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线虫颗粒剂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22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杀线虫颗粒剂制剂,其特征是所说的颗粒剂制剂含有(以重量%计):印楝素0.01-5,阿维菌素0.01-5,粘结剂5-40,农药稳定剂0.1-5,pH值调节剂醋酸0.01-0.5,色素甲基紫0.1-2.0,余量为印楝饼。(*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Nematode killing granule preparation

A nematicidal granule prepar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ontaining granule preparation said (by weight percent): 0.01 - 5 Azadirachtin and avermectin 0.01 - 5, 5 - 40 binder, pesticide stabilizer 0.1 - 5, 0.01 - 0.5 pH modifier acetic acid, Pigment Violet 0.1 - 2 margin for Indian neem c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及其制剂技术。
技术介绍
植物寄生线虫是农作物有害生物中的重要病原生物。线虫除能直接引起植物病害外,还传播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全球作物因植物寄生线虫为害造成平均损失在10%以上。中国线虫为害十分严重,一般情况下可使花生减产30-40%;大豆减产10-20%;水稻减产10%。严重时可使花生减产70-80%,甚至失收;大豆减产30-50%;水稻减产40-50%,而且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由于中国保护地蔬菜面积的迅速扩大,全年不间断种植造成线虫和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积累,造成蔬菜减产20-30%,还严重地影响了蔬菜品质和出口,严重威胁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目前使用的杀线虫剂大多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如涕灭威等均属剧毒农药,可供选择的低毒农药品种极少,线虫易产生抗药性,且与环境的相容性极差,污染了土壤和水资源。我国尚未有任何植物源杀线虫剂问世,更无专利报道。植物寄生线虫学在我国研究起步较晚,植物源杀(抑)线虫剂研究近乎空白。国际上已注册登记了许多以印楝提取物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和医用杀菌剂,但是,国际上无植物源和抗菌素复混配的报道和专利申请。据国际最新报道,印楝提取物印楝素(Azadirachtin)和其它主要有效成分可防治413种害虫,同时还对多种动植物病菌和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但国内尚未有任何应用印楝制剂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报道。印楝饼是第一个被报道有杀线虫生物活性的印楝产品(Schmutterer 1995,The Neem Tree Azadirachta indica A.Juss.and Other Meliaceous Plants-Sources of Unique Natural Products for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Medicine,Industry and Other Purposes.出版社名称德国VCH Verlagsgesellschaft,Weinheim)在中国先后有近十个以印楝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杀虫剂申请了专利,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但是,以印楝油和部分印楝素被提取后的印楝饼为原料的杀线虫剂和肥料都尚未见报道。也未有任何印楝饼单剂和微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的配方的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新的以印楝饼和微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杀线虫农药制剂,本专利技术杀线虫农药新制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不污染农产品和环境、抗虫谱广、兼有肥效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以由印楝种子经提油和提取印楝素后的印楝饼和微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为主要有效成分,配以粘结剂、pH值调节剂、稳定剂和着色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利用挤出式造粒法和吸附式造粒法相结合的办法加工成印楝素·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印楝饼内仍含有部分未提取出的印楝素和多种苦味素。这些有效成分既有杀虫活性也有杀菌活性。阿维菌素是微生物源广谱杀虫剂,对根结线虫、茎线虫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是代替溴甲烷的理想药剂。经粉碎的印楝饼既作为一种原药又作为阿维菌素的载体。另外,印楝饼中还含有植物营养物质N(5-7%)、P(1.1%)和K(1.5%)。因此,印楝素·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在防治线虫的同时还有肥效作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即可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杀线虫颗粒剂制剂的特征是,所说的颗粒剂制剂含有(以重量%计)印楝素0.01-5,阿维菌素0.01-5,粘结剂5-40,农药稳定剂0.1-5,pH值调节剂醋酸0.01-0.5,色素甲基紫0.1-2.0,余量为印楝饼。所说的粘结剂组分是选自糊精、淀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稳定剂组分是选自苯甲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中的一种或两种。优先推荐的颗粒剂制剂成分(以重量%计)为印楝素0.05-2,阿维菌素0.05-0.5,粘结剂10-20,农药稳定剂1-3,pH值调节剂0.01-0.05,色素0.1-1.0,余量为印楝饼。印楝·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制剂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常规的农药颗粒剂挤出法造粒加工工艺即可。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两者复配对杀灭植物线虫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2、高效、低毒、低残留,不污染农产品和环境。3、杀虫谱广,对各种线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印楝素·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在防治线虫的同时还有肥效作用。5、将地上开放性用药改为地下封闭式用药,减少农药有效成分的分解和农药对有益生物的伤害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植物寄生线虫一般自土壤侵害植物的根部。即使为害其它部分的线虫,如小麦粒线虫,至少有一个阶段(一般是侵染阶段)生活在土壤中。所以,本专利技术产品为施于土壤中的颗粒剂,从而降低线虫在土壤中的虫口密度。我们采用了下述四种方法进行了生物测定(1)寄主体外直接生物测定,即用标准的印楝饼的水提取物或稀释液、阿维菌素以及两者的各种配比直接处理不同种类、不同发育阶段的植物寄生线虫,计算致死中浓度(LC50)或者死亡率;(2)测定经过印楝饼处理后的线虫对植物根部的穿透力;(3)测定根节线虫卵经印楝饼处理后的孵化率和孵化后幼虫对植物根部的穿透力。(4)以印楝饼与阿维菌素的各种配比加工成颗粒剂,直接处理土壤中的根结线虫,计算各种配比的致死中浓度(LC50),计算增效效果,找出最佳配比。通过田间药效小区筛选试验,摸清印楝素·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对蔬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最佳用量、对蔬菜的安全性等,确定其安全使用技术。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杀线虫颗粒剂各组分含量(以重量%计,以下均同)为印楝素0.01;阿维菌素5;淀粉8;糊精2;2,6-二叔丁基对甲酚2;醋酸0.1;甲基紫0.5;余量为印楝饼。采用农药颗粒剂挤出法造粒加工工艺制成浓度5.01%的印楝素·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实施例2杀线虫颗粒剂各组分含量为印楝素0.05;阿维菌素4.5;淀粉8;糊精2;(2,6)-二叔丁基对甲酚2;醋酸0.1;甲基紫0.5;余量为印楝饼。采用农药颗粒剂挤出法造粒加工工艺制成浓度4.55%的印楝素·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实施例3杀线虫颗粒剂各组分含量为印楝素0.1;阿维菌素4.0;糊精10;2,6-二叔丁基对甲酚3;醋酸0.1;甲基紫0.1,余量为印楝饼。采用农药颗粒剂挤出法造粒加工工艺制成浓度4.1%的印楝素·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实施例4杀线虫颗粒剂各组分含量为印楝素0.15;阿维菌素3.5;淀粉10;苯甲酮2;醋酸0.1;甲基紫0.8,余量为印楝饼。采用农药颗粒剂挤出法造粒加工工艺制成浓度3.65%的印楝素·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实施例5杀线虫颗粒剂各组分含量为印楝素0.2;阿维菌素3.0;淀粉8;糊精2;2,6-二叔丁基对甲酚0.1;苯甲酮1;醋酸0.1;甲基紫1.0;余量为印楝饼。采用农药颗粒剂挤出法造粒加工工艺制成浓度3.2%的印楝素·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实施例6杀线虫颗粒剂各组分含量为印楝素0.25;阿维菌素2.5;淀粉8;糊精2;2,6-二叔丁基对甲酚1;苯甲酮1;醋酸0.1;甲基紫0.5,余量为印楝饼。采用农药颗粒剂挤出法造粒加工工艺制成浓度2.75%的印楝素·阿维菌素杀线虫颗粒剂。实施例7杀线虫颗粒剂各组分含量为印楝素0.3;阿维菌素2.0;淀粉8;糊精2;2,6-二叔丁基对甲酚2;醋酸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线虫颗粒剂制剂,其特征是所说的颗粒剂制剂含有(以重量%计)印楝素0.01-5,阿维菌素0.01-5,粘结剂5-40,农药稳定剂0.1-5,pH值调节剂醋酸0.01-0.5,色素甲基紫0.1-2.0,余量为印楝饼。2.根据权利要求1的颗粒剂制剂,其特征是所说的粘结剂组分是选自糊精、淀粉中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垒马德岭宋国春林相璀谭冰李冬雪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印楝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