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锥嫩枝微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1701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锥嫩枝微繁方法,采用20年生以上优良红锥种子常规催芽后,移植于容器杯内培育幼苗,将能接受完全光照的幼苗移植到塑料大棚内装有基质的高架育苗床上育苗,剪顶促萌,采集侧穗扦插于装有基质的容器杯内,放置塑料大棚内的高架育苗床上育苗,获得红锥容器扦插苗。通过采用高架育苗床和以黄心土为主的育苗基质种植母苗,能较好地控制水份和营养条件,培育出高质量的插穗,同时使用大棚空气温湿调节器严格控制育苗床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温度,红锥扦插成活率达90~97%以上,每株母苗年产穗条20~40枝。用此方法培育红锥扦插苗,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可快速培育出大量的优质无性苗用于造林,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为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贵州及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的南部,西藏的墨脱县均有分布,越南、缅甸、印度也有分布。中心分布区在广西南部海拔700m以下的山丘地带。其生长较快,萌芽力强,枝叶浓密,较耐荫蔽,混生性能好,为华南丘陵地区与松、杉或其他阔叶树混交造林的上选树种,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乡土阔叶珍贵用材和高效多用途树种。红锥材质优良,木材坚硬耐腐,心材大,褐红色,边材淡红色,色泽和纹理美观,少变形,干燥后开裂小,要材质量系数达2370,属高质量材种,切面光滑,色泽红润美观,胶黏性和油漆性能良好,是高级家具、造船、车辆、工艺雕刻、建筑装修等优质用材;枝桠、边皮、碎材、刨花等是人造纤维、纸浆、纤维板、刨花板等的好材料,也是培养食用菌的优质原料;树皮和壳斗含鞣质10 15%,可作栲胶原料。近年来,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林业科技工作者对红锥天然林调查、种群结构、 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选出了广西浦北、 博白等一批优良地理种源,在广西浦北、博白和东兰等县区划采种母树林500hm2。但是,由于大家对乡土树种的保护意识不足,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红锥天然林的面积正在日益锐减,且红锥结实有大小年现象,在小年几乎颗粒无收,不利于红锥的保存与发展。目前,对于红锥的扦插繁殖研究技术局限在常规的母树伐桩萌条扦插和大田种植母株促萌扦插,易受气象条件限制,插穗质量低,扦插成活不稳定,不能满足生产上的大量用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母苗培育、穗条采集、穗条扦插和插苗培育工序,其特征在于采用20年生以上优良红锥种子常规催芽后,移植于容器杯内培育幼苗,将能接受完全光照的幼苗移植到塑料大棚内装有基质的高架育苗床上育苗,剪顶促萌,采集侧穗扦插于装有基质的容器杯内,放置塑料大棚内的高架育苗床上育苗,并用大棚空气温湿调节器控制扦插床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获得红锥容器扦插苗。红锥容器嫩枝微繁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种子采集每年11 12月,选择20年生以上、树干通直、冠形勻称、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锥优株,采集果实,于室内阴晾至种壳干裂,直至种子脱落。(2)母苗培育①播种将种子置于清水中浸泡,每天换水,4 7天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 播于遮荫棚内干净的湿沙床上,用木板轻压种子微陷于沙内,再用沙覆盖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宜,最后淋洒清水。②幼苗移植从沙床上挖取已生长根和芽但真叶尚未展开的芽苗,并从距离种子 1. 5 3cm处用利刀剪断主根,然后移植到遮荫棚内装有基质、规格为8 12X10 14cm 的容器杯里,移植完毕后淋定根水。③幼苗管护用薄膜覆盖密封苗床,每隔7天于下午4点钟以后掀开薄膜换气、淋水、喷800 1000倍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杀菌,Ih后重新用薄膜覆盖密封苗床,50 70天后取走薄膜,每隔14天淋施一次0. 3 0. 5%复合肥水液,在遮荫棚内继续培育70 90天后,即可收拢遮荫网,接受完全光照。④断根炼苗移动容器杯,切断扎到地下的根,并于20天后控水炼苗。(3)母苗种植从炼好的苗中选择主干直,苗高20 40cm,地茎0. 15 0. 35cm的壮苗,剥掉容器杯后移植到塑料大棚内装有育苗基质的高架育苗床种植。(4)母苗管护天晴时收拢薄膜,让母株接受完全光照,连续降雨时则拉开薄膜遮挡雨水,使用大棚空气温湿调节器保持塑料大棚内温度在15 35°C,空气相对湿度在50 70%,每隔14天淋施一次0. 5 1. 0%复合肥水液,开始采集穗条后则改为每次采穗后淋施一次0.3%复合肥水液。(5)剪顶促萌切口距离最上端芽眼2 4cm处,只保留靠近顶部的1 2条侧枝, 其余侧枝贴近主干剪除。(6)穗条采集当枝条长10 25cm,枝条茎干基部呈半木质化时即可采集穗条用于扦插。(7)穗条扦插剪除穗条上的侧生小枝,于穗条基部重新剪一新鲜楔形切口,30 枝一把捆扎好,直立摆放在盛有清水的盆里,清水深度4 6cm,用专用生根粉配成400 600ppm溶液,加入滑石粉搅拌成浆状,将插穗从清水中取出,甩干水后,下截口速蘸生根粉浆后插于8 12 X 10 14cm装有基质的容器杯内,容器杯摆放在塑料大棚内的高架育苗床上,扦插完成后淋定根水。(8)插苗培育在5 10月份扦插,必须用遮荫网遮荫,在11月至翌年4月扦插则必须收走遮荫网,让阳光直照扦插床,并使用大棚空气温湿调节器使扦插床内气温保持在 20 35°C,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 98%,每隔7天打开薄膜换气,检查插穗生根情况,将落叶、枯枝、病株等捡干净,然后喷800 1000倍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杀菌,0.证后重新密封薄膜,待插穗生根稳定,苗高达20 35cm时必须把容器苗从塑料大棚移出,用遮荫网遮荫,并于早上11点之前,下午4点以后打开遮荫网,让幼苗逐渐适应光照,20天后即可收走遮荫网,完全光照,准备出圃造林。所述的高架育苗床是高度为0. 8 1. 2m,宽度为0. 8 1. 2m,苗床底部向一侧倾斜0. 5 2°,设排水口,苗床内的基质深度为30 40cm。所述的高架育苗床设置若干层,能调节降至地面或升离地面。所述的育苗基质为黄心土 80 90%、火烧土 19. 8 9. 8%、钙镁磷0. 2%或黄心土 70 90%、泥碳土 8 、桐麸2%。所述的扦插基质为黄心土 50 80%和经过一年堆怄的椰糠20 50%。所述的高架育苗床种植株行距为10 30cmX20 40cm。所述的剪顶促萌时间是母苗种植6 12个月后,位置为距离基质表面10 25cm处。所述的穗条采集要求是穗条基部粗0. 15 0. 30cm,最顶部一对叶片已转绿时采集穗条。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本专利技术的红锥容器嫩枝微繁方法,以植株行距为10 30cmX20 40cm将扦插母苗种植于塑料大棚内的高架育苗床上,能较好地控制母苗水分和插穗的木质化程度。②本专利技术的红锥容器嫩枝微繁方法,以黄心土作为母苗培育的主要基质,土壤养分含量低,人工极易控制母苗的生长势,所得穗条粗壮、侧枝少,同时杂草少,草根浅,容易清除,减少了除草对母苗萌枝的影响。③本专利技术的红锥容器嫩枝微繁方法,使用大棚空气温湿调节器,缩短了扦插生根时间,扦插成活率提高到90 97%,同时也缩短了插穗采集间隔时间,提高了繁殖倍数,每株母苗每年可采穗条20 40条。④本专利技术的红锥容器嫩枝微繁方法,全年均可扦插,延长了扦插时间,适用于大面积造林。具体实施例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每年11 12月,选择20年生以上、树干通直、冠形勻称、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锥优株,采集果实,至室内阴晾至种壳干裂,直至种子脱落。将种子置于清水中浸泡,每天换水,7天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播于遮荫棚内干净的湿沙床上,用木板轻压种子微陷于沙内,再用沙覆盖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宜,最后淋洒清水。于翌年3月,从沙床上挖取已生长根和芽但真叶尚未展开的芽苗,并从距离种子1. 5cm处用利刀剪断主根,然后移植到遮荫棚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锥嫩枝微繁方法,包括母苗培育、穗条采集、穗条扦插和插苗培育工序,其特征在于:采用20年生以上优良红锥种子常规催芽后,移植于容器杯内培育幼苗,将能接受完全光照的幼苗移植到塑料大棚内装有基质的高架育苗床上,剪顶促萌,采集侧穗扦插于装有基质的容器杯内,放置塑料大棚内的高架育苗床上育苗,并用大棚空气温湿调节器控制扦插床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获得红锥容器扦插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海坤黄开勇黄志玲彭玉华曹艳云姜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