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5488 阅读:6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涉及电机加工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提高加工精度的技术问题。该工装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和四个搭扣,所述夹具主体固定在车床上,待加工电机机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加工端和第二加工端,其第一加工端的外周面轴对称设有四个径向向外凸出的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的夹装端端面轴对称设有四个朝向车刀方向凸出且形状尺寸相同的凸块;每个凸块上均设有朝向夹具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凸出的凸缘,每个凸块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搭扣的螺孔,每个凸块上的凸缘的端部与夹具主体的夹装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车刀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装夹具,能提高电机机壳的加工精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加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的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机主要由机壳、端盖、底脚、定子、转子、轴承等关键部件组成。其中定子固定在机壳上,其外圆与机壳的内圆是紧配合的,底脚(供客户安装用)固定在机壳底部,用于支撑机壳,轴承套设在转子两端的轴颈上,主要起支撑转子及保证转子能沿圆周方向自由转动,端盖用于支撑轴承,且其止口与机壳止口相配合,因此机壳固定着定子的同时也支撑着转子,而定子的内圆与转子的外圆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两者配合的同心度在理想状态下,单边间隙在0. 25-0. 8左右。如图2、图3所示,由于现有的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工装夹具的装夹端均呈平面状,因此要求工件的夹装端端面也必须是平面,使得目前的电机机壳加工都采用调头车加工工艺,即先用车床主轴上的三爪卡盘17胀紧机壳13的内圆(参见图2),使机壳13固定在车床上,然后车削机壳13朝向车刀一端的止口及该端止口端面,车削完毕后将机壳13从车床上卸下,然后再将机壳13调头换向后重新装上车床,并利用机壳13上的四个搭子14将机壳13固定在车床工装夹具11上(参见图3),机壳13未车过的一端朝向车刀,已车过的一端的止口朝向车床工装夹具11的止口,其止口端面与车床工装夹具11的止口端面贴合;然后再车削机壳13未车过的一端的止口及该端止口端面,并车削机壳13的内圆。由于传统的调头车加工工艺由于需要两次装夹机壳,因此第二次装夹机壳时,会产生以下几种状况1)如图4所示,如果车床工装夹具21的止口有磨损或机壳23止口太大,会导致二次装夹时机壳已车削过的一端的止口与车床工装夹具21的止口配合偏松,使得机壳23整体加工完毕后,其两端止口端面是平行的,而两端止口中心线是偏离的;2)如图5所示,如果机壳33已车削过的一端的止口端面有异物存在,或车床工装夹具31的止口端面有异物存在,或两者均有异物存在,或机壳33上的四个搭子有个别未紧固,会导致机壳33整体加工完毕后,其两端止口端面是不平行的;3)上述两种状况同时存在时,会导致机壳整体加工完毕后,其两端止口端面是不平行的,而且其两端止口中心线也是偏离的。由此可见,传统的调头车加工工艺的加工精度较低,加工出来的电机机壳装配后容易造成定转子间的气隙不均勻,严重的会造成定转子产生摩擦,使轴承内外圈滚道因处在不平行的轨迹上而发出机械噪音,并影响轴承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的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及其使用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和四个搭扣,所述夹具主体固定在车床上,夹具主体朝向车刀方向的一端为夹装端,待加工电机机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加工端和第二加工端,其第一加工端的外周面轴对称设有四个径向向外凸出的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的夹装端端面轴对称设有四个朝向车刀方向凸出且形状尺寸相同的凸块;每个凸块上均设有朝向夹具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凸出的凸缘,每个凸块朝向车刀一侧的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搭扣的螺孔;每个凸块与其对角的凸块之间的间距,大于待加工电机机壳第一加工端的待加工止口的外径,且小于待加工电机机壳第一加工端外周面的搭件中,位于对角的两个搭件的外端之间的间距;每个凸块上的凸缘的端部与夹具主体的夹装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车刀的宽度。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及其使用方法,由于夹具主体的夹装端端面设有四个朝向车刀方向凸出的凸块,且在每个凸块上均设有朝向夹具主体中心轴线方向凸出的凸缘,每个凸缘的端部与夹具主体的夹装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车刀的宽度,使得待加工电机机壳朝向夹具主体一端的待加工止口端面与夹具主体的夹装端端面之间留有供车刀伸入的空间,因此只需一次装夹就能将所有要加工位置全部加工完毕后再卸下工件,从而有效避免了因二次装夹而导致机壳整体加工完毕后两端止口端面不平行及两端止口中心线偏离,具有加工精度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装夹好待加工电机机壳后的主视剖切图;图2是现有调头车加工工艺中,用车床主轴上的三爪卡盘固定待加工电机机壳的剖切示意图;图3是现有调头车加工工艺中,利用现有工装夹具二次装夹已加工完一端止口的电机机壳半成品的剖切示意图;图4是现有调头车加工工艺导致加工完毕后的电机机壳两端止口中心线偏离的示意图;图5是现有调头车加工工艺导致加工完毕后的电机机壳两端止口端面不平行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是采用本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 包括夹具主体1和四个搭扣2,所述夹具主体1固定在车床上,夹具主体1朝向车刀方向的一端为夹装端,待加工电机机壳3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加工端和第二加工端,其第一加工端的外周面轴对称设有四个径向向外凸出的搭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1的夹装端端面轴对称设有四个朝向车刀方向凸出且形状尺寸相同的凸块5 ;每个凸块5上均设有朝向夹具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凸出的凸缘6,每个凸块5朝向车刀一侧的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搭扣2的螺孔;每个凸块5与其对角的凸块5之间的间距,大于待加工电机机壳3第一加工端的待加工止口的外径,且小于待加工电机机壳3第一加工端外周面的搭件4中,位于对角的两个搭件4的外端之间的间距;每个凸块5上的凸缘6的端部与夹具主体1的夹装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车刀的宽度,使得待加工电机机壳3第一加工端的待加工止口端面与夹具主体1的夹装端端面之间留有供车刀伸入的空间。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的使用方法如下1)将待加工电机机壳3的第一加工端朝向夹具主体1,并使第一加工端外周面的四个搭件4分别抵住四个凸块5上的凸缘6,使第一加工端的待加工止口位于四个凸块5的凸缘6之间;2)用四个搭扣2分别扣住待加工电机机壳3第一加工端的四个搭件4,并利用螺栓将四个搭扣2分别固定在四个凸块5上;3)用车刀分别车削待加工电机机壳3的两端止口及止口端面,并车削待加工电机机壳3的内圆;在车削加工电机机壳3第一加工端时,需要将车刀伸入第一加工端的待加工止口端面与夹具主体1的夹装端端面之间的空间内进行加工;4)车削完工后先拧松固定四个搭扣2的螺栓使四个搭扣2松开,然后取下已加工完毕的电机机壳。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和四个搭扣,所述夹具主体固定在车床上,夹具主体朝向车刀方向的一端为夹装端,待加工电机机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加工端和第二加工端,其第一加工端的外周面轴对称设有四个径向向外凸出的搭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的夹装端端面轴对称设有四个朝向车刀方向凸出且形状尺寸相同的凸块;每个凸块上均设有朝向夹具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凸出的凸缘,每个凸块朝向车刀一侧的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搭扣的螺孔;每个凸块与其对角的凸块之间的间距,大于待加工电机机壳第一加工端的待加工止口的外径,且小于待加工电机机壳第一加工端外周面的搭件中,位于对角的两个搭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工电机机壳的一刀下工装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和四个搭扣,所述夹具主体固定在车床上,夹具主体朝向车刀方向的一端为夹装端,待加工电机机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加工端和第二加工端,其第一加工端的外周面轴对称设有四个径向向外凸出的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的夹装端端面轴对称设有四个朝向车刀方向凸出且形状尺寸相同的凸块;每个凸块上均设有朝向夹具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凸出的凸缘,每个凸块朝向车刀一侧的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搭扣的螺孔;每个凸块与其对角的凸块之间的间距,大于待加工电机机壳第一加工端的待加工止口的外径,且小于待加工电机机壳第一加工端外周面的搭件中,位于对角的两个搭件的外端之间的间距;每个凸块上的凸缘的端部与夹具主体的夹装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车刀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杨吴逢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特波电机有限公司上海川也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