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7026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体及多个端子,其中绝缘座体为具有基座及基座上朝外延伸的舌板,并于基座上开设有呈间隔排列状的多个容置槽道,且各容置槽道内定位有端子,再于基座远离舌板的另侧设有可供多个缆线定位的固持部,当绝缘座体上的舌板插接于外部电连接器的插槽内时,可将各个端子分别抵持于插槽内穿设的对接端子,使其对接端子一侧弹性臂所向下凸设的接触部与端子水平延伸接触部平面上的定位部形成卡扣定位的效果,提供插接时产生段落的手感,并确定匹配深度的定位功能,也可由各个端子的定位部形成多点定位,增加整体的抗拉拔与固持力量,以确保电性接触与信号传输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端子接触部平面上的定位部结构设计,可提 供绝缘座体上的舌板与电连接器对配时产生一定的段落手感,并确定匹配深度的定位功 能,增加抗拉拔与固持力量形成确实的定位效果。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皆 已普遍存在于社会上各个角落,且因时下电子产品设计都趋向于轻、薄、短、小,故,电子产 品内部的多个缆线与电路板连接能利用的组装空间也就越来越趋于窄小,而一般的作法都 会通过线对板连接器来达成与电路板之间电性连接,随着连接器体积要求越来越微小,便 发展出各种不同型式的连接器。请参阅图8所示,为现有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如公开号第200541184号 『电线压接式连接器』专利技术专利案,申请案号第94112068号,并公开于中国台湾94年12月 16日的专利公报,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于外壳A所具的基部Al朝外延伸有插头部A2,并 于插头部A2上设有多个接触件B,而接触件B为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呈左、右方向平行排列 状态;再者,接触件B —侧为具有可露出插头部A2顶面的接触部Bi,并于接触件B后端向 上延伸有一端子部B2,且端子部B2上方形成有呈开口状的压接沟B21,其压接沟B21内则 压接安装有缆线,再利用压接沟B21切开缆线外部的绝缘包覆层,使缆线内部露出的芯线 接触于压接沟B21内缘,并与接触件B形成电性连接,又外壳A位于压接沟B21后方位置设 有多个保持沟A3,即可将多个缆线分别压接于压接沟B21内并固定保持于接触件B后方的 保持沟A3处呈一定位。当外壳A的插头部A2插接至电连接器的插槽(图中未示出)内,使其插头部A2 上的接触件B与插槽内穿设的多个端子形成电性接触后,即可进行电源或信号的传输,不 过接触件B的接触部Bl整体采用平面设计,当使用者将插头部A2插接于电连接器的插槽 内时,其端子一侧的接触部便会抵持于接触件B的接触部Bl上,且因一般接触件B上并无 任何定位结构设计,只能凭着使用者的经验进行电连接器匹配深度的判断,若是使用者的 插接力量过大则容易造成电连接器受到不当推挤所导致结构上的破坏,并影响整体电性接 触的效果,此即为从事于此行业者所必须重新设计来加以解决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 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新型诞生。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绝缘座体的舌板插接于外部电连接器的插槽内时, 可将舌板上的多个端子分别抵持于插槽内穿设的对接端子,使其对接端子一侧弹性臂向下 凸设的接触部与端子水平延伸接触部平面上的定位部形成卡扣定位的效果,且可提供使用 者插接时产生段落手感,并确定电连接器匹配深度的定位功能,也可由各个端子的定位部形成多点的定位,增加整体抗拉拔与固持力量,进而可确保良好的电性接触与信号传输效^ ο本技术的次要目的乃在于端子定位部位于接触部平面上成型有一个或一个 以上的凸点或凹槽,当绝缘座体的舌板插接于外部电连接器的插槽内,使其对接端子一侧 弹性臂向下凸设的接触部即可跨越于端子一侧接触部上的定位部,并卡持于定位部的凸点 后缘,或以弹性臂的接触部对应扣合于定位部的凹槽内而形成卡扣定位的效果,以此结构 设计,不仅结构相当简单,并具有结构稳定性高、减少制造的工时与成本的效用,亦不会受 到绝缘座体构件形状或组装上的限制,使其整体高度降低、更为薄型化。本技术的再一目的乃在于绝缘座体的舌板插接于外部电连接器的插槽内过 程中,可通过端子槽前方底部渐缩的斜面部位提供端子所具的接触部受到对接端子抵持接 触时向下弹性变形所需的空间,用以防止外部电连接器对接时端子受到外力影响所产生结 构上的破坏或变形。为达成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体及多个端子, 而绝缘座体所具的基座前侧面朝外延伸有可与外部电连接器电性对接的舌板,并于基座上 开设有多个容置槽道,且各容置槽道内分别定位有端子,再于基座远离舌板的另侧设有可 供预设多个缆线定位的固持部;该端子为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一侧水平延伸有可露出舌板 顶面的平整状接触部,且接触部平面上设有定位部,而基部远离接触部的另侧则设有至少 一个可与预设缆线固持定位形成电性连接的结合部,将绝缘座体上的舌板插入至外部电连 接器的插槽内,并以插槽内穿设的多个对接端子一侧弹性臂分别与端子接触部上的定位部 形成卡扣定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提供使用者插接时产生段落手感,并确定 电连接器匹配深度的定位功能,也可由各个端子的定位部形成多点的定位,增加整体抗拉 拔与固持力量,进而可确保良好的电性接触与信号传输效果。本技术结构相当简单,并 具有结构稳定性高、减少制造的工时与成本的效用,亦不会受到绝缘座体构件形状或组装 上的限制,使其整体高度降低、更为薄型化。本技术用以防止外部电连接器对接时端子 受到外力影响所产生结构上的破坏或变形。附图说明12容置槽道14固持部121嵌槽141纳线槽13舌板142压接块131端子槽15按压部132斜面2端子21基部241凸刺22接触部25结合部23定位部251切槽231凸点252 刃口232凹槽253凸刺24卡持端3缆线31芯线4电连接器41插槽422弹性臂42对接端子423接触部421固定臂A外壳Al基部A3保持沟A2插头部B接触件Bl接触部B21压接沟B2端子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实 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利于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较佳 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有绝缘座体1、多个端子2及缆 线3,故就本案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该绝缘座体1为具有基座11,并于基座11上开设有呈间隔排列状的多个容置槽道 12,且各容置槽道12 二侧壁面处分别剖设有至少一个嵌槽121,而基座11前侧面上朝外延 伸有可与外部电连接器4 (如图4所示)电性对接的舌板13,且舌板13顶面上凹设有可与 容置槽道12相连通的多个端子槽131,并于端子槽131前方底部渐缩的斜面132处则垂直 设有呈贯通状的穿孔133 ;另,基座11远离舌板13的另侧后方设有可供多个缆线3定位的 固持部14,并于固持部14具有可与容置槽道12相连通的多个纳线槽141,且各纳线槽141 上方开口二侧壁面处凸设有相对的压接块142,再于基座11 二外侧边分别形成有宽度较大 的按压部15。该多个端子2为由金属片体冲压所一体成型,并具有可定位于容置槽道12内的基 部21,而基部21 —侧水平延伸有可露出端子槽131外且呈平整状的接触部22,并于接触部 22平面上设有具凸点231或凹槽232的定位部23,且接着接触部22向下弯折有可定位于 穿孔133内的卡持端M ;又,基部21远离接触部22的另侧后方设有至少一个可定位于嵌 槽121内的结合部25,并于结合部25上垂直剖设有具刃口 252的切槽251。该多个缆线3可为单根或多根线材集结而成线束,并于缆线3内部穿设有芯线31。当本技术于组装时,先将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体及多个端子,而绝缘座体所具的基座前侧面朝外延伸有可与外部电连接器电性对接的舌板,并于基座上开设有多个容置槽道,且各容置槽道内分别定位有端子,再于基座远离舌板的另侧设有可供预设多个缆线定位的固持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为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一侧水平延伸有可露出舌板顶面的平整状接触部,且接触部平面上设有定位部,而基部远离接触部的另侧则设有至少一个可与预设缆线固持定位形成电性连接的结合部,将绝缘座体上的舌板插入至外部电连接器的插槽内,并以插槽内穿设的多个对接端子一侧弹性臂分别与端子接触部上的定位部形成卡扣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弘
申请(专利权)人: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