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紧装置、电动机单元和盘片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13966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卡紧装置、电动机单元和盘片驱动装置。卡紧装置包括:盘片放置部、中心壳、多个爪构件;上述中心壳包括:壳上部、壳侧部、设置于上述壳侧部的多个开口、从上述多个开口的下部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爪引导部;上述多个爪构件分别具有:盘片按压面、和爪引导部滑接的第一滑接面、和壳内底面滑接的第二滑接面,该第一滑接面为在周向设置于上述盘片按压面的中央并朝着中心轴延伸的槽部的底面;上述第一滑接面包括内侧第一滑接面和外侧第一滑接面,该外侧第一滑接面与上述中心轴形成的角度相比上述内侧第一滑接面的小;在将盘片向上述盘片放置部放置时,上述爪引导部依次与上述内侧第一滑接面和上述外侧第一滑接面滑接;当将上述前端部的前端沿着与上述壳侧部的外周接触的面按下时,上述爪引导部和上述外侧第一滑接面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具有中心孔的盘片可装卸地进行保持的卡紧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盘片驱动装置中使用对蓝光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 ⑶(compact disc)等光盘可装卸地进行保持的卡紧装置。下面,将这些光盘简称为“盘片”。 卡紧装置安装在电动机的旋转部上。盘片和旋转部一起旋转。超薄的卡紧装置具有多个爪构件,这些爪构件以电动机的中心轴为中心配置成放 射状,受朝向外侧的施力而沿径向滑动。爪构件通过与盘片的中心孔的边缘抵接而将其边 缘向外侧和下方按压,从而将盘片保持在卡紧装置的放置面上。为了使卡紧装置更薄,有的爪构件的前端部在安装盘片时向下方移动。在特开 2005-25U98号日本公开公报中,在爪部的两侧部设置向下引导面。向下引导面由第一倾 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构成。第二倾斜面相对于按压方向的角度相比第一倾斜面的小。在特开 2008-234733号日本公开公报中,在爪构件的周向的中央,设置凹形状的滑动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5U9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2;34733号公报然而,在蓝光光盘、DVD等盘片中,有的是两层贴合而构成。在这种盘片中,由于两 层的贴合不良、盘片的规格,有时会在盘片的中心孔的内周面产生槽、台阶。CD有时也会在 其中心孔上存在毛刺。用摆动的爪构件对这种盘片进行保持时,爪构件的前端部有可能会卡在盘片的槽或台阶而不能对其进行保持。下面,将不能对盘片进行保持的现象称为“半卡 ,,糸 O为了防止半卡紧,可以考虑下述对策减少盘片放置时前端部下降的幅度,使前端 部难以位于台阶、槽的下侧。通过该对策,在安装盘片时,盘片很难嵌入。另外,为了防止半卡紧,也可以考虑单纯地将前端部的曲率半径增大的对策。该对 策不能用爪构件的下表面切实地抑制盘片。其结果,卡紧装置的保持力可能减弱。如此,由 于采取半卡紧对策,盘片的保持力、嵌入难易度等卡紧特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在不降低卡紧特性的前提下, 防止半卡紧。本专利技术一种方式的例示性的卡紧装置,包括放置盘片的环状的盘片放置部;中 心壳,其设置于上述盘片放置部的内侧,插入于上述盘片的中心孔;多个爪构件,其将上述 盘片保持在上述盘片放置部上;和弹性构件,对上述多个爪构件向径向外向进行施力。上述中心壳,包括圆盘状的壳上部,其与中心轴垂直;壳侧部,从上述壳上部的 外缘部向上述盘片放置部延伸;多个开口,这些开口设置于上述壳侧部,供上述多个爪构件 的前端部向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外向突出;和多个爪引导部,这些爪引导部从上述多个开口的下部向上方突出,对上述多个爪构件的移动进行引导。上述多个爪构件在将上述盘片向上述盘片放置部放置时,上述前端部上下移动, 并且向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移动。上述多个爪构件分别具有盘片按压面,其为从上述前端部的前端朝向上述中心 轴逐渐靠近上述盘片放置部的面,与放置在上述盘片放置部上的上述盘片的上述中心孔的 上侧边缘抵接;第一滑接面,其为在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设置于上述盘片按压面的 中央,且从远离上述前端的位置朝着上述中心轴延伸的槽部的底面,越靠近上述中心轴越 向下方,与爪引导部滑接;和第二滑接面,其与壳内底面滑接,该壳内底面为在上述中心壳 内收容爪构件的空间的底面。上述第一滑接面包括内侧第一滑接面,其为上述径向的内侧的部位;和外侧第 一滑接面,其为比上述内侧第一滑接面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与上述中心轴形成的角度相 比上述内侧第一滑接面的小。在将上述盘片向上述盘片放置部放置时,上述爪引导部依次与上述内侧第一滑接 面和上述外侧第一滑接面滑接;上述爪构件的上述前端从上述中心孔向上方脱出后,上述 壳内底面和上述第二滑接面抵接,并且上述盘片按压面和上述中心孔抵接;当将上述爪构 件的上述前端沿着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面即与上述壳侧部的外周接触的面按下时, 上述爪弓I导部和上述外侧第一滑接面抵接。通过本专利技术,可防止半卡紧。附图说明图1是盘片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电动机单元的纵剖视图。图3是卡紧装置的纵剖视图。图4是卡紧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爪构件的俯视图。图6是爪构件的纵剖视图。图7是爪构件的前端的放大图。图8是卡紧装置的纵剖视图。图9是表示爪构件的动作的图。图10是表示爪构件的动作的图。图11是表示爪构件的动作的图。图12是表示爪构件的动作的图。图13是表示爪构件的动作的图。图14是前端部的放大图。图15是前端部的放大图。图16是前端部的放大图。标号说明1 电动机单元、9 盘片、20 旋转部、30 静止部、40 卡紧装置、41 中心壳、42 爪 构件、43 弹性构件、44 盘片放置部、50 盘片驱动装置、51 存取部、52 框体、63 前端部、91 中心孔、412 壳上部、413 壳侧部、414 开口、416 爪引导部、442 壳内底面、453 壳内 倾斜面、妨4 :(壳上部的)下表面、458 圆筒面、623 第二滑接面、625 第三滑接面、630 (前端部的)前端、651 盘片按压面、652 槽部、653 第一滑接面、6M 内侧第一滑接面、 655 外侧第一滑接面、657 边界、681 抵接位置、Jl 中心轴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在中心轴Jl方向,将图中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图中的下侧简 称为“下侧”。“上侧”和“下侧”的表述,不一定与重力方向一致。(盘片驱动装置的结构)图1为本专利技术例示性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盘片驱动装置50的纵剖视图。盘片驱动 装置50包括电动机单元1、存取部51、框体52。框体52为箱状,收容电动机单元1和存取 部51。电动机单元1使记录信息的盘片9旋转。存取部51包括头部511和头部移动机构 512。头部511为对盘片9进行信息的“读取”和/或“写入”的光拾取机构。头部移动机 构512使头部511相对于电动机单元1和盘片9移动。头部511具有光发射部和受光部。 光发射部朝着盘片9的下表面发射激光。受光部对来自盘片9的激光的反射光进行接收。 框体52在上部具有盖部521。盖部521在向盘片驱动装置50内“安装”盘片9和从中“取 出”盘片9时开闭。在盘片驱动装置50中,在电动机单元1的上侧安装卡紧装置40。通过将盘片9的 中心孔91嵌入卡紧装置40,盘片9在盘片驱动装置50上得到保持。随着电动机单元1的 驱动,盘片9旋转。同时,头部移动机构512使头部511向径向的所需位置移动。从而,用 头部511进行相对于盘片9的信息的读取和/或写入。(电动机单元的结构)图2为电动机单元1的纵剖视图。盘片旋转用的电动机单元1,包括电动式的电 动机10和卡紧装置40。卡紧装置40可装卸地对盘片9进行保持。电动机10包括旋转部 20和静止部30。旋转部20以中心轴Jl为中心旋转。静止部30使旋转部20能旋转地进 行支承。卡紧装置40安装在旋转部20的上端,即安装在与静止部30相反的一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中心轴Jl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l为中 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与中心轴Jl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旋转部20包括旋转轴21和转动支架22。旋转轴21呈以中心轴Jl为中心的大 致圆柱状。转动支架22固定在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盘片的环状的盘片放置部;中心壳,其设置于所述盘片放置部的内侧,插入于所述盘片的中心孔;多个爪构件,这些爪构件将所述盘片保持在所述盘片放置部上;和弹性构件,其对所述多个爪构件向径向外向进行施力,所述中心壳,包括:圆盘状的壳上部,其与中心轴垂直;壳侧部,从所述壳上部的外缘部向所述盘片放置部延伸;多个开口,这些开口设置于所述壳侧部,供所述多个爪构件的前端部向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外向突出;和多个爪引导部,这些爪引导部从所述多个开口的下部向上方突出,对所述多个爪构件的移动进行引导,所述多个爪构件在将所述盘片向所述盘片放置部放置时,所述前端部上下移动,并且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移动,所述多个爪构件分别具有:盘片按压面,其为从所述前端部的前端朝向所述中心轴逐渐靠近所述盘片放置部的面,与放置在所述盘片放置部上的所述盘片的所述中心孔的上侧边缘抵接;第一滑接面,其为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盘片按压面的中央,且从远离所述前端的位置朝着所述中心轴延伸的槽部的底面,越靠近所述中心轴越向下方,与爪引导部滑接;和第二滑接面,其与壳内底面滑接,该壳内底面为在所述中心壳内收容爪构件的空间的底面,所述第一滑接面包括:内侧第一滑接面,其为所述径向的内侧的部位;和外侧第一滑接面,其为比所述内侧第一滑接面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与所述中心轴形成的角度比所述内侧第一滑接面的小,在将所述盘片向所述盘片放置部放置时,所述爪引导部依次与所述内侧第一滑接面和所述外侧第一滑接面滑接,所述爪构件的所述前端从所述中心孔向上方脱出后,所述壳内底面和所述第二滑接面抵接,并且所述盘片按压面和所述中心孔抵接,当将所述爪构件的所述前端沿着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面、即与所述壳侧部的外周接触的面按下时,所述爪引导部和所述外侧第一滑接面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仁岩井优介多多良辰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