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茂松专利>正文

保温盖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234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保温盖体结构,包括一外盖体、一弹簧座、一弹簧及一内盖体,其中该外盖体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孔,该外盖体的另一侧上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通孔是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弹簧座的一侧凹设有一凹陷部,且该弹簧座是被容置在该通孔中,使该凹陷部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该弹簧邻近一端的部分是被容置在该凹陷部中,且该弹簧的另一端是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延伸;该内盖体是由隔热材质所构成,该内盖体的一侧上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且该内盖体上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另一侧,是抵靠住该弹簧的另一端。如此,可以有效达到保温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保温盖体结构,主要是在一外盖体上设置一弹簧座,并在 该弹簧座内设有一弹簧,以便利用该弹簧的弹力推动该外盖体内的一内盖体,使该内盖体 能迫紧至一容器内部的内壳体的开口端缘,以形成一密闭空间,由此达到阻断热对流及热 传导的效果。
技术介绍
一般使用者为了将饮料或冰块等物体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以便能在偏好的温度下 使用(饮用、食用)该物体,通常会将上述物体放置于一容器内,并在该容器的开口上盖合 一保温盖体,以确保该物体的温度不致快速变动,而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一温度范围内, 达到保温的效果,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保温盖体,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尚待解决,以下针 对已知保温盖体的结构及其缺点进行说明图1所示是一传统的保温盖体10及一容器11,该容器11是与该保温盖体10相 匹配,通常贩售业者是将两者成套贩卖,该保温盖体10主要是由一金属外壳100及一隔热 层101所构成,该金属外壳100是包覆在该隔热层101的外侧上,且该金属外壳100通常 是以不锈钢材质所制成,具备抗酸碱、机械强度高等性质,能确保该保温盖体10的使用寿 命。另,该隔热层101是由隔热材质所制成,一般制造厂商通常会使用热传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较低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材质制造该隔热层101。该隔热 层101的中央部位凸出有一凸起部101a,且该隔热层101的周缘延伸设有一延伸部101b, 该延伸部IOlb面向该凸起部IOla的一侧设有一第一螺纹101c。此外,该容器11 一般亦是 由不锈钢材质所制成,该容器11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 110,且该容器11的外侧邻近该开口 110的位置,环设有一第二螺纹111,该第二螺纹111是与该第一螺纹IOlC相对应,又,该容 器11的外侧邻近该第二螺纹111的位置凸设有一凸缘112。由此,该保温盖体10即可盖 合至该容器11的开口 110上,使该第一螺纹IOlC与该第二螺纹111相螺合,并令该延伸部 IOlb的底部抵靠在该凸缘112上,此外,该凸起部IOla通过该容器的开口 110,并伸入至该 容器11中,使该保温盖体10与该容器11保持密合状态,以在该容器11及该保温盖体10 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12。如此,便能使该密闭空间12内的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在一 定温度范围内,使该密闭空间12内的物体不至于与外界进行快速的热交换,以达到保温的 效果。惟,传统的保温盖体10仍存在着许多缺陷有待解决,复请参阅图1所示,由于该保 温盖体10是由螺合的方式,盖设至该容器11的开口 110上,因此,若使用者在盖合该保温 盖体10时,未确实螺合该第一螺纹IOlc及该第二螺纹111,将导致该保温盖体10与该容器 11未达到紧密状态,使保温的效果大打折扣。为避免上述问题,使用者必须用力转紧该保温 盖体10与该容器11,然而,此举却又造成该隔热层101邻近该第一螺纹IOlc的区域容易发 生弹性疲乏等问题,令使用者必须更用力转紧该保温盖体10与该容器11,使该保温盖体10 弹性疲乏的问题变得变严重,而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该保温盖体10已无法再与该容器11保持密合状态,使得使用者必须花费额外的金钱换购该保温盖体10及该容器11,不仅造 成使用者的金钱负担,更在使用上有诸多不便之处,相当不理想。再者,该保温盖体10内的隔热层101是由聚丙烯材质所制成,在长期使用的情况 下,由于该第一螺纹IOlC的部分常与该容器11的外表面摩擦,且该隔热层101时常处于高 温或低温的条件下,因此,邻近该第一螺纹IOlC的区域容易发生劣化或变形等情事,使该 第一螺纹IOlC无法密合地螺合至该第二螺纹111上,如此,将造成该保温盖体10与该容器 11的密合性大幅下降,使该容器11内的物体与外界发生快速的热对流或热传导,换言之, 置放于该容器11内的物体,将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十分不理想。因此,如何改善现有保温盖体的结构,设计出能确实与容器保持密合状态的保温 盖体结构,以有效提升保温效果,并避免螺纹部分发生劣化等情事,且令使用者能轻易地将 该保温盖体结构紧密地盖合至容器上,即成为本技术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有鉴于前揭已知保温盖体的诸多问题,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 发设计出本技术的保温盖体结构,期令该保温盖体结构能紧密地与容器结合,以有效 确保保温效果,并避免如已知保温盖体劣化或变形等情事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盖体结构,包括一外盖体、一弹簧座、一弹 簧及一内盖体,其中该外盖体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孔,该外盖体的另一侧上开设有一开口,且 向内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通孔是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弹簧座的一侧凹设有 一凹陷部,且该弹簧座是被容置在该通孔中,使该凹陷部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该弹簧邻 近一端的部分是被容置在该凹陷部中,且该弹簧的另一端是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延伸; 该内盖体是由隔热材质所构成,该内盖体的一侧上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且该内盖体的 另一侧是抵靠在该弹簧的另一端上。如此,当该外盖体邻近该开口的周缘被固定到一容器 的开口端缘时,该内盖体即受到该容器推压,而压缩该弹簧,使该内盖体能藉由该弹簧的弹 性恢复力,而迫紧至该容器内由隔热材质制成的一内壳体的开口端缘,使该内盖体与内壳 体能气密地抵靠在一起,以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进而阻断该密闭空间与外界的热 对流及热传导,以有效达到保温的效果,再者,由于该内盖体与内壳体均是由隔热材质所构 成,更能确保该保温盖体结构的隔热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乃该外盖体内邻近该通孔的位置,是延伸设有一凸缘,且 该内盖体上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另一侧,是延伸设有一限位卡勾,该限位卡勾能勾合 至该外盖体的凸缘上,当该内盖体受该弹簧的弹力,朝向该外盖体的该开口移动时,该限位 卡勾即能抵靠在该凸缘上,以限制该内盖体的位移,避免该内盖体自该外盖体内脱离。本技术的又一目的,乃该弹簧座的一侧端缘延伸设有至少一卡勾部,且该卡 勾部能抵靠在该外盖体内邻近该通孔的位置,以避免该弹簧座自该通孔脱离。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盖体,其一侧开设有一通孔,该外盖体的另一侧上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凹设 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通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一弹簧座,其一侧凹设有一凹陷部,该弹簧座可活动地被定位至该通孔,且该凹陷 部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一弹簧,其邻近一端的部分被容置在该凹陷部中,且该弹簧的另一端朝向该第一 容置空间内延伸;及一内盖体,包括一隔热体,该隔热体的一侧上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内盖体可 活动地被定位在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且该内盖体上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抵靠住该 弹簧的另一端。其中该内盖体还包括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材料强度大于该隔热体,该连接部的 一侧与该隔热体的另一侧相固定,该连接部的另一侧可活动地被定位在该通孔中。其中该外盖体内邻近该通孔的位置,延伸设有一凸缘,该连接部的另一侧延伸设 有一限位卡勾,且该限位卡勾能勾合至该凸缘,以使该连接部的另一侧可活动地被定位在 该通孔中。其中该弹簧座的一侧端缘延伸设有至少一卡勾部,且该卡勾部可活动地被定位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盖体,其一侧开设有一通孔,该外盖体的另一侧上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通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一弹簧座,其一侧凹设有一凹陷部,该弹簧座可活动地被定位至该通孔,且该凹陷部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一弹簧,其邻近一端的部分被容置在该凹陷部中,且该弹簧的另一端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延伸;及一内盖体,包括一隔热体,该隔热体的一侧上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内盖体可活动地被定位在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且该内盖体上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抵靠住该弹簧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茂松
申请(专利权)人:柯茂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