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948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申请涉及打印机。打印头可工作以在打印区域处于打印媒介上进行打印。第一辊适于朝向所述打印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第二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打印区域的下游侧,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第一编码器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一辊的转动,以产生第一检测信号。第二编码器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二辊的转动,以产生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器可工作以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所述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印机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公开号2004-216615A(JP-A-2004-216615)揭示了一种打印机。在该打 印机中,由齿轮将供纸电机的驱动力传递至供纸辊。此外,驱动力从附装至供纸辊的齿轮传 递至附装有排纸辊的齿轮。但是,如JP-A-2004-216615所述,当通过齿轮将传递至供纸辊(纸供应辊)的驱 动力传递至排纸辊时,随着供纸辊的转动难以稳定排纸辊的转动。因此,排纸辊的转动位置 或速度的精度趋于变得比供纸辊的转动的精度差。此外,当要打印纸张的后端部时,在纸张 传输的方向上将纸张在供纸辊的下游侧上传输。因此,仅通过排纸辊来传输纸张。由此,当 在排纸辊中的纸张的后端部的供应精度不如在供纸辊中稳定时,在纸张的后端部上将要打 印的影像品质趋于变得比纸张的其他部分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的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排纸辊的转动的打印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包括打印头,其可工作以在打印区域处于打印媒介上进行打印;第一辊,其适于朝向所述打印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第二辊,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打印区域的下游侧,并适于在所述第一 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第一编码器,其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一辊的转动,以产生第一检测信号;第二编码器,其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二辊的转动,以产生第二检测信号;以及控制器,其可工作以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第 一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所述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包括打印头,其可工作以在打印区域处于打印媒介上进行打印;第一辊,其适于朝向所述打印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第二辊,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打印区域的下游侧,并适于在所述第一 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编码器,其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二辊的转动,以产生检测信号;以及控制器,其可工作以基于所述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述第 二辊的所述转动。通过以上结构,可以稳定第二辊的转动。该打印机还可包括电机;及带,所述带由所述电机、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 张紧。所述控制器可工作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由此控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 述第二辊的所述转动。通过该结构,电机的转动通过带直接传递至第一辊及第二辊。由电机的驱动力直 接驱动第一辊及第二辊两者。类似于第一辊,第二辊根据电机的转动而转动。此外,因为 电机的旋转驱动力直接传递至第一辊,故第一辊以与由齿轮来传递力的情况相同的精度转 动。因此,并未劣化第一辊的旋转精度,且改进了第二辊的旋转精度。所述电机可布置在所述第二辊附近。所述第二辊可于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辊之间 的位置处抵靠所述带。通过该结构,与第二辊相比,电机的旋转驱动力可更强力地传递至第一辊。当由第 一辊及第二辊来传输打印媒介时,可以遵循第一辊的旋转量来设定打印媒介的传输量。因 此,第一辊可起用于媒介传输的主辊的作用。所述打印机还可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布置在所述第二辊附近,并可工作以使所述 第一辊及所述第二辊转动。所述控制器可工作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由此控制所述第一 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所述转动。因为相较于第一辊的附近区域,可在第二辊附近提供更充分的空间,故可以改进 打印机的设计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示出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图3是打印机中旋转编码器的标度的正视图。图4是旋转编码器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将以喷墨打印机作为打 印机的示例。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具有壳体1。壳体1形成为大致 立方体形状,并包括供纸盘2及排纸盘3,该供纸盘2及排纸盘3布置为伸出壳体1。供纸盘2形成为板状。供纸盘2布置在壳体1内,使得其一端位于壳体1内部而其 另一端从壳体1向上伸出。在供纸盘2上,可以装载作为打印媒介的示例的成张的纸P(以 下简称为“纸张”)。装载在供纸盘2上的纸张P以其下端抵靠在供纸盘2的下端部上的状 态布置。排纸盘3由可伸出三级构件形成,并被布置在壳体1内,使得其一端位于壳体1内 部而其另一端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上从壳体1伸出。此外,喷墨打印机还具有纸张传输机构及喷墨机构,纸张传输机构将装载在供纸 盘2上的纸张P在由箭头T所示的方向上传输至排纸盘3,而喷墨机构在从供纸盘2延伸至排纸盘3的纸张传输路径上将墨水喷射在纸张P上。纸张传输机构主要包括载纸辊11、形成为大致板状的导纸器12、供纸辊13、承纸 板(platen) 14、以及排纸辊15。载纸辊11布置在面对供纸盘2的下端部的位置处。载纸辊11包括辊轴21以及 辊轴21穿过其的弹性构件22。辊轴21具有十字形横截面。载纸辊11可在辊轴21的周向 方向上转动。如图1所示,形成弹性构件22以具有D形横截面,其中环形板的一侧形成槽 口,且弹性构件22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在供纸盘2的下端部中,例如可布置储纸 器以及分隔构件以面对载纸辊11。供纸辊13包括大致圆柱形的辊轴M以及覆盖在辊轴M的外周表面上的氧化铝 层25。氧化铝层25起防滑器的作用。在图1中的供纸辊13的上侧上,布置有形成为大致 圆柱形的从动辊16。形成为圆柱形的从动辊16的外周部分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构件形成。 此外,从动辊16抵靠在供纸辊13上。随着供纸辊13转动,从动辊16也转动。承纸板14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多个导肋(未示出)。该多个导肋形成为沿纸张传输 方向T延伸。承纸板14可具有布置在其上的诸如海绵的墨水接收构件。在此情况下,优选 地将墨水接收构件布置在比导肋更低的高度处。排纸辊15具有大致圆柱形的辊轴27以及辊轴27穿过其的多个圆柱形构件观。 圆柱形构件观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在图1中排纸辊15的上侧,布置多个齿状构 件(spur member) 17以抵靠在多个圆柱形构件28上。每个齿状构件17都具有多个连续地 形成在其外周部分上的齿。齿状构件17的齿的前端抵靠在圆柱形构件观上。随着排纸辊 15转动,齿状构件17也转动。导纸器12、供纸辊13、承纸板14、以及排纸辊15在沿纸张传输路径的路线上布置 在供纸盘2与排纸盘3之间。此外,在纸张传输机构上布置有喷墨机构。喷墨机构主要包 括托架轴31、托架32、墨水容器33、以及记录头34。托架轴31形成为大致圆柱形。托架轴31布置在壳体1内供纸辊13的上侧上。由托架轴31保持托架32以布置在承纸板14之上。托架32可沿托架轴31的轴 向方向移动。墨水容器33为用于容纳液体墨水的容器。墨水容器33可拆卸地附装在托架32 上。在喷墨打印机中,通常使用四种到八种颜色的墨水。一个墨水容器33可在其中容纳一 种颜色的墨水或多种颜色的墨水。在使用多种颜色的墨水的喷墨打印机中,每个墨水容器 33都可仅容纳一种颜色的墨水。在此情况下,在托架32上布置对应于墨水颜色数量的墨水 容器33。记录头34具有多个喷墨嘴(未示出)。在每个喷墨嘴内部都布置有压电元件(未 示出)。当施加规定的电压脉冲时,压电元件形变。通过压电元件的形变,从喷墨嘴压出填 充在喷墨嘴内的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印机,包括:  打印头,其可工作以在打印区域处于打印媒介上进行打印;  第一辊,其适于朝向所述打印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  第二辊,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打印区域的下游侧,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第一编码器,其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一辊的转动,以产生第一检测信号;  第二编码器,其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二辊的转动,以产生第二检测信号;以及  控制器,其可工作以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所述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十岚人志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