基、聚硅氧烷基和橡胶基粘合剂,这三种粘合剂的经皮吸收情况基本相当.在日本 已审专利公告4一74329中,指出对于含ISDN的膏药,丙烯酸基粘合剂是各种类型的压 敏粘合剂中特别优选的.在透皮治疗系统中,常用丙烯酸基粘合剂作为基质.通过采用不同的软硬单体、官 能单体及不同单体间的配比,可以聚合得到性能不同的粘合剂,满足不同透皮 治疗系统的特殊要求.由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不同的丙烯酸单体及其比例来聚合丙烯酸基粘合 剂,因此丙烯酸基粘合剂有比较大的溶度系数范围.丙烯酸基粘合剂由于其具有比较宽的溶度系数范围,与许多活性药物有比较好的相 容性,可以装载比较多的活性药物,但用单一的丙烯酸基粘合剂作为透皮治疗系统的 基质,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1. 装载的药量较少,否则系统的力学平衡受到破坏。2. 装载的药量较少,否则系统中的活性药物不稳定,容易结晶析出,从而影响活性药 物透皮释放的稳定性。3. 容易出现促渗剂、低分子增塑剂向界面迁移现象,使粘合剂的粘结力、剪切力下 降,同时因促进剂不受控的向界面迁移,也影响活性药物的透皮释放。4. 系统的热稳定性差.容易出现热流和冷流,使用时出现对皮肤的粘贴性差、拉丝、 边缘溢胶及难取下等现象。因此仍需要可用于透皮治疗系统的改进的粘合剂,保证系统的力学平衡,使用时不 出现诸如对皮肤的粘贴性差、拉丝、边缘溢胶及难取下等现象。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改进的透皮治疗系统,能增大促进剂使用的种类和用量,同时避 免出现因促进剂向界面迁移而产生不良现象;在不损害系统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能装载较 多的活性药物;对皮肤的刺激、致敏等副作用小。更为重要的是,在保证上述优良性能的同时,系统中的活性药物仍能以需要的速率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丙烯酸基粘合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丙烯酸基粘合剂组合物在透皮治疗系统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可用于透皮治疗系统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和药物组合物的透皮治疗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透皮治疗系统的制备方法。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 丙烯酸基粘合剂组合物,其中包含至少一种组分(A)含(甲基)丙烯酰胺或其N、 N取 代单体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至少一种组分(B)含叔胺或季铵基的(甲基) 丙烯酸酯共聚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丙烯酸基粘合剂组合物在透皮治疗系统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可用于透皮治疗系统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所述丙烯酸基粘合 剂组合物和至少一种治疗有效量的活性药物,还可含有可任选的可药用促进剂 和可任选的可药用添加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透皮治疗系统的制备方法。所述本专利技术丙烯酸基粘合剂组合物中的组分(A)由下列单体共聚而成(1) 30%-80重量%、优选45X-75重量X的一种或多种均聚物Tg为-90—(TC的丙烯酸 烷基酯单体;(2) 1%-45重量%、优选3%-3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均聚物Tg为0-25(TC的单体;(3) 0. 1%-20重量%、优选1X-10重量X的-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酰胺或其N, N取代单体,其中取代基团为CH2垸基,优选C卜8垸基;(4)0. 1%-18重量%、优选0.5%—8重量%的-种或多种至少包含一个活性氢官能团的丙 烯酸类单体。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组分(A) (l)中的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其烷基碳原子数不超 过16个,优选烷基上有5—12个碳原子及其异构体的丙烯酸垸基酯。此类单体的含量 优选45% 75重量%。上述(2)中的单体优选醋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 丙烯酸d…。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d-e垸基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 基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丙烯酸基粘合剂组合物,其中包含至少一种组分(A)含(甲基)丙烯酰胺或其N、N取代单体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至少一种组分(B)含叔胺或季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丙烯酸基粘合剂组合物,其中包含至少一种组分(A)含(甲基)丙烯酰胺或其N、N取代单体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至少一种组分(B)含叔胺或季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分(A)由下列单体共聚而成(1) 30%-80重量%、优选45%-75重量^的一种或多种均聚物Tg为-90—0'C的丙烯酸 烷基酯单体;(2) 1%-45重量%、优选3%-3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均聚物Tg为0-250'C的单体;(3) 0. 1%-20重量%、优选1%-10重量%的-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酰胺或其N, N取代单体,其中取代基团为C,i垸基,优选C,-s烷基;(4) 0. 1%-18重量%、优选0. 5%—8重量%的-种或多种至少包含一个活性氢官能团的 丙烯酸类单体。3. 根据权利要求2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分(A)中,所述丙烯酸垸基 酯单体(l)中的烷基是直链或支链含碳原子数不超过16个、优选5-12个的垸基。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分(A)中,所述均聚物 Tg为0-2 5 0'C的单体(2)选自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d一w 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C卜6垸基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 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5. 根据权利要求2-4之任一项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分(B)为含叔胺或季 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其中 所述含叔胺或季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垸基酯、(甲 基)丙烯酸氧化三甲胺基烷基酯,其中所述的烷基碳原子数在1至8个之间, 优选2至4个。6. 根据权利要求l一5之任一项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组分(A)与组分(B) 的重量比为9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惠斌张军兵徐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羚锐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