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550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9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安全采血针,包括采血针本体以及安全管柱,安全管柱上开设用于容纳采血针本体的针管槽,针管槽两侧设置有与采血针本体的针头对应的卷边Ⅰ和卷边Ⅱ,卷边Ⅰ和卷边Ⅱ向针管槽内部弯曲,卷边Ⅱ向针管槽内部的弯曲幅度大于卷边Ⅰ向针管槽内部的弯曲幅度,卷边Ⅱ的弯曲末端与卷边Ⅰ的弯曲末端被配置为,以卷边Ⅱ的弯曲末端为坐标原点设置平面直角坐标系,卷边Ⅰ的弯曲末端位于第二象限,且卷边Ⅱ的弯曲末端与卷边Ⅰ的弯曲末端位于针管槽横截面的垂直中心线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采血针的整体设计能达到“全包裹”效果,全方位覆盖包裹针头针管至针尖整体,使得针头按压进安全管柱后完全无裸露,生物安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布了一种安全采血针,包括采血针本体以及安全管柱,安全管柱上开设用于容纳采血针本体的针管槽,针管槽两侧设置有与采血针本体的针头对应的卷边Ⅰ和卷边Ⅱ,卷边Ⅰ和卷边Ⅱ向针管槽内部弯曲,卷边Ⅱ向针管槽内部的弯曲幅度大于卷边Ⅰ向针管槽内部的弯曲幅度,卷边Ⅱ的弯曲末端与卷边Ⅰ的弯曲末端被配置为,以卷边Ⅱ的弯曲末端为坐标原点设置平面直角坐标系,卷边Ⅰ的弯曲末端位于第二象限,且卷边Ⅱ的弯曲末端与卷边Ⅰ的弯曲末端位于针管槽横截面的垂直中心线的左侧。本技术安全采血针的整体设计能达到“全包裹”效果,全方位覆盖包裹针头针管至针尖整体,使得针头按压进安全管柱后完全无裸露,生物安全性更强。【专利说明】一种安全采血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属于一次性真空采集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安全采血针。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安全采血针多采用安全钩、卡槽等形式,经按压将针头锁定在安全钩或者卡槽内。此类安全采血针,起锁定作用的“安全钩、卡槽”多为短小结构,按压后并不能完全对针头进行包裹,由于采血后,针头表面会粘附一些血液样本,暴露在外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故此种结构并不能完全杜绝交叉污染问题。市面上也有采用比针头直径小的槽缝来固定针头以达到固定针头的作用的安全采血针,此种安全装置的槽缝设计在针头轴心位置,但由于此种结构及采用的塑料材质均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延展性,针头在外力作用下仍能从轴心处的槽缝中脱离,故起“锁定”效果并不能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采血针,实现针头整体被完全包裹在安全装置内部,使针头无法摆脱安全装置而起到良好的自锁和保护作用。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安全采血针,包括采血针本体、以及通过软性连接件与采血针本体连接的安全管柱,所述安全管柱上开设用于容纳采血针本体的针管槽,针管槽两侧设置有与采血针本体的针头对应的卷边I和卷边II,卷边I和卷边II向针管槽内部弯曲,卷边II向针管槽内部的弯曲幅度大于卷边I向针管槽内部的弯曲幅度,卷边II的弯曲末端与卷边I的弯曲末端被配置为,以卷边II的弯曲末端为坐标原点设置平面直角坐标系,卷边I的弯曲末端位于第二象限,且卷边II的弯曲末端与卷边I的弯曲末端位于针管槽横截面的垂直中心线的左侧;卷边II的弯曲末端与卷边I的弯曲末端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被配置为,当采血针针本体的针头进入针管槽时,采血针针本体的针头对卷边II或/和卷边I形成挤压。作为对现有采血针的安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采用卷筒型的安全管柱,安全管柱内设有一端端部开放的针管槽,利用针管槽两侧上间隔设置的不同弯曲幅度的卷边I和卷边II以及卷边I和卷边II之间间隔适当的距离,使得采血针针头按照卷边II的弯曲幅度顺势被压进针管槽内,这时采血针针头被完全包裹在针管槽内,使得采血针针头无法摆脱安全管柱而起到良好的自锁和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卷边II向针管槽内部的弯曲幅度大于卷边I向针管槽内部的弯曲幅度,在管槽内卷边II的弯曲末端位于卷边I的弯曲末端下方,卷边II的弯曲末端与卷边I的弯曲末端位于针管槽横截面垂直中心线的左侧,卷边II的弯曲末端与卷边I的弯曲末端形成一个间隙,可容许采血针本体的针头进入针管槽内,所述卷边I的弯曲幅度为弯曲顶点处的切线与卷边I之间的夹角大小,这种不对称的卷边设计,使得卷边I和卷边II之间的间隙并非处于针管槽水平中心点处,而是向卷边I方向偏移,而卷边II则成为了一个自然挡片,使得采血针本体的针头能够随着卷边II的弯曲幅度按压进针管槽内部后针头回到轴心,卷边II形成自然的阻挡作用,且宽度小于采血针本体的针头直径的间隙与卷边1、卷边II不同的弯曲幅度与长度配合对针头的锁定进行双保险。 还包括卡口,软性连接件通过卡口与采血针本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卡口与采血针本体针座的过盈配合达到紧密配合的效果,或者采用粘接的方式使得安全管柱与采血针本体牢固连接,使得安全管柱无法从采血针本体上脱离,确保安全管柱对采血针的针头实现良好的锁定以及保护作用。 所述卷边I的弯曲幅度为弯曲顶点处的切线与卷边I之间的夹角a为48° -50° ;所述卷边II的弯曲幅度为弯曲顶点处的切线与卷边II之间的夹角b为58° -60°。卷边II的弯曲幅度大于卷边I的弯曲幅度,使得采血针针头在沿卷边I与卷边II之间的间隙下压时,采血针针头两侧的受力略有不同,卷边II的弯曲幅度大,与针头外壁接触的面积小,进而使得针头在卷边II处受到的作用力较小,加快针头一侧快速进入针管槽内,针头的另一侧也快速在卷边I上滑动至针管槽中。作为优选,将卷边I的弯曲顶点处的切线与卷边I之间的夹角a设为48° -50°,卷边II的弯曲顶点处的切线与卷边II之间的夹角b设为58° -60°,使得采血针针头能够随着卷边II的弯曲幅度按压进卷筒内部后针头回到轴心,卷边II形成自然的阻挡作用。 所述卷边I和卷边II之间的间隙宽度为0.4-0.8mm。为达到采血针本体的针头在使用后的自锁目的,根据各类型的针头直径尺寸大小,将卷边I和卷边II之间间隙宽度设置为0.4-0.8mm,稍小于普通使用的采血针中的最小尺寸,当采血针本体的针头被顺势压入针管槽内时,针头无法从间隙宽度小于自身直径的间隙缝中穿过,进而实现采血针的自锁目的。 所述采血针本体的针尖距针管槽底部的距离为3_5mm。在采血操作完毕后,安全管柱与卡口之间的连接部分采用软性材料,可将安全管柱推至与针头平行,在通过操作人员用力将采血针针头下压,且采血针针头的针尖距针管槽底部的距离为3-5mm,防止针尖与针管槽内壁接触对采血针针头的下移形成一定的阻碍,能保证采血针针头顺利按压进入安全管柱,同时不会导致采血针针头变形或者折断。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的安全管柱的锁定效果优良,采血针针头自锁后,保证采血针针头无法再次使用,大大增加了采血安全性; 2、本技术的安全性高,采血针针头在自锁后,与现有的采血针安全装置相比无裸露针尖暴露,可以有效避免针尖刺伤医护人员; 3、本技术的保护性好,采血针针头自锁后,无裸露的针体暴露,无血液样本暴露,提高了生物安全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全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安全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装配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采血针本体、2-软性连接件、3-安全管柱、4-卷边1、5_卡口、6-针管槽、7-卷边II。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采血针本体1、以及通过软性连接件2与采血针本体I连接的安全管柱3,所述安全管柱3上开设用于容纳采血针本体I的针管槽6,针管槽6两侧设置有与采血针本体I的针头对应的卷边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采血针,包括采血针本体(1)、以及通过软性连接件(2)与采血针本体(1)连接的安全管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管柱(3)上开设用于容纳采血针本体的针管槽(6),针管槽(6)两侧设置有与采血针本体(1)的针头对应的卷边Ⅰ(4)和卷边Ⅱ(7),卷边Ⅰ(4)和卷边Ⅱ(7)向针管槽(6)内部弯曲,卷边Ⅱ(7)向针管槽(6)内部的弯曲幅度大于卷边Ⅰ(4)向针管槽(6)内部的弯曲幅度,卷边Ⅱ(7)的弯曲末端与卷边Ⅰ(4)的弯曲末端被配置为,以卷边Ⅱ(7)的弯曲末端为坐标原点设置平面直角坐标系,卷边Ⅰ(4)的弯曲末端位于第二象限,且卷边Ⅱ(7)的弯曲末端与卷边Ⅰ(4)的弯曲末端位于针管槽(6)横截面的垂直中心线的左侧;卷边Ⅱ(7)的弯曲末端与卷边Ⅰ(4)的弯曲末端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被配置为,当采血针针本体(1)的针头进入针管槽(6)时,采血针针本体(1)的针头对卷边Ⅱ(7)或/和卷边Ⅰ(4)形成挤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雯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瑞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