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非对称走时进行动校正速度分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86656 阅读:4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非对称走时进行动校正速度分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于一个给定的地质区域和相应的地震记录,首先利用共中心点道集进行常规速度估计,作为该区域的初始估计速度;2)根据非对称走时公式计算走时;3)根据所得的走时结果进行非对称走时叠前时间偏移,得到共成像点道集;4)利用非对称走时动校正重新估计速度场模型;5)如果更新后的速度与上一步的速度变化超过设定的阈值,重复进行步骤2~4,继续进行速度场更新;6)如果更新的速度场与上一步的速度变化不超过设定的阈值或达到一定的迭代次数,则终止迭代,得到最终动校正速度。本方法更适用于复杂地下介质背景的油气勘探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石油勘探、天然气勘探、煤田勘探、矿产勘探等地震勘探领域,是一种提高地震速度分析精度的新方法,对于后续地震偏移成像、构造成图及岩性分析都具有重大影响。
技术介绍
地震勘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浅层,大型构造,横向均勻介质背景下的油气藏陆续被发现,勘探领域逐渐向深层,隐伏构造,横向非均勻介质背景下的油气藏方向拓展,其中面临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地震动校正速度分析问题。速度分析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动校正及叠加的基本保障, 是储层预测和反演的基础。Taner等1969年首次提出了常规叠加速度谱速度分析方法,之后速度分析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Davisl972年基于Taner叠加速度谱速度分析方法,探讨了速度谱的拾取问题,并第一次将速度谱绘制成能量团形式;May等1979年提出了高阶动校正速度谱,至今该方法仍在长排列资料处理中发挥作用;1989年,Biondi等提出了特征值速度分析方法;之后Key等1990年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Kitdinl992年对多道相关法和特征值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林小竹1993年实现了协方差速度谱;Morozov等1996年根据概率统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非对称走时进行动校正速度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于一个给定的地质区域和相应的地震记录,首先利用共中心点道集进行常规速度估计,作为该区域的初始估计速度;2)根据公式(1)计算走时,即为非对称走时,Ti2(x,y,ζ,x-x′,y-y′)=t0,02+(c2,0(x-x′)2+c1,1(x-x′)(y-y′)+c0,2(y-y′)2)+(c3,0(x-x′)3+c2,1(x-x′)2(y-y′)+c1,2(x-x′)(y-y′)2+c0,3(y-y′)3)+……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刘洪郝振江张云鹏宋亮朱振宇王小六薛东川刘国锋李博夏忠谋邹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