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拾膜卸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21078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拾膜卸膜装置。拾膜卸膜装置由上链轮、下链轮、带侧翼的传动链、拾膜机构和滑道组成,环状的滑道所在平面与链传动平面平行,滑道在链传动平面后面,滑道上的滑槽开口朝向链传动平面,6~12个拾膜机构等间隔分布置于滑道和带侧翼的传动链上,拾膜机构为由摇臂、摆杆、拾膜齿和滑块组成的摇臂—摆杆—滑块机构,利用滑道变径轨迹改变摇臂、摆杆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拾膜齿与带侧翼的传动链的夹角和指向,完成拾膜机构对地膜的拾起和卸掉。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把地膜挑起和主动卸膜的功能,在工作过程中能辅助输送地膜和避免地膜缠绕工作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适用于苗期地膜回收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拾膜卸膜装置
技术介绍
拾膜卸膜机构为苗期地膜回收机中的主要工作部件,主要作用是使地膜挑起,并能自动卸膜。目前,地膜回收机械拾膜、卸膜通常是由两个机构完成的,其中使用的拾膜机构就有卷膜轮式、伸缩杆齿式、弹齿式和轮齿式等多种形式,而卸膜机构常用的有轮式、刮板式。机组工作过程中,要求两机构动作衔接紧密,各自工作可靠性强。现有的拾膜机构和卸膜机构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工作性能不稳定、捡拾效果不好或需要人工辅助卸膜的问题, 因此,苗期地膜回收机需要一种既具有拾膜功能,又具有卸膜功能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苗期地膜回收机械的拾膜、卸膜通常是由两个机构完成的问题,实现把地膜挑起,主动卸膜,并能在工作过程中辅助输送地膜的功能,提供一种拾膜卸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拾膜卸膜装置由上链轮7、下链轮2、带侧翼的传动链6、 拾膜机构和滑道5组成,下链轮2的轮轴安装在苗期地膜回收机的机架侧梁前部的下侧,上链轮7的轮轴安装在机架后部左右两个纵梁上,带侧翼的传动链6套在上链轮7和下链轮 2上,带侧翼的传动链6、上链轮7和下链轮2构成链传动平面,环状的滑道5所在平面与链传动平面平行,滑道5在链传动平面后面,滑道5上的滑槽开口朝向链传动平面,滑道5上部固接在上链轮7的轮轴上,滑道5下部固接在下链轮2的轮轴上,滑道5为上部小、下部大的瓶形环状对称结构,滑道5的AB段为半圆形结构,圆心与下链轮2的轮轴同心,半径大于下链轮2的半径,滑道5的EF段为半圆形结构,圆心与上链轮7的轮轴同心,半径小于上链轮7的半径,滑道5的直线段BC段和AH段均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直线段平行,滑道5 的BC段和AH段的间距大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两直线段之间的间距,滑道5的直线段DE 段和GF段均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直线段平行,滑道5的DE段和GF段的间距小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两直线段之间的间距,滑道5的AB段、BC段、DE段、EF段、AH段和GF段的滑槽中心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径向距离相同,滑道5的CD段和HG段为间距由大变小的过渡曲线段,即滑道5的变径处,滑道5的⑶段和HG段的滑槽中心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径向距离由大变化到零,再由零反向变大;6 12个拾膜机构等间隔分布置于滑道5和带侧翼的传动链6上。所述拾膜机构为摇臂一摆杆一滑块机构,由摇臂1、摆杆3、拾膜齿4和滑块8组成,摇臂1 一端通过方形孔套在拾膜齿4 一端的方形凸轴上,拾膜齿4与摇臂1延长线的夹角固定为60°,拾膜齿4 一端的方形凸轴的中心有一个圆孔,摇臂1和拾膜齿4通过方形凸轴中心的圆孔和摆杆3的一端铰接,摆杆3的另一端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侧翼铰接,摇臂1的另一端与滑块8铰接,滑块8置于滑道5的滑槽内构成滑动连接;摇臂1有效长度, 即两铰接点间的中心距小于滑道5的AB段、BC段、DE段、EF段、AH段和GF段的滑槽中心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径向距离,摆杆3的有效长度大于滑道5的AB段、BC段、DE段、EF 段、AH段和GF段的滑槽中心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径向距离;圆盘形的挡膜板9固接在拾膜齿4靠近根部处。本专利技术利用滑道变径轨迹改变摇臂、摆杆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拾膜齿与带侧翼的传动链的夹角和指向,完成拾膜机构对地膜的拾起和卸掉。固接在拾膜齿靠近根部处的圆盘形的挡膜板避免了工作过程中地膜与工作部件缠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既可以把地膜挑起,又能主动卸膜的功能,并能在工作过程中辅助输送地膜,避免工作过程中地膜与工作部件缠绕。该拾膜卸膜装置结构简单, 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拾膜卸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处拾膜机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摆杆与摇臂和拾膜齿铰接以及摇臂与拾膜齿夹角示意图。图中,1-摇臂,2—下链轮,3-摆杆,4一拾膜齿,5-滑道,6-带侧翼的传动链, 7-上链轮,8-滑块,9-拾膜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为拾膜卸膜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拾膜卸膜装置由上链轮 7、下链轮2、带侧翼的传动链6、拾膜机构和滑道5组成,下链轮2的轮轴安装在苗期地膜回收机的机架侧梁前部的下侧,上链轮7的轮轴安装在机架后部左右两个纵梁上,带侧翼的传动链6套在上链轮7和下链轮2上,带侧翼的传动链6、上链轮7和下链轮2构成链传动平面,环状的滑道5所在平面与链传动平面平行,滑道5在链传动平面后面,滑道5上的滑槽开口朝向链传动平面,滑道5上部固接在上链轮7的轮轴上,滑道5下部固接在下链轮2 的轮轴上,滑道5为上部小、下部大的瓶形环状对称结构,滑道5的AB段为半圆形结构,圆心与下链轮2的轮轴同心,半径大于下链轮2的半径,滑道5的EF段为半圆形结构,圆心与上链轮7的轮轴同心,半径小于上链轮7的半径,滑道5的直线段BC段和AH段均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直线段平行,滑道5的BC段和AH段的间距大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两直线段之间的间距,滑道5的直线段DE段和GF段均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直线段平行,滑道5 的DE段和GF段的间距小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两直线段之间的间距,滑道5的AB段、BC 段、DE段、EF段、AH段和GF段的滑槽中心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径向距离相同,滑道5的 CD段和HG段为间距由大变小的过渡曲线段,即滑道5的变径处,滑道5的CD段和HG段的滑槽中心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径向距离由大变化到零,再由零反向变大;8个拾膜机构等间隔分布置于滑道5和带侧翼的传动链6上。图2为图1的I处拾膜机构右视结构示意图,拾膜机构为摇臂一摆杆一滑块机构, 由摇臂1、摆杆3、拾膜齿4和滑块8组成。如图3所示,摇臂1 一端通过方形孔套在拾膜齿 4 一端的方形凸轴上,拾膜齿4与摇臂1延长线的夹角固定为60°,拾膜齿4 一端的方形凸轴的中心有一个圆孔,摇臂1和拾膜齿4通过方形凸轴中心的圆孔和摆杆3的一端铰接,摆4杆3的另一端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侧翼铰接,摇臂1的另一端与滑块8铰接,滑块8置于滑道5的滑槽内构成滑动连接。摇臂1有效长度,即两铰接点间的中心距小于滑道5的AB 段、BC段、DE段、EF段、AH段和GF段的滑槽中心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径向距离,摆杆3 的有效长度大于滑道5的AB段、BC段、DE段、EF段、AH段和GF段的滑槽中心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径向距离。圆盘形的挡膜板9固接在拾膜齿4靠近根部处。工作时,上链轮7通过带侧翼的传动链6带动下链轮2 —起转动,带侧翼的传动链 6上的摆杆3驱动摇臂1转动,同时,与摇臂1铰接的滑块8在滑道5的滑槽里滑动。带侧翼的传动链6转动时,在滑道5的AB段的拾膜机构,与摇臂1成60°固定角度的拾膜齿4 在摇臂1、摆杆3的控制下,将地膜拾起,在BC段拾膜齿4上仰,随带侧翼的传动链6向上运动,拾膜机构将地膜向上输送,经过BC段的输膜,地膜上的泥土逐渐脱落。拾膜机构运动到滑道5的⑶段时,拾膜齿4在滑道5变径处逐步呈悬垂状态,开始卸膜。在滑道5的DE段卸膜后的拾膜机构,经过滑道5的其余各段后到AB段,拾膜机构重新恢复为拾膜状态。拾膜齿4靠近根部的挡膜板9有效避免工作过程中地膜与工作部件缠绕。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苗期地膜回收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拾膜卸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拾膜卸膜装置由上链轮(7)、下链轮(2)、带侧翼的传动链(6)、拾膜机构和滑道(5)组成,下链轮(2)的轮轴安装在苗期地膜回收机的机架侧梁前部的下侧,上链轮(7)的轮轴安装在机架后部左右两个纵梁上,带侧翼的传动链(6)套在上链轮(7)和下链轮(2)上,带侧翼的传动链(6)、上链轮(7)和下链轮(2)构成链传动平面,环状的滑道(5)所在平面与链传动平面平行,滑道(5)在链传动平面后面,滑道(5)上的滑槽开口朝向链传动平面,滑道(5)上部固接在上链轮(7)的轮轴上,滑道(5)下部固接在下链轮(2)的轮轴上,滑道(5)为上部小、下部大的瓶形环状对称结构,滑道(5)的AB段为半圆形结构,圆心与下链轮(2)的轮轴同心,半径大于下链轮(2)的半径,滑道(5)的EF段为半圆形结构,圆心与上链轮(7)的轮轴同心,半径小于上链轮(7)的半径,滑道(5)的直线段BC段和AH段均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直线段平行,滑道(5)的BC段和AH段的间距大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两直线段之间的间距,滑道(5)的直线段DE段和GF段均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直线段平行,滑道(5)的DE段和GF段的间距小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两直线段之间的间距,滑道(5)的AB段、BC段、DE段、EF段、AH段和GF段的滑槽中心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径向距离相同,滑道(5)的CD段和HG段为间距由大变小的过渡曲线段,即滑道(5)的变径处,滑道(5)的CD段和HG段的滑槽中心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径向距离由大变化到零,再由零反向变大;6~12个拾膜机构等间隔分布置于滑道(5)和带侧翼的传动链(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拾膜卸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拾膜卸膜装置由上链轮(7)、下链轮O)、带侧翼的传动链(6)、拾膜机构和滑道( 组成,下链轮O)的轮轴安装在苗期地膜回收机的机架侧梁前部的下侧,上链轮(7)的轮轴安装在机架后部左右两个纵梁上,带侧翼的传动链(6)套在上链轮(7)和下链轮( 上,带侧翼的传动链(6)、上链轮(7)和下链轮( 构成链传动平面,环状的滑道( 所在平面与链传动平面平行,滑道( 在链传动平面后面,滑道(5) 上的滑槽开口朝向链传动平面,滑道( 上部固接在上链轮(7)的轮轴上,滑道( 下部固接在下链轮O)的轮轴上,滑道(5)为上部小、下部大的瓶形环状对称结构,滑道(5)的AB 段为半圆形结构,圆心与下链轮O)的轮轴同心,半径大于下链轮O)的半径,滑道(5)的 EF段为半圆形结构,圆心与上链轮(7)的轮轴同心,半径小于上链轮(7)的半径,滑道(5) 的直线段BC段和AH段均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直线段平行,滑道(5)的BC段和AH段的间距大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两直线段之间的间距,滑道(5)的直线段DE段和GF段均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直线段平行,滑道(5)的DE段和GF段的间距小于带侧翼的传动链(6)的两直线段之间的间距,滑道(5)的AB段、BC段、DE段、EF段、AH段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书林谢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