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设备和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438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正常充电色调剂清洁部件,接收具有与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并且采用静电方式移除清洁目标上具有正常充电极性的色调剂;逆向充电色调剂清洁部件,接收具有与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并且采用静电方式移除清洁目标上具有与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色调剂;以及预清洁部件,设置在沿清洁目标的表面移动方向的正常充电色调剂清洁部件和逆向充电色调剂清洁部件的上游侧处,接收具有与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并且采用静电方式移除清洁目标上具有正常充电极性的色调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和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作为诸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打印机的成像设备中采用的清洁设备,已知一种刮刀 清洁技术,该技术将清洁刮刀压在作为清洁目标的图像载体的外周表面上从而擦刮并移除 图像载体上的色调剂。得益于结构简单以及性能稳定,所以该刮刀清洁技术得以广泛地使用。近年来,改善图像质量的需要正在逐渐增加。因此,色调剂的颗粒变得更加接近于 球形并且减小直径从而满足这一需求。较小的直径能够改善图像的精确度、清晰度和分辨 率。另一方面,更加球形的形状可改善色调剂的显影属性和转印属性。但是,难于通过普通 清洁刮刀技术对具有小颗粒直径的球形色调剂执行有效的清洁。这是因为下述原因。也就 是,清洁刮刀通过采用其边缘部分摩擦图像载体表面而移除色调剂,但是该清洁刮刀的边 缘部分由于与图像载体的摩擦阻力而磨损。由于所谓的粘滑现象(stick-slip),在图像载 体与清洁刮刀之间形成微小的空隙。由于色调剂具有较小的直径,所以色调剂能够更容易 地侵入该空隙。此外,由于侵入色调剂的形状更接近球形形状,所以色调剂更容易地由于色 调剂的旋转力矩的产生而在空隙中滚动。为此原因,具有小直径的球形色调剂容易隐藏入 清洁刮刀与图像载体之间的空隙。在使用具有小颗粒直径的球形色调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下述技术,S卩,通过增加 与图像载体压力接触的清洁刮刀的力(线性压力)防止色调剂隐藏。但是,如果压制力增 加并且施加高载荷,那么图像载荷或清洁刮刀会被磨损,并且寿命变得极端地小。近年来, 需要具有长寿命的设备,因此应当避免关于这种持久性的问题。同时,作为有效地清洁具有小颗粒直径的球形色调剂的技术,存在一种静电清洁 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将与色调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施加至诸如接触图像载体的 导电清洁刮刀的清洁部件而采用静电的方式从图像载体移除色调剂。但是,色调剂可能无法通过静电清洁技术而被完全地移除掉。这是因为到达清洁 部件的残留转印色调剂的充电量是可变的,如后文所述。在转印之前的图像载体上的色调 剂的大部分被充电为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在本说明书中为负极性)。在转印单元中, 当接受具有与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的转印电场时图像载体上的 色调剂被转印至转印体。但是,色调剂可“按原样”粘附至图像载体,成为残留的转印色调 剂。具有由转印单元施加的正极性的电荷注入残留的转印色调剂,使得充电量朝向正极性 转换。为此原因,图像载体上的残留转印色调剂具有宽的电荷分布,其中,具有正极性的色 调剂和具有负进行的色调剂被混合。在静电清洁技术中,由于采用静电的方式执行清洁,当 具有与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被施加至清洁部件时,所以难于收集切换 至正极性的色调剂。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公开No. 2002-202702公开一种清洁设备,其中,设置导电刮刀作为极性控制装置,以调节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刷子的上游侧的色调剂的充电极性,该导 电刮刀接触图像载体并且接收具有与清洁刷子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根据日本专利申请未审 公开No. 2002-202702中公开的清洁设备,当残留转印色调剂通过导电刮刀抵靠在图像载 体上的位置(刮刀抵靠位置)时,残留转印色调剂接收从导电刮刀注入的电荷,使得色调剂 的充电极性被调节为与导电刮刀相同的极性(一般地,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因此,通 过刮刀抵靠位置之后已经到达清洁刮刀接触图像载体的位置(辊接触位置)的充电极性被 调节为任何一种极性(与导电刮刀相同的极性)。因此,正在转印之后,即使充电为与对应 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色调剂能够采用静电方式被清洁刮刀收集。此外,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公开No. 2007-25173公开了一种清洁设备,具有第一清 洁刷和第二清洁刷,与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的电压施加至该第一 清洁刷,与该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施加至该第二清洁刷,并且该第二 清洁刷设置在第一清洁刷的下游侧。根据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公开No. 2007-25173中公开的 清洁设备,在图像载体上具有正常充电极性(负极性)的色调剂采用静电的方式被吸收至 作为正常充电的色调剂清洁部件的第一清洁刷上并且从图像载体被移除。在图像载体上具 有与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的色调剂采用静电的方式吸收至作为逆充电色调 剂清洁部件的第二清洁刷并且从图像载体移除。因此,倾向于正极性和负极性的色调剂能 够从图像载体被移除。当色调剂图案通过控制而形成在图像载体上时,该控制用于调节图像密度和/或 用于校正图像的颜色叠加的不对齐,密度由光电传感器读取,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图像产生 条件,已被读取的色调剂图案未被转印至转印片材上,但是被清洁设备移除。甚至在消耗色 调剂以更新显影剂中的色调剂的模式下或者甚至在由于送纸故障产生夹纸时,所产生的色 调剂图像没有被转印到转印片材上,而是被清洁设备移除。如上所述,该清洁设备也移除作 为粘附至图像载体的大量色调剂的未被转印色调剂图像,例如,色调剂图案以及残留转印 色调剂。在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公开No. 2002-202702公开的清洁设备中,存在下述情况,形 成非转印色调剂图像的大量色调剂中的所有颗粒不能通过极性控制装置而被调节至任何 一种极性,因此,具有与施加至清洁刷的极性相同的极性的色调剂进入辊接触位置。此外, 也存在不同的情况,难于采用静电的方式吸收将形成非转印色调剂的大量色调剂吸收至清 洁刷的刷子。因此,在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公开No. 2002-202702中公开的清洁设备中,如果 输入作为粘附至图像载体的大量色调剂的非转印色调剂,那么可能出现清洁故障。在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公开No. 2007-25173中公开的清洁设备中,第一清洁刷具有 大直径,第二清洁刷具有小直径。通过增加第一清洁刷的直径尺寸,第一清洁刷间隙宽度增 加,刷毛接触图像载体的时间增加。此外,由于刷毛的长度增加,所以刷毛与色调剂之间的 接触区域增加。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清洁刷静电吸收的色调剂的量增加。因此,具有正常充 电极性的大量色调剂能够被第一清洁刷移除。由于形成将被输入清洁设备的非转印色调剂 图像的大部分色调剂具有正常充电极性,所以当非转印色调剂图像被输入时,大量非转印 色调剂能够被第一清洁刷移除。通过施加与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的具有小直径的第二清洁 刷,不能被第一清洁刷移除的残留在图像载体上的具有正常充电极性的色调剂采用机械方5式被移除,具有与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色调剂采用机械方式和静电方式被移除。如 果第二清洁刷具有小直径,那么采用静电的方式移除与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色调剂 的能力变差。但是,由于刷毛的长度短,所以机械移除能力得以改善。为此原因,不能被第 一清洁刷移除的残留在图像载体上的具有正常充电极性的色调剂能够通过第二清洁刷采 用机械的方式有效地被移除。由于具有与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少量色调剂存在于非 转印色调剂图像中,所以即使第二清洁刷的采用静电方式移除与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 的色调剂的能力变差,通过第一清洁刷的具有与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色调剂也能够 通过第二清洁刷采用静电的方式有效地被移除。此外,由于机械移除能力改善,所以机械移 除也能实现。因此,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正常充电色调剂清洁部件,其接收具有与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并且采用静电方式移除清洁目标上具有正常充电极性的色调剂;逆向充电色调剂清洁部件,其接收具有与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并且采用静电方式移除清洁目标上具有与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色调剂;以及预清洁部件,其设置在沿清洁目标的表面移动方向、正常充电色调剂清洁部件和逆向充电色调剂清洁部件的上游侧,接收具有与色调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并且采用静电方式移除清洁目标上具有正常充电极性的色调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地尚志杉浦健治成瀬修杉本奈绪美穗积功树榊原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