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的连接器固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8320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的连接器固持结构,其包含:一连接器本体,该连接器本体设有容置空间,该连接器本体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固持件;一端子座,该端子座固设于该连接器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该端子座设有接合板;一端子组,该端子组插设于端子座的接合板上,该端子组设有数个连接端子;当电子装置其接头以正向方式或反向方式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插接时,凭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连接器本体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固持件,而使该第一固持件可稳固夹持该接头,而可排除现有的连接器与接头因震动而导致接触不良致使资料传输中断或错误的缺失,进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达到使资料稳定传输不中断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固持结构,尤指一种可使连接器稳固夹持接头,以排 除现有的连接器与接头因震动而导致接触不良致使资料与信号传输中断的缺失,进而可达 到使资料稳定传输不中断的目的。
技术介绍
一般的连接器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253969号“连接器结构”,请参阅图1 所示,其包含一壳体10,该壳体10设有容置空间11 ;一接合板20,该接合板20设于该壳 体10的容置空间11内;数个信号传输单元23,每一个信号传输单元23设有第一针脚231 与第二针脚232,该信号传输单元23的第一针脚231与第二针脚232以彼此对应的关系分 别设于该接合板20的顶侧21与底侧22,又该第一针脚231与第二针脚232之间设有转接 件233,可令该第一针脚231与第二针脚232相连接;凭借该接合板20的顶侧21与底侧22 分别设有信号传输单元23的第一针脚231与第二针脚232,且该第一针脚231与第二针脚 232之间设有转接件233,而使电子装置其接头可以正向方式插入该壳体10的容置空间11 内,并使该接头其信号端子与对应的第一针脚231相接触而达成电性连接,或该接头也可 以反向方式插入该壳体10的容置空间11内,并使该接头其信号端子与对应的第二针脚232 相接触而达成电性连接,进而可达到使接头任意正反向插接的目的。该现有的连接器结构,虽可达到使接头任意正反向插接的目的,但必须因此增加 该壳体10其容置空间11的大小,又该连接器并无固持结构的设计,致使接头与该连接器插 接时,该连接器无法稳固地夹持该接头,进而容易因震动而导致接头其信号端子与连接器 其信号传输单元23接触不良并造成资料传输中断或错误;又,该连接器其信号传输单元23 的第一针脚231与第二针脚232之间虽设有转接件233,但两者并未设有共同的焊接部,因 此该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上时,该第一针脚231或第二针脚232需另外拉线方能与电路板 焊接,进而将造成工时浪费与成本增加。因此,如何将上述等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技术设计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 难点的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的连接器结构,因该连接器与接头容易因震动导致接触不良致使资料 传输中断或错误,又该连接器其第一针脚或第二针脚需另外拉线方能与电路板焊接,进而 造成工时浪费与成本增加,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 的连接器固持结构,当电子装置其接头以正向方式或反向方式与本技术相插接时,凭 借本技术其连接器本体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固持件,而使该第一固持件可稳固夹持该接 头,而可排除现有的连接器与接头因震动而导致接触不良致使资料传输中断或错误的缺 失,进而使本技术可达到使资料稳定传输不中断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3—种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的连接器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连接器本体,该连接器本体设有容置空间,该连接器本体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固 持件;一端子座,该端子座固设于该连接器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该端子座设有接合板;一端子组,该端子组插设于端子座的接合板上,该端子组设有数个连接端子。其中该第一固持件设有至少一固定部。其中该固定部为凹口或为凸块。其中该接合板至少两侧分别设有数个凹槽。其中该连接端子设有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又该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之间设有 转接件,且该第二针脚一端延伸设有焊接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的连接器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连接器本体,该连接器本体设有容置空间,该连接器本体侧面设有至少一对第 二固持件;一端子座,该端子座固设于该连接器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该端子座设有接合板,该 端子座设有支臂;一端子组,该端子组插设于端子座的接合板上,该端子组设有数个第一连接端子, 又该端子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该连接器本体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固持件。其中该支臂一端设有抵块。其中该第一连接端子设有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又该第一连接端子其第一针脚 与第二针脚之间设有转接件,且该第二针脚一端延伸设有焊接部。其中该第二连接端子设有第三针脚与第四针脚,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的 第三针脚延伸设有第五针脚,又该第四针脚与第五针脚之间设有间隙,且该第四针脚一端 延伸设有焊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当电子装 置其接头以正向方式或反向方式与本技术相插接时,凭借本技术其连接器本体设 有至少一对第一固持件,而使该第一固持件可稳固夹持该接头,而可排除现有的连接器与 接头因震动而导致接触不良致使资料传输中断或错误的缺失,进而使本技术可达到使 资料稳定传输不中断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大部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大部分解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的端子组的部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其连接器设于电子装置其电路板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其第一固持件的固定部与电子装置其接头的被固定部凹凸互 补嵌设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可稳固夹持以正向方式插置的接头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可稳固夹持以反向方式插置的接头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大部分解示意图;图9是图8的组合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容置空间;20-接合板;21-顶侧;22-底侧;23-信 号传输单元;231-第一针脚;232-第二针脚;233-转接件;3-连接器本体;31-容置空间; 32-第一固持件;321-固定部;33-被卡合部;4-端子座;41-卡合部;42-接合板;421-凹 槽;5-端子组;51-连接端子;511-第一针脚;512-第二针脚;513-转接件;52-焊接部; 6-接头;61-被固定部;65-电路板;7-连接器本体;71-容置空间;72-第一固持件;721-固 定部;73-被卡合部;74-第二固持件;8-端子座;81-卡合部;82-接合板;821-凹槽; 83-支臂;831-抵块;9-端子组;91-第一连接端子911-第一针脚;912-第二针脚;913-转 接件;92-焊接部;93-第二连接端子;931-第三针脚;932-第四针脚;933-第五针脚; 934-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 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技术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的连接器固 持结构,其包含一连接器本体3,该连接器本体3设有容置空间31,该连接器本体3设有至少一对 第一固持件32,又该一对第一固持件32可分别设于该连接器本体3的顶侧与底侧,该第一 固持件32可为夹扣,该第一固持件32设有至少一固定部321,可供电子装置其接头6的被 固定部61与该固定部321凹凸互补嵌设而如图5所示,该固定部321可为凹口或凸块,又 该电子装置其接头6的被固定部61可为凸块或凹口,该连接器本体3设有被卡合部33 ;一端子座4,该端子座4固设于该连接器本体3的容置空间31内,又该端子座4设 有卡合部41,该卡合部41与该连接器本体3的被卡合部33相插固,使该端子座4与连接 器本体3可稳固结合,该端子座4设有接合板42,该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的连接器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连接器本体,该连接器本体设有容置空间,该连接器本体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固持件;一端子座,该端子座固设于该连接器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该端子座设有接合板;一端子组,该端子组插设于端子座的接合板上,该端子组设有数个连接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鸿林吴极
申请(专利权)人:万德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