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太阳电池表面抗反射的蛾眼结构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81567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太阳电池表面抗反射的蛾眼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一太阳能电池所用的外延片,对外延片进行清洗;步骤2:在外延片上旋涂光刻胶;步骤3:对光刻胶进行前烘,形成样品;步骤4:采用双光束干涉曝光设备,对样品两次曝光、显影,形成二维周期光刻胶掩膜图形;步骤5:对显影后的样品进行后烘;步骤6:对样品进行干法刻蚀;步骤7:去除光刻胶掩膜图形,完成蛾眼结构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
,尤其涉及到用于太阳能电池表面抗反射的 蛾眼结构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太阳光从空气进入半导体层,空气折射率为1,而半导体材料如GaAs,Si折射率在 3以上,因而界面处会形成大折射率阶跃,由此产生的Fresnel反射会损耗30%以上的能 量。目前通用的解决方法是采用1/4λ波长的介质膜作为抗反射层,但其带宽有限;多层介 质抗反射层具有宽光谱抗反射效果,但受限于各层材料折射率的选择与匹配,膜层边界的 热膨胀系数不同,以及膜层界面出现的材料扩散等问题,器件可靠性与稳定性不佳,特别是 当工作在极端条件下,如极高温度,此类问题尤为突出。受自然界蛾眼结构宽光谱抗反射功 能的启发,我们提出将制备类蛾眼结构,将其作为抗反射层用于太阳能电池,以提高对光的 吸收并增大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蛾眼结构实际是一种二维亚波长双周期纳米结构,侧壁倾 斜,可以等效为具有渐变折射率的抗反射层。其亚波长的性质,使得光入射时仅存在零级反 射光,进一步地抑制了反射,且这一性质在变角度入射时尤为明显,使反射谱对入射角度的 变化不敏感。蛾眼抗反射结构与多层膜系的抗反射结构相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为其与 器件的下层材料同质,不存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以及界面扩散问题,尤其适合于在 极端条件下,如太空中工作。因我们面向的对象是太阳光谱,所制备的蛾眼结构的周期须比太阳光谱的下 限-350nm要小。制备如此尺度下的周期性结构,可以用电子束曝光,聚焦离子束刻蚀来实 现。他们虽然有极高的分辨率和图形制作自由度,但产率很低,并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 产。纳米压印技术虽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其所使用的模板,需要通过其他微纳加工技术先 制作出来。自组织生长技术效费比高,但其长程周期性较差,且对不同的半导体衬底不具有 通用性。干涉曝光技术被认为是制备大面积周期性纳米结构最为有效,最为经济的方法之 一,并已广泛用于商用DFB激光器选模光栅的制备当中。为了制备能够用于太阳能电池上的蛾眼抗反射结构,需要刻蚀深度大于300nm,为 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制备的图形排列紧密。此外要求其侧壁倾斜以形成渐变折射率分布。这 些均对制备方法和工艺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其是利用双光束干涉曝光,结合两次曝光的独特的光强分布以及光刻胶的非线性曝光响应 效应,制备二维周期光刻胶掩膜。特别的,与传统的干涉曝光制备的光刻胶点阵相比,所制 备的赝菱形阵列光刻胶掩膜具有更大的占空比,利用其干法刻蚀得到的菱锥形蛾眼结构, 通过理论与实验证明,比由圆形点阵光刻胶掩膜刻蚀出的传统圆锥形蛾眼结构,具有更优 异的抗反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以下步 骤步骤1 取一太阳能电池所用的外延片,对外延片进行清洗;步骤2 在外延片上旋涂光刻胶;步骤3 对光刻胶进行前烘,形成样品;步骤4 采用双光束干涉曝光设备,对样品两次曝光、显影,形成二维周期光刻胶 掩膜图形;步骤5 对显影后的样品进行后烘;步骤6 对样品进行干法刻蚀;步骤7 去除光刻胶掩膜图形,完成蛾眼结构的制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双光束干涉曝光制备亚波长尺度光刻胶掩模图样,与其他微纳加工技术相比,具 有低成本,大面积,高产率的明显优势,更适合工业化生产。此外利用本专利提出的“赝菱 形”光刻胶掩膜技术和“光刻胶扩展”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干涉曝光只能制备低占空比图形 的缺点,得到大占空比的密集排列图形,有利于进一步地抑制界面反射。因为蛾眼增透抗反 射结构需要有足够的深度,而周期也是亚太阳能光谱尺度,湿法腐蚀无法达到所需要的结 构深度,所以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干法刻蚀,并最终得到了高深宽比的蛾眼结构。经实际 测试表明,在近垂直入射情况下均能实现很好的抗反射效果,尤其是在AMI. 5光谱平均反 射率仅为1. 1%。附图说明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结合以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一详细的描述,其 中图1是用于太阳能电池表面抗反射的蛾眼结构的工艺流程图;图2 (a)是菱锥形蛾眼抗反射结构图;图2(b)是圆锥形蛾眼抗反射结构图;图3是两次双光束干涉曝光在光刻胶表面形成的曝光剂量等高图;图4是8度角入射条件下的圆锥形蛾眼结构的反射谱图;图5是8度角入射条件下的菱锥形蛾眼结构的反射谱图;图6是8度角入射条件下的大占空比菱锥形蛾眼结构的反射谱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太阳电池表面抗反射的蛾眼结构的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取一太阳能电池所用的外延片,对外延片进行清洗,该外延片为单晶Si或 GaAs基太阳能电池结构;GaAs基外延片的清洗方法为将外延片分别置于丙酮,无水乙醇,55°C加热3_5分 钟,而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氮气吹干,再接着放入负胶去膜剂的中煮沸15分钟,去离子 水冲洗干净,而后放入120°C烘箱烘烤30分钟;对于Si基外延片,使用标准RCA清洗法,以提高光刻胶对衬底的粘附性。步骤2 在外延片上旋涂光刻胶,涂胶之前需要对所用光刻胶进行稀释。为了制备 出所需要的二维周期光刻胶掩膜图形,采用Shipley公司生产的S9912正型光刻胶,并配合 相应的DA3004稀释液,以利于甩胶后得到具有不同厚度的胶层。特别的,我们采用5000转 /分的转速甩胶40s,得到了厚度为120nm左右的胶层,此胶厚能够得到侧壁垂直的,二维周 期菱形、圆形阵列光刻胶掩膜图形,并使得掩膜厚度控制在IOOnm左右,利于后期干法刻蚀 出高深宽比的图形。步骤3 对光刻胶进行前烘,形成样品。对光刻胶进行前烘的温度为90°C,时间为 20分钟;步骤4 采用双光束干涉曝光设备,对样品两次曝光、显影,形成二维周期光刻胶 掩膜图形;采用的曝光光源是工作波长为325nm的He-Cd激光器,其能够制备的最小理论极 限周期为170nm,因此能够用于亚太阳光谱周期结构的制作。对样品的每次曝光,确定一个 方向的周期性。蛾眼结构是二维周期结构,因此需要进行两次曝光。而两次曝光方向的夹 角决定了二维周期图形的分布形式,夹角为60度,形成三角晶格点阵结构,夹角为90度时, 形成平方格子点阵结构(参阅图3)。利用光刻胶的非线性曝光响应的性质,具体通过曝光剂量以及显影条件的控制, 使得图3所示中,以曝光剂量4等高线作为分割,高于其的曝光区域在显影中完全显去,而 低于其的则在显影完后仍保留,从而形成了赝菱形二维周期图案。进一步地,将曝光剂量2 等高线作为分割,高于其的曝光区域完全显去,则实现了二维周期点阵的制备。采用的显影液是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或Shipley Microposit 351显影液。在实 际的显影过程中,需要对显影液其进行稀释。由于所用胶层厚度小于200nm,显影液的浓度 应小于1:5。精确设定曝光的双光束夹角,实现周期为250nm,尺度小于太阳光谱的结构的制 备。太阳能光谱的波段范围约为350-1000nm,为了实现对整个光谱反射的有效抑制,需要仔 细选择蛾眼结构的周期。周期大于350nm,其对短波的反射效果不佳;周期小于200nm,则长 波光谱抗反射效果不佳。因而最佳周期范围为200-350nm之间。步骤5 对显影后的样品进行后烘,后烘时间为120度,时间为20分,以去除光刻 胶中的残余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太阳电池表面抗反射的蛾眼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一太阳能电池所用的外延片,对外延片进行清洗;步骤2:在外延片上旋涂光刻胶;步骤3:对光刻胶进行前烘,形成样品;步骤4:采用双光束干涉曝光设备,对样品两次曝光、显影,形成二维周期光刻胶掩膜图形;步骤5:对显影后的样品进行后烘;步骤6:对样品进行于法刻蚀;步骤7:去除光刻胶掩膜图形,完成蛾眼结构的制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熙樊中朝李宁宋国锋陈良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