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笔式安全采血针,属于医用器械之一。该采血针包括外筒、针托、针、阻逆套、护套,针托安装在外筒中,针托上方的透明视窗口中安装有透明视窗,透明视窗的上方安装在外筒的针托口中,外筒将整个透明视窗包裹,透明视窗包括外壁和针管,所述针管为中空结构,其中空腔室为第一缓冲腔,外壁、针管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腔。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透明视窗采用的是双腔结构,能够进行两次空气压缩,同时穿刺针安装在透明视窗中,利用了毛细作用,空气压缩量较小就能够看到血液回流,避免了判断不准确进行二次穿刺;本结构还具有减少缓冲腔血液回流入采血管和人体的特点;本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笔式安全采血针,属于医用器械之一。该采血针包括外筒、针托、针、阻逆套、护套,针托安装在外筒中,针托上方的透明视窗口中安装有透明视窗,透明视窗的上方安装在外筒的针托口中,外筒将整个透明视窗包裹,透明视窗包括外壁和针管,所述针管为中空结构,其中空腔室为第一缓冲腔,外壁、针管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腔。由于本技术的透明视窗采用的是双腔结构,能够进行两次空气压缩,同时穿刺针安装在透明视窗中,利用了毛细作用,空气压缩量较小就能够看到血液回流,避免了判断不准确进行二次穿刺;本结构还具有减少缓冲腔血液回流入采血管和人体的特点;本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专利说明】一种笔式安全采血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血针,属于医用器械结构
。
技术介绍
采血针是一种常用的医用器械,目前出现的笔式采血针在进行采血时,与持针器配合使用,且看不到回血。在使用后与持针器分离单独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我国人口多,患者也相对较多,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很容易发生针刺伤事件,所以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在国际上被公认的笔式采血针(其相对于目前的软管采血针有血流量大,不产生溶血和凝血等诸多优点)在我国较难推广,为解决此问题,国内专利CN102783953A已公开了一种新型笔式安全采血针,该采血针观察回血位置采用的是单腔体,当空气压缩量较小时无法看到血液回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看不到回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彻底解决现有笔式采血针看不到回血的问题。 本技术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笔式安全采血针,它包括外筒1、针托2、针3、阻逆套4、护套5,针托2安装在外筒I中,通过其上的凸出翼片2-2卡扣在外筒I的按键口 1-2中,针托2上方的透明视窗口 2-3中安装有透明视窗6,透明视窗6的上方安装在外筒I的针托口 1-5中,外筒I将整个透明视窗6包裹,透明视窗6包括外壁6-1和针管6-2,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针管6-2为中空结构,其中空腔室为第一缓冲腔6-4,外壁6-1、针管6-2之间形成了减少透明视窗6内部空气压力的第二缓冲腔6-3 ; 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是,外筒I包括筒体1-1,筒体1-1的上方侧壁上设有与针托2的凸出翼片2-6卡和的按键口 1-2,按键口 1-2的对应位置设有按键1-3,外筒I的远离按键口 1-2的端部内侧设有阻止针托2穿出的挡块1-4,靠近按键口 1-2的端部开设有安装透明视窗6的针托口 1-5。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不受伤害,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是:所述护套5安装在穿刺针3-1上,套设到外筒I的按键口 1-2处。 为了保证针3能够回弹自毁,使回弹的针能够倾斜,所述弧形翼片2-6的圆周直径大于外筒I的圆周直径。 所述针托2包括含有针孔2-5的本体2-1,本体2_1的外缘设有向下方扩展的弧形翼片2-6和凸出翼片2-2,本体2-1的上方设有安装透明视窗6的透明视窗口 2-3,本体 2-1的下方设有安装阻逆套4的阻逆套口2-4。 所述针管6-2中安装有穿刺针3-1,集血针3-2的上部安装在针管6_2中,集血针 3-2的下部安装在针托2本体2-1的针孔2-5中;集血针3-2下方设有阻逆套4,外筒I的一端内部设有阻止针托2穿出的挡块1-4,穿刺针3-1部位有护套5套在外筒I的前端上保护。 为了便于观察回血,所述外筒I为透明的外筒。 由于本技术的透明视窗采用的是双腔结构,能够进行两次空气压缩,同时穿刺针安装在透明视窗中,利用了毛细作用,空气压缩量较小就能够看到血液回流,避免了判断不准确进行二次穿刺;本结构还具有减少缓冲腔血液回流入采血管和人体的特点;本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去掉护套后的一种全剖视图; 图2:外筒的全剖视图; 图3:透明视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4:透明视窗的全剖视图; 图5:针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6:针托的全剖视图; 图7: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8: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1-1、筒体,1-2、按键口,1-3、按键,1-4、挡块,1-5、针托口,2、针托,2-1、本体,2-2、凸出翼片,2-3、透明视窗口,2-4、阻逆套口,2-5、针孔,2-6、弧形翼片,3、针,3-1、穿刺针,3-2、集血针,4、阻逆套,5、护套,6、透明视窗,6-1、外壁,6-2、针管,6-3、第一缓冲腔,6-4、第二缓冲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考图1-8。该采血针包括透明外筒1,筒体1-1的上方侧壁上设有与针托2的凸出翼片2-2卡扣的按键口 1-2,按键口 1-2的对应位置设有按键1-3,外筒I的远离按键口 1-2的端部内侧设有阻止针托2穿出的挡块1-4,靠近按键口 1-2的端部开设有安装透明视窗6的针托口 1-5,将针托2安装在透明外筒I中,凸出翼片2-1卡扣在按键口1-2中,将针托2固定在外筒I中,由于安装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应力才能将针拖2-1的卡扣卡在按键口 1-2位置,所以采完血之后通过按按键1-3使卡扣分离,由于弧形翼片2-6的圆周直径大于外筒I的圆周直径,材料的自身应力较大,且自身应力沿外筒I的方向,在自身应力的作用下针拖和安装在针拖上的针3和透明视窗一起弹回透明外筒I内,针由于弧形翼片2-6的圆周直径大于外筒I的圆周直径,在回弹的过程中,针托2自动倾斜,针扎到针托口内,针尖不外露,对医护人员起保护作用。针3分为两段,安装在透明视窗6针管6-2中的穿刺针3-1和安装在针托2本体2-1的针孔2-5中的集血针3-2,集血针3_2的下部安装有阻止血液流出的阻逆套4,在采血针使用时,手持透明外筒1,将护套5从外筒上取下,将穿刺针3-1扎入采血部位进行采血,当血液进入穿刺针3-1中,由于第一缓冲腔6-3中的空气压力小于人体静脉压,血液会透过穿刺针3-1与集血针3-2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缓冲腔6-3中,医护人员就可以从透明视窗6中看到血液,确定成功,然后用负压管进行采血,等采集完血液之后将穿刺针3-1拔出,然后按动按键1-3,针托2会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弹入外筒I中,外筒I中的挡块将其挡住,不会弹出伤到人。 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凡是与本技术技术方案结构相同或等同、工作原理相似的笔式安全采血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笔式安全采血针,它包括外筒(I)、针托(2)、针(3)、阻逆套(4)、护套(5),针托(2 )安装在外筒(I)中,通过其上的凸出翼片(2-2 )卡扣在外筒(I)的按键口( 1-2 )中,针托(2)上方的透明视窗口(2-3)中安装有透明视窗(6),透明视窗(6)的上方安装在外筒(I)的针托口(1-5)中,外筒(I)将整个透明视窗(6)包裹,透明视窗(6)包括外壁(6-1)和针管(6-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6-2)为中空结构,其中空腔室为第一缓冲腔(6-4),外壁(6-1)、针管(6-2)之间形成减少透明视窗(6)内部空气压力的第二缓冲腔(6-3)。2.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式安全采血针,它包括外筒(1)、针托(2)、针(3)、阻逆套(4)、护套(5),针托(2)安装在外筒(1)中,通过其上的凸出翼片(2‑2)卡扣在外筒(1)的按键口(1‑2)中,针托(2)上方的透明视窗口(2‑3)中安装有透明视窗(6),透明视窗(6)的上方安装在外筒(1)的针托口(1‑5)中,外筒(1)将整个透明视窗(6)包裹,透明视窗(6)包括外壁(6‑1)和针管(6‑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6‑2)为中空结构,其中空腔室为第一缓冲腔(6‑4),外壁(6‑1)、针管(6‑2)之间形成减少透明视窗(6)内部空气压力的第二缓冲腔(6‑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京东,
申请(专利权)人:王京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