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崇志专利>正文

双孔配药专用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24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孔配药专用针头主要由针栓(1)、针体(2)、吸气管(9)和吸药管(16)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针体(2)为双孔针体,且互不相通。(*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药针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静脉注射前配药使用的配药针头。中国专利94222364.0号描述了一种小型配药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负压和插入液体瓶塞中的二个金属针头以及分别通过与其相连接的吸气管和吸药管来进行配药。每次配药时,须先后将二个金属针头插入到液体瓶瓶塞中,由于设计对使用无任何限制,故,插入瓶塞中的二个金属针头的相对位置以及分别距液面的距离都有很大的任意性。这种任意性往往会造成1、因插入瓶塞中的二个金属针头相距太近,在负压作用下,通过吸气管针头把流经吸药管针头的药液直接吸入到气泵内而造成机器故障。2、如插入瓶塞中的吸气管针头尖部低于插入瓶塞中的吸药管针头尖部(见中国专利94222364.0号附图),那未,随着配药的继续进行和液面的不断上升,一旦与吸气管针头相接触,药液会通过吸气管针头进入气泵,同样会造成机器故障。其它不足之处是,每次操作时须分别将二个金属针头插入到液体瓶的瓶塞中,除操作繁琐外,更为严重的是,增加一个针头,就增加了橡胶不溶性微粒落入药液机会,对药液构成了污染,并随药液进入人体,并有可能引进隐性热源反应,常可导致血管堵塞,继发性血栓及肉芽等,甚至可形成败血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的二孔的距离和高度为相对固定的、能减少对药液污染的双孔配药专用针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互不相通的吸气通道和吸药通道分别设置在一个针体内,且吸气通道的出口孔位于针体的尾部,而吸药通道的出口孔位于针体的尖部,使针体内的吸气通道出口孔与吸药通道的出口孔形成一个高度差,即吸气通道出口孔大大高于吸药通道出口孔。同时,分别将吸气管和吸药管与针栓处的吸气通道接口和吸药通道接口相固定密封连接,并在吸药管的另一端固定有吸药针头,从而构成了一个带有吸气管和吸药管的一体化的双孔针体的配药专用针头。由于在针体内同时设置了互不相通的吸气通道和吸药通道,且吸气通道出口孔高于吸药通道出口孔,故,在不超过液体瓶容量所规定的范围内,就不会发生药液通过吸气通道而进入气泵,从而保证了配药的正常进行和机器的寿命。之外由于采用了具有双孔的一体化配药针头,配药时只要插入一次,简化了操作,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橡胶不溶性微粒落入药液的机会,减少了对药液的污染。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中国专利94222364.0号附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由针栓、针体(2)吸气管(9)和吸药管(16)等组成。其结构原理是针体(2)为双孔针体,且互不相通,分别为吸气通道(4)和吸药通道(11)。吸药通道(11)出口孔(12)位于针体(2)的尖部(3)处,而吸气通道(4)的出口孔(5)则位于靠近针栓(1)处,使出口孔(12)低于出口孔(5),而形成一个高度差。在出口孔(6、13)处设有接口(7、14)分别与吸气管(9)的末端(8)和吸药管(16)的未端(15)相固定密封连接,从而使配药针头形成一个整体。吸气管(9)的前端(10)与负压气源相连接。吸药管(16)前部设有一金属针管(17)作吸药之用,除此之外,其余全部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本技术经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后封装,只限一次使用,以保证配药的无菌操作。本技术适合于各医院配药时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孔配药专用针头主要由针栓(1)、针体(2)、吸气管(9)和吸药管(16)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针体(2)为双孔针体,且互不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孔配药专用针头,其特征在于吸药通道(11)的出口孔(12)低于吸气通道(4)的出口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崇志
申请(专利权)人:马崇志柴化明方永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