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97174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包括转毂、驱动转毂旋转的驱动装置和安装在转毂内的孔模组,孔模组包括上、下两个孔模,上、下两个孔模对称地滑动安装在转毂旋转轴线的两侧,孔模组至少为六组,每个孔模的长度为60mm;驱动装置包括设在转毂两端的转轴段和支承转轴段的轴承,轴承为单列深沟球轴承,转毂任意一端的转轴段上连接有动力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转毂内增设至少两组孔模,将各组孔模长度增长至60mm,以及将转轴段的支承轴承改成能满足高速旋转要求的高速单列深沟球轴承的结构,实现了金属丝的高速矫直,生产效率高、矫直质量高,完全满足双轴旋转式飞剪切断装置的产能需求,而无弯丝、扭丝等不良现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丝的矫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直O
技术介绍
在电焊条金属丝的制造过程中,金属丝的矫直效率是影响双轴旋转式飞剪切断装 置能否实现高速剪切的关键环节,可以说没有高速矫直就没有高速剪切。原有金属丝矫直 设备,为4组孔模(长度40mm)、转速6000rpm,对于每分钟最高可切断1400根金属丝(以直 径3. 2mm,长度350mm的金属丝为例)的双轴旋转式飞剪切断装置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不能 满足高速剪切时的需求,在应用于高速剪切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出 现弯丝或扭丝的质量不良现象。造成弯丝或扭丝的原因是1)原矫直设备转速低,使高频 矫直次数不足。而导致矫直设备转速低的直接原因是矫直设备的轴承极限转速过低所致。 2)孔模(矫直块)组数量相对较少和孔模长度过短,使低频矫直次数及有效矫直长度不足。 以上三个因素致使矫直力能参数不足而出现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足够矫直力能参 数,能够避免弯丝或扭丝质量问题的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丝 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包括转毂、驱动转毂旋转的驱动装置和安装在转毂内的孔模组,所 述孔模组包括上、下两个孔模,所述上、下两个孔模对称地滑动安装在所述转毂旋转轴线的 两侧,所述孔模组至少为六组,每个孔模的长度为60mm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在所述转毂 两端的转轴段和支承所述转轴段的轴承,所述轴承为单列深沟球轴承,所述转毂任意一端 的转轴段上连接有动力源。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转毂为剖分式中空结构,包括上盖、下盖和中间部件,所述上盖、下盖为分段 结构,所述分段结构的上盖和下盖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中间部件固接,所述转毂两端的 转轴段设在所述中间部件上。所述上孔模顶部设有安装在上盖上的顶丝,所述下孔模底部设有安装在所述下盖 上的顶丝。所述上、下孔模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矫直凹槽,所述矫直凹槽的底面为外凸弧面。所述转毂的中间部件上设有断丝取出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在转毂内增设至少两组孔模,将各组 孔模长度增长至60mm,以及将转轴段的支承轴承改成能满足高速旋转要求的高速单列深沟 球轴承的结构,实现了金属丝的高速矫直,生产效率高、矫直质量高,完全满足双轴旋转式 飞剪切断装置的最高每分钟1400根(以直径3. 2mm,长度350mm的金属丝为例)的产能需求,而无弯丝、扭丝等不良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转毂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孔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毂,2、上孔模,3、顶丝,4、轴承,5、轴承座,6、皮带轮,7、断丝取出孔, 8、孔模安装孔,9、矫直凹槽,10、转轴段,11、下孔模。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1 图5,一种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包括转毂1、驱动转毂1旋 转的驱动装置和滑动安装在转毂1内的6 8组孔模,各组孔模包括上下两个孔模,各组孔 模的上、下孔模2、11对称地安装在转毂旋转轴线的两侧;转毂1为中空剖分结构,包括上 盖、下盖和中间部件,上盖、下盖为分段结构,分段结构的上盖和下盖分别通过紧固件与中 间部件固接,利于维修更换。中间部件设有断丝取出孔7和孔模安装孔8,孔模安装孔8顶 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上盖、下盖连接的顶丝3,用于调节孔模的深度。从而调节金属丝的压 弯量。转毂1的驱动装置包括设在其两端的转轴段10,转轴段10设在转毂1的中间部件 上,转轴段10均由轴承4支承,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5内,转毂1任意一端的转轴段10上 安装有皮带轮6,皮带轮6与动力源连接。为提高低频矫直次数和有效矫直长度,适合高速 矫直,每组孔模的长度应为60mm,上、下孔模2、11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矫直凹槽9,矫直凹 槽9的底面为外凸弧面。为了提高高频矫直次数,适合高速矫直,轴承4应采用高速单列深 沟球轴承以满足转毂1高速旋转的支承要求。根据矫直理论可知,一.金属丝首先要用至 少半周的大变形弯曲来统一弯曲方向,再用至少半周的大弯曲来统一残留弯曲值;第三个 至少半周的弯曲用于小变形的矫直工作;最后再用第四个至少半周的小变形弯曲来消除个 别残留弯曲值。除此四组孔模外,前后应各有一组导向孔模,所以转毂1内孔模组数量应至 少保证有6组;二.孔模的等曲率塑形弯曲区区域长度至少不小于半个导程,因此孔模的总 体长度以60mm为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调节顶丝3使金属丝的压弯量在合适的范围内,拔丝机拉拔后的金属丝经过定尺 推送装置的送进作用后,进入上述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从转毂1中穿过,此时转毂1在 驱动装置的带动下高速旋转,6 8组孔模随同转毂1 一起旋转。其中上下配置的滑动上、 下孔模2、11将金属丝压成反复弯曲状态,同时转毂1对金属丝进行着全方位的旋转弯曲, 金属丝穿出转毂1后就得到了矫直。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包括转毂、驱动转毂旋转的驱动装置和安装在 转毂内的孔模组,所述孔模组包括上、下两个孔模,所述上、下两个孔模对称地滑动安装在 所述转毂旋转轴线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模组至少为六组,每个孔模的长度为60mm ;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在所述转毂两端的转轴段和支承所述转轴段的轴承,所述轴承为单列 深沟球轴承,所述转毂任意一端的转轴段上连接有动力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毂为剖 分式中空结构,包括上盖、下盖和中间部件,所述上盖、下盖为分段结构,所述分段结构的上 盖和下盖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中间部件固接,所述转毂两端的转轴段设在所述中间部件 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孔模顶 部设有安装在上盖上的顶丝,所述下孔模底部设有安装在所述下盖上的顶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孔模 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矫直凹槽,所述矫直凹槽的底面为外凸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毂的中 间部件上设有断丝取出孔。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包括转毂、驱动转毂旋转的驱动装置和安装在转毂内的孔模组,孔模组包括上、下两个孔模,上、下两个孔模对称地滑动安装在转毂旋转轴线的两侧,孔模组至少为六组,每个孔模的长度为60mm;驱动装置包括设在转毂两端的转轴段和支承转轴段的轴承,轴承为单列深沟球轴承,转毂任意一端的转轴段上连接有动力源。本技术采用在转毂内增设至少两组孔模,将各组孔模长度增长至60mm,以及将转轴段的支承轴承改成能满足高速旋转要求的高速单列深沟球轴承的结构,实现了金属丝的高速矫直,生产效率高、矫直质量高,完全满足双轴旋转式飞剪切断装置的产能需求,而无弯丝、扭丝等不良现象。文档编号B21C19/00GK201895016SQ20102059692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丝滑动模转毂式矫直装置,包括转毂、驱动转毂旋转的驱动装置和安装在转毂内的孔模组,所述孔模组包括上、下两个孔模,所述上、下两个孔模对称地滑动安装在所述转毂旋转轴线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模组至少为六组,每个孔模的长度为60mm;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在所述转毂两端的转轴段和支承所述转轴段的轴承,所述轴承为单列深沟球轴承,所述转毂任意一端的转轴段上连接有动力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子行王其明孙自革侯文武郑子山杨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