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2211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专利公开了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中,动力设备管理麻烦且维护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管路将化粪池、沉淀池依次串接,它还包括具有内罐和外罐的酸化水解反应池和土壤渗滤池,酸化水解反应池的内罐和外罐之间为环形集水腔室,内罐通过管路与沉淀池相通,外罐通过管路与土壤渗滤池相通,酸化水解反应池和土壤渗滤池的出口端均低于入口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分散型、不便于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了村镇生活污水与分散点污染源处理技术的 开发和研制工作。典型生活污水处理采用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污水首先进入初沉 池,经沉淀后的生活污水再进入厌氧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利用自然微生物在缺氧条件 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与甲烷气,以降低后续反应的有机负荷;经过厌氧 处理的污水经泵提升进入植物一土壤渗滤池,经过植物根系、土壤、砂石等的渗滤作用,水 中的氮、磷、有机质等成分绝大部分被滞留在渗滤处理池里,被植物根系吸收;经过处理的 水最后经植被缓冲带的滞留沉降、反硝化、植被吸收等作用,对其中的氮、磷、有机质进行去 除。而现有污水处理装置中,动力设备管理麻烦,维护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污水处理装置中,动力设备管理麻烦且维护复杂的问题,本技术的 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低耗,维护简单的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管路将化粪池、沉淀池依 次串接,它还包括具有内罐和外罐的酸化水解反应池和土壤渗滤池,酸化水解反应池的内 罐和外罐之间为环形集水腔室,内罐通过管路与沉淀池相通,外罐通过管路与土壤渗滤池 相通,酸化水解反应池和土壤渗滤池的出口端均低于入口端。进一步优选地,土壤渗滤池内由上至下依次为耕作层、布水层、渗滤层和集水层, 布水层中设有与酸化水解反应器相通的布水管,集水层中设有若干集水管,集水管通过垂 直管路与地面相通,垂直管路上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位于所述布水层的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在地面下运行,酸化水解反应池为封闭型容 器,无需曝气,好氧处理没有能耗,减少了动力设备管理的麻烦,厌氧处理则缩短了停留时 间,减少占地面积。根据河道常水位2. 7m,农村房屋高程一般处于3. 5m,本装置充分利用房 屋与河道的高度差实现自流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节能低耗,维护简单。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上述特征和优点将 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酸化水解反应池 2-土壤渗滤池 3-布水管 4-集水管5-河道或排水沟 6-住户 7-化粪池 8-隔油隔臭井9-沉淀池 11-外罐 12-内罐 13-环形集水腔室21-耕作层 22-布水层 23-渗滤层 24-集水层 51-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图1例示性地展示了本技术所述的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 理装置,住户6产生的生活污水分别经化粪池7和隔油隔臭井8由集污管网将污水收集,并 经沉淀池9预处理后,进入酸化水解反应池1内罐12的填料中,污水经酸化水解反应后通 过内罐11侧壁上的连通管进入环形集水腔室13中,污水经布水管3进入土壤渗滤池2,其 通过渗滤层的毛管虹吸作用,缓慢地向上升并向四周浸润、扩散而进入周围土壤,在地表向 30 50cm深度的土壤层内发生着非饱和渗透,在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 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吸附及降解后的净化水经由排水管51排入河道或排水沟5,本装置利用 化粪池7、沉淀池9、酸化水解反应池1和土壤渗滤池2依次形成的高度差,实现污水自流处 理,省去了动力装置。酸化水解反应池1有效池深为1. 8m,外罐直径1. Im,内罐直径0. 7m。在不曝气供 氧情况下,水面至水面下0. 5m的区域一般为好氧区,0. 5 Im区域为兼性区,Im以下为厌 氧区。池中持组合填料,形成各类微生物的附着介质。考虑农村用水的不均勻性,以晚高 峰用水最多,一般集中在3个小时内用掉一天1/2水量,因此池容需容纳半天的污水量,即 1. 25m3,从而实现均化水量及水质。酸化水解反应池对C0DCr、B0D5和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 到73. 2%,58. 3%和4. 2%, B0D5/C0DCr比值可由0. 42提高到0. 67,确定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 为池。酸化水解反应池的内罐和外罐为玻璃钢材料制作。自然土壤条件下,土壤慢速渗滤 水力负荷约2. 7cm/d,而传统污水处理快滤装置,水力负荷可达16800cm/d,本装置的土壤 渗滤池采用人工土壤进行过滤、吸附以及生化反应对污水进行处理,较利用自然土壤提高 了处理效率、减少占地面积,水力负荷为12cm/d,较自然土壤渗滤速度提高4. 5倍,在处理 同等水量情况下,减少占地面积4. 5倍。布水层上方为耕作土层,其上可种植蔬菜、地被等 植物;池体外壁采用柔性物防渗膜(如双层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止地下水污染,节省成本, 便于运输及组合安装。土壤渗滤池采用单元组合式,一个单元尺寸为ImX ImX 1.5m (深), 处理能力0. 5m3/d(l户农村居民污水);在满足自流的情况下可进行1-5个单元并联组合, 处理1-5户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后的出水可以用于浇灌果园、绿地、冲洗车辆、厕所 等,也可以作为景观池塘、小溪等的补给水。工作原理由于产甲烷细菌与水解酸化细菌的生长速度不同,在酸化水解反应池 中利用水流动的淘洗作用造成甲烷菌在反应器内难于繁殖,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短 的厌氧处理第一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和产酸细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溶解 性有机物,将难降解的大分子化合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化合物,大大提高了污水 的可生化性,为下一步土壤渗滤处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在酸化水解反应池中除达到截留 污水中悬浮物的目的外,还具有部分生化处理和污泥减容稳定的功能。经过酸化水解反应 池初步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土壤渗滤池的布水管,其四周铺设布水槽,其下为人工土壤 层。污水通过渗滤层的毛管虹吸作用,缓慢地向上升并向四周浸润、扩散而入周围土壤,在 地表向30 50cm深度的土壤层内发生着非饱和渗透,在此层内麇集着大量为微生物以及 各种微型动植物。在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吸附、降4解,达到净化和除臭的目的;人工土壤层中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又以微生物为食料, 伸入土层中的植物根系则吸收由于污水矿化而产生的氮、磷等无机养分,作为其生长所需 的营养。利用土壤一植物系统的自然净化功能,使污水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污水含有的营养 物质进行多级利用,或被土壤吸附、沉淀和分解,从而实现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再利用, 并担负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曝气、厌氧、污泥分解,有机物生物降解和氮磷去除的多种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使本领 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专利内容,不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 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它由管路将化粪池(7)、沉淀池(9)依次串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具有内罐(12)和外罐(11)的酸化水解反应池(1)和土壤渗滤池(2),所述酸化水解反应池(1)的内罐(12)和外罐(11)之间为环形集水腔室(13),所述内罐(12)通过管路与沉淀池(9)相通,所述外罐(11)通过管路与土壤渗滤池(2)相通,所述酸化水解反应池(1)和土壤渗滤池(2)的出口端均低于入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它由管路将化粪池(7)、沉淀池(9)依次串 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具有内罐(12)和外罐(11)的酸化水解反应池(1)和土壤渗滤池 (2),所述酸化水解反应池(1)的内罐(12)和外罐(11)之间为环形集水腔室(13),所述内 罐(12)通过管路与沉淀池(9)相通,所述外罐(11)通过管路与土壤渗滤池(2)相通,所述 酸化水解反应池(1)和土壤渗滤池(2 )的出口端均低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俞宝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净淼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