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蔚楠专利>正文

笔式安全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797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笔式安全采血针,由护套、外筒、针座、旋塞、针管、弹簧、阻血套组成;外筒前端有锥头,锥头内孔与外筒内腔相通,锥头下段呈锥形膨大,锥头基底部的侧壁有对称扇形开孔。针座下段有弹簧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有两个垂直且对称的悬挂钩,钩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旋塞中心孔嵌套在锥头锥形膨大下缘,悬挂钩穿过外筒前端开孔与旋塞开孔旋接锁定;可将弹簧压缩在针座与锥头内孔的空间内;采血结束时,只需拨动旋塞,可解除对针座悬挂钩的限制,使针座释放,弹簧复位,带动针管回缩入外筒内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一次使用后毁型、自动收回针尖,实现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消除针刺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持针器的笔式安全采血针,它与 真空采血管配合,用于静脉血标本的采集过程。
技术介绍
人们通过各种手段采集、获得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用于正确诊断疾病;其中对血 液标本的采集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1)皮下采血,多用于对血液成分的简易分类计数检 测;多使用皮下(实心或三棱形)采血针;( 、静脉采血,可对血液学、血液内病原学及其 他相关学科指标进行详尽的检测,在临床中应用甚广,多使用笔式或分体式静脉采血针;、动脉采血,多在危重急症中对动脉血气指标检测,应用较少,多使用动脉采血注射器进 行采集。对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验,其目的是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检测、获得血液血成分 及血液内细菌学、病毒学的感染水平的检测,以了解人体生理及病理情况,或了解药物治疗 后的效果,并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做出判断等。在静脉采血中,各国临床医护人员,多数使用笔式采血针或分体式静脉采血针;本 专利技术仅涉及静脉血采集过程中的穿刺采血器具。笔式采血针其结构是贯通的针管,其两端都有锋利的刃口 ;针管中下段固定在 针座上,前端称为静脉穿刺针、后端称为集血针、集血针表面有阻血套、针管两端有保护套 管(结构见附图1)。使用时,将采血针旋转固定在持针器外筒前端,实施静脉穿刺,成功 后,将真空采血管插入持针器后端空腔,使集血针后端刃口穿过阻血套并贯穿刺入真空管 胶塞,在负压作用下,将血液抽入采血管内;如此反复,可实现多管次血标本的采集;采血 完毕,拔出静脉穿刺针,局部止血,对废弃的采血针,需要护士再次将采血针前端护套,复套 在采血针外表,然后旋转针体,将采血针从持针器上取下,再将采血针丢弃在废物盒中;此 操作中护士双手复套过程,由于多种原因,护士手指常常易被针尖刺伤,发生针刺伤害,引 发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或传播,如丙肝、艾滋病;后果极其严重。分体式静脉采血针其结构是在静脉输液针的软管尾端针座上,连接一只集血针 构成(结构见附图2)。它在使用时,也需要将集血针旋转固定在持针器外筒前端,手持静脉 穿刺针对静脉实施穿刺,成功后,将真空采血管插入持针器后端空腔,使集血针刃口穿过阻 血套并刺入真空管胶塞,在负压作用下,将血液吸入采血管。需要时,如此反复,可实现多管 采血;采血完毕,拔出静脉穿刺针,局部止血,对废弃的采血针处置,需护士手捏集血针针座 外表,然后旋转针体,将采血针从持针器上取下,连同静脉穿刺针丢弃在废物盒中;上述过 程中,由于采血软管较长,约20厘米,前端的静脉穿刺针及软管内的残存血液,在采血针及 软管取下的过程中,血液会随处流淌,污染环境或人体;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及废弃物 处置人员的手指也非常容易被采血针尖刺伤,因针刺伤害引发感染血源性疾病;后果极其 严重。根据美国国家医疗部门统计发生在注射穿刺与采血过程的针刺伤害占总伤害发 生率的;美国联邦政府于2000年颁布《针刺安全与预防》法案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为3雇员提供安全的医疗器具;美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署制定的血源疾病工作标准注射、穿刺 操作规程,坚决杜绝手取下针头、折弯针头、离断针头、复套针头的行为。我国由于经济及历史原因,临床采血操作还多是使用注射器穿刺采集及使用以上 两种采血针采集的方式。根据我国医学统计,学术杂志报道,临床护理从业人员被针刺伤害 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危害极其严重。综上所述,临床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在上述采血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针刺伤害、消 除风险的安全、可靠的采血针器具。就目前,国内尚没有还没有一个能够以简单经济、实用 安全的技术方案被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静脉采血过程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安全、 可靠、简便、实用、价廉、可简化临床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消除针刺伤害的特点;具体的 说,它是一种具有持针器的安全型笔式采血针,用于真空采血管对静脉血的采集过程。本专利技术笔式安全采血针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笔式安全采血针,由针管、弹簧、 针座、阻血套、旋塞、外筒、护套组成;其特征在于针座中央有孔、内粘接针管,针座下段有 弹簧支撑平台,其外套装弹簧;弹簧支撑平台的外缘有两个向下方外展的弧形翼片,其翼片 最大间距(直径)等于外筒的内径;弹簧支撑平台的上面有垂直的对称的两个悬挂钩(带 倒钩的插舌);外筒的前端有锥头,锥头内孔与外筒内腔相通,锥头内孔在端口处缩小,形成一缩 窄台阶,锥头的下段有一锥形膨大,在锥头基底部的外筒前端壁上,与轴心对称有两个开 孔,可穿过悬挂钩;外筒下端卷边外翻形成手握把手,外筒下段内壁有一环形突嵴。旋塞呈帽状,中心有孔,孔径等于外筒锥头基底部直径,但小于锥头下段的锥形膨 大部外径;旋塞的中心孔周围,对称有两个扇形开孔,与外套前端开孔对应一致;旋塞的侧 面,有一向下(或朝向上方向)的旋转拨片。悬挂钩穿过外筒前端的开孔及旋塞上的开孔,通过旋塞的旋转实现对悬挂钩的旋 接锁定或旋开松脱;弹簧被压缩在弹簧支撑平台与外筒锥头内孔形成的空间内。旋转旋塞拨片,可解除对悬挂钩的锁定,使针座释放,在弹簧作用力下,将针座、针 管、阻血套一同压向(回到)外筒内腔中,不再外露。针座的下端开口处边缘外翻膨大,可与阻血套嵌套连接;针管贯穿针座并进入阻 血套,使用粘合剂、把管壁与针座粘接牢固。以上结构,组成了本专利技术笔式安全采血针。使用时,以常规静脉血采集方法操作取下前端护套,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将真空 采血管插入持针器后端空腔,使集血针刃口穿过阻血套并刺入真空管胶塞,在负压作用下, 将血液抽入采血管。采血结束时,将外筒(含采血针)取下,对静脉局部止血。对使用后的采血针的处 置方法是在体外,一手持采血针持针器外筒,该手拇指拨动旋塞,使之旋转,可将旋塞扇形 开孔边缘失去对针座相挂钩的限制,针座解脱,压缩弹簧被释放,可将穿刺针、针座、阻血套 一同收回到外筒内。由于针座外展翼片被外筒下段的环形突嵴限位,使采血针回缩过程中, 集血针被限制在外筒内,不得外露。采血针上段的穿刺针在弹簧作用下,进入外筒空间而不再外露。消除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害的危险。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持针器与采血针一体化的结构使得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再 需要护士在操作规程中将采血针与持针器外筒连接旋紧安装、旋松取下的过程,减少了操 作环节,消除了针刺伤害的风险。由于本专利技术型采用了在针座外套装弹簧,并将旋塞嵌装在锥头根部,利用具对称 扇形开孔与针座弹簧支撑平台上的两个悬挂钩形成相互闭锁的结构,使得在采血结束后, 使用拇指拨动旋塞,即可迅速解除对针座悬挂钩的锁止限制,使针座及其外周的弹簧释放, 在弹簧释放后弹性力作用下,针座带动采血针迅速回缩进入持针器外筒;同时,针座下端外 展翼片的卷边被外筒下段的环形突嵴限位,使采血针针管及集血针与针座、弹簧均被屏蔽 在外筒的空间内。具有一次性使用,使用后自动毁型、针头自动回缩进入外筒、护套内并被 屏蔽、消除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害的发生。还可以减轻护士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是传统的分体式静脉采血针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常见的笔式采血针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笔式安全采血针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笔式安全采血针的针座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笔式安全采血针的旋塞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笔式安全采血针外筒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笔式安全采血针,由针管(1)、弹簧(2)、针座(3)、阻血套(4)、外筒(5)、旋塞(6)和护套(7)组成;其特征是:针座(3)中央有孔(3a)内粘接针管(1),针座下段有弹簧支撑平台(3c),其外周套装弹簧(2),支撑平台(3c)的近中部,对称有两个垂直向上的悬挂钩(3d);外筒(5)的前端有锥头,锥头内孔在开口处缩小(5a)并与外筒(5)内腔相通,在锥头基底部的外筒壁上对称有开孔(5b),旋塞(6)中央有孔(6a),并有对称的两个扇形孔(6b),旋塞(6)的边缘有一拨片(6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琪凌张蔚楠
申请(专利权)人:张蔚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