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及其容器、图像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7240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调色剂及该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显影剂及显影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不污染载体或带电刮板等带电部件、且不发生带电性能随着时间下降或调色剂飞散的图像形成用调色剂。该调色剂中包括在有机溶剂中溶解乃至分散调色剂材料而获得的调色剂材料液即油相在水系介质即水相中乳化乃至分散后脱溶剂所形成的母粒,该调色剂材料至少包含结合树脂以及/或者结合树脂前体以及脱模剂,该结合树脂以及/或者结合树脂前体包含至少含有酯结合以及除该酯结合以外的结合单位的改性聚酯或者能够生成该改性聚酯的树脂前体以及结晶性聚酯,该脱模剂为具备特有性能的微晶蜡,其分散在母粒中的粒径为0.06~1.5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片装置或静电记录装置等中对图像载置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 显影的图像形成用调色剂,具体为不污染充电部件、不发生调色剂飞散等、且能够应对采用 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技术来形成高质量图像的调色剂及该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显影剂 及该显影剂的容器(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电子照相、静电记录、静电印刷等中的显影剂,在显影工序中,例如一旦被吸 引到形成了静电潜像的感光体等图像载置体上,而后在转印工序中被从感光体转印到转印 纸等转印介质上之后,在定影工序中被固定到转印纸表面。用于对潜像保持表面上形成的 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调色剂,一般为包含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以及不需要载体 的单组份显影剂,单组份显影剂包括磁性调色剂以及非磁性调色剂。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等调色剂结合剂与着色剂等一起熔 融混炼后微粉碎,作为在电子照相、静电记录、静电印刷等中使用的干式调色剂。减小调色剂颗粒直径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但是,利用混炼以及粉碎的一般制造方 法得到的调色剂,其颗粒形状不定形,而且在机械内部,调色剂与载体一起在显影部内受到 搅拌而被进一步粉碎,在单组份系显影剂的情况下,调色剂则受到显影辊、调色剂供给辊、 以及层厚度限制刮板或摩擦带电刮板等的接触应力而被进一步粉碎,此时,调色剂被形成 为极细微的颗粒,或者流动剂埋入调色剂表面,致使发生图像质量下降的现象。而且,调色 剂因其形状粉体流动性差,需要大量的流动化,或者调色剂罐内的填充率低,有碍于小型 化。为此,在目前,减小调色剂颗粒粒径的有利之处并没有得到发挥。也就是说,利用粉碎 方法只能有限地减小颗粒粒径,无法应对粒径的进一步减小。而且,如粉碎调色剂所具有的 不定形形状带来较差的转印性能,其造成转印图像欠缺或消费大量调色剂以补偿该欠缺等 问题的发生。为此,通过提高转印效率来减少调色剂消费量并获得没有欠缺的高质量图像、以 及降低制造成本的要求正在进一步增加。也就是说,如果转印效率十分良好,便不再需要清 洁装置,该清洁装置用于清除感光体或转印介质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这样,有利于机器的小 型化及降低机器成本,同时还具有不发生废调色剂的优点。为了克服上述不定形的形状效果所带来的缺点,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各种球形调 色剂的制造方法。但是,球形调色剂因其外观为球形,调色剂表面全方位外露,容易接触到载体或充 电刮板等带电部件,受到污染,造成带电能力随时间下降,或者发生基体调色剂污染、调色 剂飞散等问题。针对该问题,专利文献1(JP特开平7-152202号公报)提出了以下方案。例如, 将调色剂材料分散并溶解到低沸点有机溶剂等挥发性溶剂中之后,将其在具有分散剂的水 系介质中乳化且形成液滴,而后,去除挥发性溶剂,形成调色剂。该方法通过被称之为聚合物-溶解悬浮法即伴随体积收缩的方法获得调色剂,在去除挥发性溶剂时会发生液滴体积 收缩,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即选择不溶于水系介质的固体微粒作为分散剂时,只能获 得不定形颗粒。而且,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增加溶剂中的固体成分时,分散相粘度上升,其 结果为,得到的颗粒的粒径大且粒径分布平缓。相反,如果降低所使用的树脂的分子量以降 低分散相粘度时,则必然造成定影性能损失,尤其有损于耐热定影性。专利文献2 (JP特许第4观4005号公报)提出了以下方法,即在有机溶剂中溶解乃 至分散调色剂材料后,将其在水性介质中乳化分散后凝聚,或者将调色剂材料熔融且混炼 后溶解乃至分散到有机溶解中之后,将其在水性介质中乳化分散,而后去除有机溶解,得到 调色剂。该方法虽然有利于抑制树脂的相分离,改善调色剂组成成分的分散性,防止调色剂 内部发生偏析或再凝聚等,并带来适当的带电性和脱模性,但是,对于防止载体或带电刮板 等带电部件的污染性的改善不够充分。专利文献3 (JP特开平11-149179号公报)提出,将含有活性氢基团的预聚物和具 有两个以上能够在分子内与活性氢基团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在水系介质中反应形成调 色剂颗粒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在聚合物-溶解悬浮法中使用低分子量树脂以降低分散 相的粘度,便于乳化,同时促进颗粒内部的聚合反应,改善定影性能。但是,专利文献3不同 于充分考虑调色剂对带电部件等的污染性的方法,例如,该方法不是通过控制颗粒形状来 改良载体或改善带电刮板等带电部件的污染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图 像形成的调色剂,该调色剂即使为球形调色剂,也不会污染载体或带电刮板等带电部件,不 发生带电性能随着时间下降或调色剂飞散,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显影 剂、显影剂容器(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方法。本专利技术人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上述课题可以通过以下调色剂来解决,即在有机溶 剂中溶解乃至分散包含结合树脂以及/或者结合树脂前体、以及脱模剂的调色剂材料,获 得调色剂材料液即油相,将该调色剂材料液在水系介质即水相中乳化乃至分散后脱溶剂形 成母粒,在包含该母粒的调色剂中,该结合树脂以及/或者结合树脂前体包含至少含有酯 结合以及除该酯结合以外的结合单位的改性聚酯或者能够生成该改性聚酯的树脂前体、以 及结晶性聚酯,该脱模剂包含具备以下(1)至C3)特性的微晶蜡,分散在所述母粒中的该脱 模剂颗粒的粒径为0. 06 μ m以上且1. 50 μ m以下。(1)包含碳原子数为20 80的烃,且该烃中55 70重量%为直链状烃,(2)酸值为 0. lmgKOH/g 以上且 20mgK0H/g 以下,(3)融点为65°C以上且90°C以下,该融点被定义为示差扫描量热仪即DSC所测定 的最大吸热峰值温度。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如以下至所述的调色剂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为一种调色剂,其中包括在有机溶剂中溶解乃至分散调色 剂材料而获得的调色剂材料液即油相在水系介质即水相中乳化乃至分散后脱溶剂所形成 的母粒,该调色剂材料至少包含结合树脂以及/或者结合树脂前体、以及脱模剂,其特征在 于,该结合树脂以及/或者结合树脂前体包含至少含有酯结合以及除该酯结合以外的结合单位的改性聚酯或者能够生成该改性聚酯的树脂前体、以及结晶性聚酯,该脱模剂包含具 备以下⑴至⑶特性的微晶蜡,⑴包含碳原子数为20 80的烃,且该烃中55 70重 量%为直链状烃,(2)酸值为0. lmgKOH/g以上且20mgK0H/g以下,(3)融点为65°C以上且 900C以下,该融点被定义为示差扫描量热仪即DSC所测定的最大吸热峰值温度,并且,分散 在所述母粒中的该脱模剂颗粒的粒径为0. 06 μ m以上且1. 50 μ 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为根据上述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剂 的含有量为所述母粒总量的1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为根据上述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能够生成所 述改性聚酯的树脂前体包含具有活性氢基的化合物、以及能够与该活性氢基反应的官能团 的聚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为根据上述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 酯至少包含酯结合以及尿素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为根据上述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分散在所述 母粒中的所述结晶性聚酯的颗粒的粒径,其长轴径为0. 2 μ m以上且3.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色剂,其中包括在有机溶剂中溶解乃至分散调色剂材料而获得的调色剂材料液即油相在水系介质即水相中乳化乃至分散后脱溶剂所形成的母粒,该调色剂材料至少包含结合树脂以及/或者结合树脂前体、以及脱模剂,其特征在于,该结合树脂以及/或者结合树脂前体包含至少含有酯结合以及除该酯结合以外的结合单位的改性聚酯或者能够生成该改性聚酯的树脂前体、以及结晶性聚酯,该脱模剂包含具备以下(1)至(3)特性的微晶蜡,(1)包含碳原子数为20~80的烃,且该烃中55~70重量%为直链状烃,(2)酸值为0.1mgKOH/g以上且20mgKOH/g以下,(3)融点为65℃以上且90℃以下,该融点被定义为示差扫描量热仪即DSC所测定的最大吸热峰值温度,并且,分散在所述母粒中的该脱模剂颗粒的粒径为0.06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冰佐佐木文浩山下裕士渡边政树粟村顺一杉本强草原辉树小川哲井上竜太井上大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