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嗅觉反应的抗云南切梢小蠹混交林树种及筛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67522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基于嗅觉反应的抗云南切梢小蠹混交林树种及筛选方法,属于林业生产,特别涉及混交树林的栽培和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混交林树种为北美红杉、藏柏、滇青冈和山茶。筛选方法是以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为对应组置于Y型嗅觉仪中,按照对应组组成序偶的集,前域domR={x|云南松针},值域ranR={y|n个非寄主树种的叶片},关系R={|x∶y=1g∶4g}以及关系R={|x∶y=10μL∶10μL}进行测试,选择C={|为云南切梢小蠹数量<3头};用以上树种叶片的浸提液做云南松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试验,以云南松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的浸提液树种作为混交树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林业生产,特别涉及树林栽培和保护的混交方式。
技术介绍
云南切t肖/]、囊(Tomicus yunnanensis)是严重危害云南丰公(Pinus yunnanensis) 的一种重要的次期性蛀干害虫,其隐蔽性强、危害期长、危害严重、扩散速度快,上世纪 80 90年代多次爆发,从2007年起构成云南省533万hm2松林的严重威胁,迄今危害仍在 进一步蔓延。多树种混交林配置是有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对云南省石林县林场、弥渡 县东山林场等云南切梢小蠹严重发生的实验林分调查发现,在海拔1800 2100m干旱向阳 红壤坡地,云南松与藏柏、滇青R树种的混交林的危害较小,而株间、行间及块状不同混交 方式中,抗虫性以株间混交较好。申请人此前提出“抗云南切梢小蠹混交林模式快速筛选方 法”(申请号201010249717. 1)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该申请是将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按照所述 的置换方式产生对应组置于Y型嗅觉仪进行测试,用料限制在η个重量单位g内10), 需要叶片量少,并且,置换方式的第一行元素与第二行元素一一到上映照,变元组的数量 小,节省测试筛选混交林模式所需时间。该申请还用枝梢插框选择不同混交方式,提供了一 种简单易行的工具来预测不同方式混交林抗病虫能力。该方法与云南松块状、行间及株间 三种方式混交实验林分的调查对照,两者之间在受害株率、受害梢率、侵入孔数上,其下降 比例存在对应关系。但是,实验林分调查所涉及的藏柏、樟树、滇青K、麻栎、旱冬瓜树种是 十分有限的,必需进一步寻找云南松混交树种潜在的对象,在更多的树种中选择合适的混 交树种,并且,需开展云南松混交树种植物分泌物之间,包括挥发性成分和水浸液对于树木 生长或抑制相互作用的试验影响,进一步确认云南松混交树种的共生性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旨在提供一种更为充分的云南松混交树种林,使云南松混交林林木具 有合理的配置,从而能够更好地防治病虫害,为林业生产服务。其次,以云南切梢小蠹为试虫,基于该切梢小蠹的嗅觉反应,针对云南松生长环境 和广泛土壤条件的树种,提供一种更为全面的混交树种筛选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 )抗云南切梢小蠹混交树林该云南松混交林树种为北美红杉、藏柏、滇青R和山茶。( 二)抗云南切梢小蠹混交树林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作为对应组置于Y型嗅觉仪的反应臂,对照臂为空 白,且对应组组成序偶<x,y>的集,前域domR = {χ |云南松针},值域ranR = {y | η个非寄 主树种的叶片},关系R= {<x,y>|x y = Ig 4g};向Y型嗅觉仪两臂通入等流量空气,选择羽化后强壮的云南松小蠹个体10头,从 引虫孔单头引入,待云南松小蠹产生选择行为后记录,每一个对应组重复10次,直至η个对 应组全部测试完毕,选择A= {《,7>|《,7>为云南切梢小蠹数量<3头};(2)将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作为对应组置于Y型嗅觉仪的反应臂,对照臂为 5g云南松针,且对应组组成序偶<x,y>的集,前域domR = {χ |云南松针},值域ranR = {y|y e A},关系 R= {<x,y>|x y = Ig 4g},其余步骤同(1),选择 B = {<x,y>|<x,y> 为云南切梢小蠹数量<3头};(3)将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作为对应组置于Y型嗅觉仪的反应臂,对照臂为 20 μ L云南松针挥发性成分,且对应组组成序偶〈X,y>的集,前域domR = {χ |云南松针}, 值域 ranR= {y | y e B},关系 R = {<x, y> | χ y = 10 μ L lOyL},其余步骤同(1),选 择C = {<x,y> I <x,y>为云南切梢小蠹数量< 3头};(4)将步骤(3)的值域ranR = {y | y e C}的树种叶片粉碎加水所得到的浸提液, 用于云南松种子的发芽、幼苗生长试验,以云南松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的浸提液树种作 为混交树种。所述的步骤(2)是将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作为对应组置于Y型嗅觉仪的反应 臂,对照臂为5g云南松针,且对应组组成序偶<x,y>的集,前域domR = {χ |云南松针},值 域 ranR = {y | y e A U y e (R-A)},关系 R = {<x,y>|x y = Ig 4g},其余步骤同(1), 选择B = {<x, y> I <x, y>为云南切梢小蠹数量< 3头}。 以上内容中,序偶、前域dom、值域ran、关系R等均参照“数理逻辑”的相关定义。本专利技术具有的积极意义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筛选方法所得到的混交树种将用于云南松小蠹虫的预防与控制,在云 南省种植形成多个抗虫混交林林场,经过后期的示范与推广将能辐射到整个云南地区。将 蠹害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对保护云南松林和区域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中国是全球森林病虫害高发地区,有大面积的人工纯林正在遭受病虫害的威胁, 单一林分需要改造,本专利技术筛选方法以Y型嗅觉仪试验的云南切梢小蠹数量< 3头(统计 值)作为选择试验步骤的依据,又进一步结合混交树种气味和叶片水浸液对种子发芽和幼 苗生长感化实验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将改变盲目营造人工纯林和混交林的现 状,对其他病虫害生态控制有积极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Y”型嗅觉仪示意图。图中,1.适应臂2.反应臂3.气味源瓶4.玻璃转 子流量计5.空气加湿器6.活性炭空气过滤装置7.空气压缩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 )不同混交树种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行为的影响测试采用图1 “Y”型嗅觉仪进行,其适应臂长20cm、内径4cm,测试臂长20cm、内径3cm,两臂之间夹角75°。测试臂依次连接装有气味源瓶、玻璃转子流量计、空气加湿器、活 性炭空气过滤装置、空气压缩机,各部件之间用硅胶管连接。将云南省玉溪市北山林场云南松林内受害的云南松树干锯成80cm长的小段带回 实验室,室温下置于500目纱网内,网内放置健康的云南松树干,两端蜡封保湿,进行饲养, 待成虫羽化后备用。试验用松针和23种叶片(23种叶片如表1所示)采自西南林业大学 树木园,测试分两次进行测试1 将云南松针与表1中桃树、杜仲、红豆杉等23个树种叶片配成Ig 4g分 别置于反应臂,另一臂为空白对照。两臂的空气流量均为500ml/min。选择羽化后强壮的云 南切梢小蠹个体,从引虫孔单头引入,以10头为一组,30min待云南切梢小蠹产生选择行为 后观察2min,重复10次。每测一组,调换一次“Y”型管两侧臂的方向。测完一个比例后,用 乙醇清洗“Y”型管和气味源瓶,100°C烘干30min消除残留气味。试验时用黑布将“Y”型管 和气味源瓶遮盖,排除光线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行为的干扰。计算趋向于反应臂的云南切梢小蠹头数的平均植和标准误,进行单因素方差分 析,并用LSD多重比较分析不同混交树种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嗅觉反应的抗云南切梢小蠹混交林树种,其特征是该混交林树种为:云南松、北美红杉、藏柏、滇青冈和山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锋杨斌周希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