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路气力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播种施肥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11431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3路气力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播种施肥监测系统,包括气力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机架,机架上安装种子箱和肥料箱,种子箱与排种器连接,排种器与输种管连接,每个输种管的下部与开沟器连接处安装种子监测传感器,肥料箱底部分别与深层施肥管和浅层施肥管连接,每个深层施肥管的下部安装深层化肥监测传感器,每个浅层施肥管的下部安装浅层化肥监测传感器,种子监测传感器、深层化肥监测传感器、浅层化肥监测传感器和启动监测传感器通过线路及航空插头分别与主板电路连接,主板电路通过针座与显示电路连接,显示电路分别与故障报警指示电路和种子数显示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监测播种过程,并同时监测双层化肥施肥过程,对于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堵塞、漏播、缺肥等故障能够及时报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是一种33路气力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播种施肥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精密播种机是目前我国大面积种植普遍使用的农业机械,由于存在某些不足,近几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这种播种机做了大量改进,改进后的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具有较多优点对种子的尺寸无特殊要求、通用性好,具有高速作业性能,能满足与大功率拖拉机的配套和宽幅作业要求等,但是,使用中发现仍存在下述不足由于它的播种是在封闭状态中进行,当出现堵塞、漏播等故障时,无法及时发现,因此,在大面积播种时仍需大量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另外,这种播种机只有浅层化肥的施播,使用证明,浅层化肥无法满足植物根系庞大以后的营养,当农作物生长至结果期时,尚需另外再施化肥,这种施肥无法采用机械化, 并且劳动强度大,施肥量无法控制,由于施肥同样是在封闭状态中完成,对于施肥过程中的堵塞、缺肥是无法及时发现的,经常出现某地块因缺肥而减产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3路气力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播种施肥监测系统, 它能够监测播种过程,并同时监测双层化肥施肥过程,对于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堵塞、漏播、 缺肥等故障能够及时报警。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33路气力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播种施肥监测系统,包括气力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机架,机架上安装种子箱和肥料箱,种子箱与排种器连接,排种器与输种管连接,每个输种管的下部与输种管传感器的开沟器连接处安装种子监测传感器,肥料箱底部分别与深层施肥管和浅层施肥管连接,深层施肥管的长度大于浅层施肥管的长度,每个深层施肥管的下部安装深层化肥监测传感器,每个浅层施肥管的下部安装浅层化肥监测传感器,种子监测传感器、深层化肥监测传感器、浅层化肥监测传感器和启动监测传感器通过线路及航空插头分别与主板电路连接,主板电路通过针座与显示电路连接,主板电路与按键连接,显示电路分别与故障报警指示电路和种子数显示电路连接,主板电路采用芯片81C55、芯片82M和单片机构成,故障报警指示电路中的报警器件为双色发光二极管,种子数显示电路中的显示器件为七段LED数码管。所述的播种施肥监测系统的电路结构为单片机U3的1号引脚一方面通过串联电阻R4接地,另一方面通过接至电容E2的阴极,E2的阳极接至电源;U3的2号引脚接至U4 的10号引脚,U3的3号引脚接至U4的11号引脚,U3的4、5号引脚串联晶振XTAL2,XTAL2 的两端分别串联C3、C4后接地,U3的11号引脚与U4的12号引脚相连,U3的19号引脚与 U24的12号引脚相连,U3的32、13、14号引脚分别与附图4的LEDKU LEDK2、LEDK3相连; 第一行至第十一行种子监测传感器信号分别接至光电耦合器U12-U22的2号引脚;光电耦合器的U12-U22的1号引脚分别串联电阻R7-R17后接至电源,3号引脚全部接地,4号引脚分别接至芯片Ull的PA0-PA7、PB0-PB2 ;芯片Ull的AD0-AD7引脚分别接至芯片U4的 P00-P07, Ull的7号引脚接至U4的21号引脚,Ull的8号引脚接至U6的7号引脚,Ull 的9号引脚接至U4的17号引脚,Ull的10引脚接至U4的16号引脚,Ull的11号引脚接至U4的30号引脚,Ull的4号引脚接至U4的9号引脚;单片机U4的1_6号与芯片Ul的 16-11号引脚相连,31号引脚接电源,7号引脚与按键SW-PB2的一个引脚相连,8号引脚与按键SW-PB3的一个引脚相连,13号引脚与SW-PB4的一个引脚相连,15号引脚与SW-PB5的一个引脚相连,14号引脚串联电阻Rl后与三极管Tl的基极相连,18、19号引脚串联晶振 XTALl同时分别串联电容Cl、C2后接地,9号引脚与Ull的4号引脚串联后接至二极管Dl 的负极同时串联电阻R3后接地,21号引脚与Ull的7号引脚相连,30号引脚与U5的11号引脚相连,26、27、28号引脚分别于U6的1、2、3号引脚相连,17、16号U7-U10的22,23号引脚以及Ull的9、10号引脚相连;二极管Dl的阳极串联电容El后接至电源,同时串联电阻 R2后接地并接至SW-PBl的一个引脚;三极管Tl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联蜂鸣器BEEP后接电源;双向三态数据缓冲器Ul的1、19号引脚端接后接地,4、5、6号引脚分别与U48-TO4 的14、11、12号引脚相连,7、8、9号引脚分别与U55-U63的14、11、12号引脚相连,16-11号引脚分别与U4的1-6号引脚相连;芯片U5的1号引脚接地,3、4号引脚分别与U4的39,38 号引脚相连,2、5号引脚分别与U7-U10的19,20号引脚相连;译码器U6的4、5号引脚串联后接地,6号引脚接电源,7号引脚与Ull的8号引脚相连,9、10、11、12号引脚分别与U10、 U9、U8、U7的21号引脚相连,1-3号引脚分别与U4的26-28号引脚相连;计数器U7-U10的 11、14、16号引脚串联后与U3的19号引脚相连,U7的9号引脚与U2的4号引脚相连,U7 的15号引脚与U12的4号引脚相连,U7的18号引脚与U13的4号引脚相连,U8的9号引脚与U14的4号引脚相连,U8的15号引脚与U15的4号引脚相连,U8的18号引脚与U16 的4号引脚相连,U9的9号引脚与U17的4号引脚相连,U9的15号引脚与U18的4号引脚相连,U9的18号引脚与U19的4号引脚相连,UlO的9号引脚与U20的4号引脚相连,UlO 的15号引脚与U21的4号引脚相连,UlO的18号引脚与U22的4号引脚相连;七段LED数码管SM1-SM7的9号引脚串联后接电源,SMl的1至8号引脚分别串联R43至R50后与U48 的2、5、6、4、3、15、1、7引脚相连,SM2的1至8号引脚分别串联R51至R58后与U49的2、5、 6、4、3、15、1、7引脚相连,SM3的1至8号引脚分别串联R59至R66后与U50的2、5、6、4、3、 15、1、7引脚相连,SM4的1至8号引脚分别串联R67至R74后与U51的2、5、6、4、3、15、1、 7引脚相连,SM5的1至8号引脚分别串联R75至R82后与TO2的2、5、6、4、3、15、1、7引脚相连,SM6的1至8号引脚分别串联R83至R90后与U53的2、5、6、4、3、15、1、7引脚相连, SM7的1至8号引脚分别串联R91至R98后与U54的2、5、6、4、3、15、1、7引脚相连,U48-U54 的10号引脚接电源;LED34-LED36的阳极接电源,阴极分别与U3的32、13、14号引脚相连; LEDI-LED11 的基极接电源,下端依次串联电阻 R102、R104、R106、R108、R110、R112、R114、 R116、R118、R120、R122 后与 U55 的 2、4、6 和 U56、U57 的 15、2、4、6 号引脚共 11 路信号,上端依次串联电阻 R103、R105、R107、R109、R111、R113、R115、R117、R119、R121、R123 后与 U55 的3、5、7和U56、U57的1、3、5、7号引脚共11路信号;LED12-LED22的基极接电源,下端依次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33路气力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播种施肥监测系统,包括气力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机架,机架上安装种子箱(1)和肥料箱(6),种子箱(1)与排种器(2)连接,排种器(2)与输种管(3)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输种管(3)的下部与输种管传感器的开沟器(5)连接处安装种子监测传感器(4),肥料箱(6)底部分别与深层施肥管(8)和浅层施肥管(7)连接,深层施肥管(8)的长度大于浅层施肥管(7)的长度,每个深层施肥管(8)的下部安装深层化肥监测传感器(10),每个浅层施肥管(7)的下部安装浅层化肥监测传感器(9),种子监测传感器(4)、深层化肥监测传感器(10)、浅层化肥监测传感器(9)和启动监测传感器(12)通过线路及航空插头(Z1)分别与主板电路(14)连接,主板电路(14)通过针座(J1)与显示电路(16)连接,主板电路(14)与按键(13)连接,显示电路(16)分别与故障报警指示电路(17)和种子数显示电路(18)连接,主板电路(14)采用芯片81C55、芯片8254和单片机构成,故障报警指示电路(17)中的报警器件为双色发光二极管,种子数显示电路(18)中的显示器件为七段LED数码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宜田王全景段德刚刘辉李少清褚幼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