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永波专利>正文

一种墙体模具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399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模具车,其由主体部件、网片(2)、后压模(3)和螺杆(4)构成;主体部件由前靠模(1)、底座和后靠模(5)通过螺丝螺帽依次连接而成。前靠模与底座、底座和后靠模垂直;底座上单独安放有后压模,其与前靠模平行,前靠模和后压模间分布有网片阵,网片阵由若干等间距竖直平行摆放的网片构成,网片上分布纵向键条(24)、横向键条(25)和“T”形键条(26),可与模具(9)接合。前靠模和后压模框架左右两侧均匀的分布有托槽(10),且其同一侧托槽位置一一对应,螺杆(4)放置于对应托槽内,并用螺帽固定于托槽上。模具与网片是成模部件。该模具车成模部件轻便、易拆卸组合使用、成品率高、生产效率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模具车,特别是一种墙体模具车。技术背景现有生产墙体的模具车多为一体式构造,其生产效率不高、使用不便且墙体的成 品率低;或虽然为可拆卸组合式设计但成模部件较为笨重、组装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模部件轻便、易拆卸组合使用、成品率高、生产效 率高的墙体模具车。一种墙体模具车由主体部件、网片、后压模和螺杆构成。主体部件由前靠模、底座 和后靠模通过螺丝螺帽依次连接而成。前靠模与底座、底座和后靠模垂直;底座包括底盘和 位于底盘下的两组车轮,底盘的两侧各有两个托耳用于存放螺杆,方便使用。其车轮不可转 向,其上有卡槽可以卡在墙体流水线的轨道上,使得模具车可以沿轨道行进。底座上单独安放有后压模,其与前靠模平行,前靠模和后压模间分布有网片阵,网 片阵由若干等间距竖直平行摆放的网片构成。网片由长管、中管和短管组成,它们侧面宽度 相等且均为中空结构,其轻便好用;长管等长且等间距平行放置,其对齐的两端分别与两根 中管垂直焊接在一起,形成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方形框架,每个方形框架里从上而下由稀到 密地焊接有与中管平行的若干短管,各个方形框架内的短管一一对应且其中心轴位于一条 直线上,用于对框架形成支撑;长管上均勻分布着“一”形纵向键条,各根长管上的键条的位 置一一对应且位于一平面上;在短管较为密集一侧的中管上与长管焊接的位置的背面设有 “一”形横向键条,该短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T”形键条,其与长管与中管形成的直角贴合。 键条的设计便于模具与网片的接合,便于拆卸组合使用。网片的长管数量可以是3、4、5、6 根,用于生产更多的墙体,生产效率高。模具与网片为模具车的成模部件;模具通过与网片 上的纵向键条、其底边上的横向键条及“T”形键条接合,这三种键条均为橡胶材质,将两两 网片连接起来,使得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铸造墙体时材料的泄漏。成模部件易于拆卸组合 使用,生产出的墙体成品率高,也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前靠模和后压模均由框架和钢板构成,且等长等宽、结构相同,前靠模的框架比后 压模的厚度大;该框架由长管、中管和短管构成,三根等长长管平行且等间距放置,两根中 管分别焊接于对齐的长管两端,相邻的长管间分别焊接有四根与中管平行且等间距放置的 短管,框架内焊有钢板;前靠模和后压模框架左右两侧均勻的分布有托槽,且其同一侧的托 槽位置一一对应,螺杆放置于对应托槽内,并用螺帽固定于托槽上,用于固定成模部件;后 靠模由长管、中管和短管焊接而成,三根等长长管平行且等间距放置,其一端焊接于一根中 管上,相邻的长管间焊接有与中管平行且等间距放置的短管。后靠模长管的长度比前靠模 和后压模的短。附图说明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墙体模具车的立体图图2是墙体模具车的俯视图图3是墙体模具车网片结构图图4是墙体模具车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墙体模具车由主体部件、网片2、后压模3和螺杆4构成,其均为钢铁 材质。其中主体部件由前靠模1、底座和后靠模5通过螺丝螺帽依次连接而成,前靠模与底 座、底座和后靠模垂直。底座包括底盘6和位于底盘下的两组车轮7,底盘的两侧各有两个 托耳8用于存放螺杆4。车轮不可转向,其上有卡槽71可以卡在墙体生产流水线轨道上,使 模具车沿轨道行进。如图1、2所示,底座上单独安放有后压模3,其与前靠模平行,前靠模和后压模间 分布有网片阵,网片阵由若干等间距竖直平行摆放的网片2构成。如图3所示,网片由长管 21、中管22和短管23组成,它们侧面宽度相等且均为中空结构。三根长管等长且等间距平 行放置,其对齐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中管垂直焊接在一起,形成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方形框架。 每个方形框架里从上而下由稀到密地焊接有与中管平行的若干短管,各个方形框架内的短 管一一对应且其中心轴位于一条直线上。长管上均勻分布着“一”形纵向键条对,各根长管 上的键条的位置一一对应且位于一平面。在短管较为密集一侧的中管上与长管焊接的位置 的背面设有“一”形横向键条25,该短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T”形键条沈,其与长管与中管 形成的直角贴合。网片的长管数量可以是4、5、6根,以便生产更多的复合墙体。模具与网 片为模具车的成模部件。模具9通过与网片上的纵向键条、其底边上的横向键条及“T”形 键条接合,三种键条均为橡胶材质,将两两网片连接起来。如图1和图4,前靠模和后压模等长等宽、结构相同,均由框架31和钢板32构成, 前靠模的框架比后压模的厚度大。框架由长管、中管和短管构成,三根等长长管平行且等间 距放置,两根中管分别焊接于对齐的长管两端,相邻的长管间分别焊接有四根与中管平行 且等间距放置的短管以形成框架,框架内焊有钢板。前靠模和后压模框架左右两侧均勻的 分布有托槽10,且其同一侧托槽位置一一对应,螺杆4放置于对应托槽内,并用螺帽固定于 托槽。。后靠模由长管、中管和短管焊接而成,三根等长长管平行且等间距放置,其一端焊接 于一根中管上,相邻的长管间焊接有与中管平行且等间距放置的短管。后靠模长管的长度 比前靠模和后压模的短。墙体模具车的组装流程将两组车轮安装于底盘下部组成模具车的底座。用螺丝螺帽将前靠模、底座和后 靠模依次连接构成墙体模具车的主体部件,使得前靠模与底座、底座和后靠模垂直。如图1、 2所示,在底座上紧靠前靠模摆放一个网片,其底部放置一个模具,使得模具的一侧边与网 片底边上的“一”形横向键条和“T”形键条接合,防止模具滑动;在该网片的长管纵向键条 处接合上模具;紧靠上述摆放在底部的模具的另一侧放上另一个网片,使该网片底边上的 “一”形横向键条和“T”形键条与模具接合,到此完成一组模具组装;依照上述方法,重复上述操作,即在此网片上再接合上模具,模具在接合上网片,依生产量完成若干组模具组装组 装后,紧贴最后一组模具的靠后靠模一侧的网片放上后靠模。用螺杆放置在前靠模和后压 模左右两侧对应位置的托槽上,并用螺帽固定螺杆。模具车组装好后,紧贴每个网片放上现 成的墙板,在墙板间浇注入芯材,即可生产出复合式墙体。权利要求1.一种墙体模具车,其特征在于其由主体部件、网片O)、后压模C3)和螺杆(4)构 成;主体部件由前靠模(1)、底座和后靠模( 通过螺丝螺帽依次连接而成;前靠模与底座、 底座和后靠模垂直;底座上单独安放有后压模(3),其与前靠模平行,前靠模和后压模间分 布有网片阵,网片阵由若干等间距竖直平行摆放的网片(2)构成;网片由长管(21)、中管 (22)和短管03)组成,它们侧面宽度相等且均为中空结构,长管等长且等间距平行放置, 其对齐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中管垂直焊接在一起,形成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方形框架,每个方 形框架里从上而下由稀到密地焊接有与中管平行的若干短管,各个方形框架内的短管一一 对应且其中心轴位于一条直线上;长管上均勻分布着“一”形纵向键条(M),且各根长管上 的键条的位置一一对应且位于一平面上;在短管较为密集一侧的中管上与长管焊接的位置 的背面设有“一”形横向键条(25),该短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T”形键条( ),其与长管与 中管形成的直角贴合;模具(9)通过与网片上的纵向键条、其底边上的横向键条及“T”形键 条接合,将两两网片连接起来;前靠模(1)和后压模C3)均由框架(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体模具车,其特征在于:其由主体部件、网片(2)、后压模(3)和螺杆(4)构成;主体部件由前靠模(1)、底座和后靠模(5)通过螺丝螺帽依次连接而成;前靠模与底座、底座和后靠模垂直;底座上单独安放有后压模(3),其与前靠模平行,前靠模和后压模间分布有网片阵,网片阵由若干等间距竖直平行摆放的网片(2)构成;网片由长管(21)、中管(22)和短管(23)组成,它们侧面宽度相等且均为中空结构,长管等长且等间距平行放置,其对齐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中管垂直焊接在一起,形成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方形框架,每个方形框架里从上而下由稀到密地焊接有与中管平行的若干短管,各个方形框架内的短管一一对应且其中心轴位于一条直线上;长管上均匀分布着“一”形纵向键条(24),且各根长管上的键条的位置一一对应且位于一平面上;在短管较为密集一侧的中管上与长管焊接的位置的背面设有“一”形横向键条(25),该短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T”形键条(26),其与长管与中管形成的直角贴合;模具(9)通过与网片上的纵向键条、其底边上的横向键条及“T”形键条接合,将两两网片连接起来;前靠模(1)和后压模(3)均由框架(31)和钢板(32)构成,且等长等宽、结构相同,该框架由长管、中管和短管构成,三根等长长管平行且等间距放置,两根中管分别焊接于对齐的长管两端,相邻的长管间分别焊接有四根与中管平行且等间距放置的短管,框架内焊有钢板;前靠模和后压模框架左右两侧均匀的分布有托槽(10),且其同一侧托槽位置一一对应,螺杆(4)放置于对应托槽内,并用螺帽固定于托槽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波
申请(专利权)人:杨永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