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梁外膜之外侧模的纵向移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53819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类,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箱梁施工的箱梁外膜之外侧模的纵向移动方法。所述外侧模利用液压式或机械式的升降装置完成其升降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在所述外侧模下方事先平行铺设好用于移模台车移动的移模双轨;从外膜上分离外侧模,收起千斤顶,利用所述的升降装置将所述外侧模下降落入移模台车上;最后利用卷扬机拖动移模台车,将外侧模拖拉至下一个制梁台座上。其优点是:采用人工采用卷杨机对外侧模进行纵移,减少制梁区内设备交叉作业的相互干扰影响;同时可以实现两个制梁台采用一套钢模,成本摊销增加一倍,不影响一个制梁台的周转速度,同时钢模数只需制梁台数的一半就可以满足工作需求,大大降低了制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桥梁类,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箱梁施工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箱梁外侧模有相当多制梁场采用一个制梁台一套外侧模固定式, 外侧模支撑在刚性基础上,用正、反扣螺旋升降进行安装及脱模,这样箱梁移至存梁台座上必须采用搬运机吊装提梁方式,虽表面上提高了工效,但增加搬运机与制梁区门吊之间相互干扰影响的概率,同时钢模摊销成本增大。而如今制梁单价在降造之后已无多少利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该方法通过在外膜下方设置纵向移动装置,减少制梁区内设备交叉作业的相互干扰影响,同时可以实现一个制梁台采用一套钢模,成本摊销增加一倍。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所述外侧模利用液压式或机械式的升降装置完成其升降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在所述外侧模下方事先平行铺设好用于移模台车移动的移模双轨;从外膜上分离外侧模,收起千斤顶,利用所述的升降装置将所述外侧模下降落入移模台车上;最后利用卷扬机拖动移模台车,将外侧模拖拉至下一个制梁台座上。所述的移模台车中设置有两个走行架,两个走行架分别位于两根轨道上,每个走行架下方至少设置两部走行小车,用于走行架的支承和移动,走行小车位于轨道之上,两个走行架之间通过支承梁连接固定。所述支承梁包括横向支承梁和斜撑支承梁,其中在所述走行架前、后端部分别设置横向支承梁,并沿与走行架垂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承梁之间设置交叉放置的斜撑支承梁。所述走行架的前端与横向支承梁上方平行设有导梁,用于所述移模台车内外侧平衡。所述在走行架的前端设置有定位槽,用于导梁的定位安装。所述的移梁台车在每条轨道上设置的数量可不止一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人工采用卷杨机对外侧模进行纵移,减少制梁区内设备交叉作业的相互干扰影响,同时可以实现两个制梁台采用一套钢模,成本摊销增加一倍,不影响一个制梁台4-5天周期的周转速度,同时钢模数只需制梁台数的一半就可以满足工装需求,大大降低了制梁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膜及走行小车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移模台车主视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移模台车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3所示,标号1-3分别表示外侧模1、螺旋千斤顶2、导梁3、走行架4、连接工字钢5、走行架6、连接工字钢7、斜撑角钢8、9、走行小车10、11、12、13。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移模台车中设置有两个走行架(走行架4、走行架6),走行架4和走行架6分别位于两根轨道上,走行架4和走行架6下方各自设置两部走行小车(分别是走行小车10、11、12、13),用于走行架的支承和移动,走行小车10、11、12、13位于轨道之上,走行架4和走行架6之间通过支承梁连接固定。支承梁包括横向支承梁和斜撑支承梁,其中在走行架4和走行架6前、后端部分别设置连接工字钢5和连接工字钢7,并沿与走行架垂直方向设置,在连接工字钢5和连接工字钢7之间设置交叉放置的斜撑角钢8、9。走行架4和走行架6的前端与连接工字钢5上方平行设有导梁3,同时在走行架4和走行架6 的前端设置有定位槽,用于导梁3的定位安装。导梁3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在安装、拆除侧模时,螺旋千斤顶作业受力横梁,保证侧模内、外侧平衡;另一个是在侧模纵向移动时,保证内、外导向轮走行一致。结合上述的装置结构,以下对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详细描述1、安装模板前,要先把移模小车的走行小车10、11、12、13先安装好,摆在预先铺设轨道相应的位置。2、安装前检查走行小车10、11、12、13的走行轮是否活动自如,把走行架4放在 已铺设好的走行钢轨上。用螺栓把连接工字钢5和7与走行架4连接,然后安装斜撑角钢8、 9,上螺栓,接下来把所有螺栓紧固,用卷尺检查安装后的尺寸,推动走行小车(10、11、12、 13)在钢轨上滑动,检查是否能往来滑动,把导梁3放在限位糟里,注意两端连接孔,纵向间距小的一端在内侧;3、拆外侧模1时,先拆底模与外侧模1的联结螺栓,收起螺旋千斤顶2,外侧模1的顶升油缸下降,纵移式外侧模1整体脱模落在四台移模走行小车10、11、12、13上,外侧模1的油缸带动模板横移,用卷扬机分别拖动单边整体外侧模在两条预先铺设好的轨道上拖拉到下一个制梁台座上,一般采用两个台座共用一套箱梁内外模。权利要求1.一种,所述外侧模利用液压式或机械式的升降装置完成其升降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在所述外侧模下方事先平行铺设好用于移模台车移动的移模双轨;从外膜上分离外侧模,收起千斤顶,利用所述的升降装置将所述外侧模下降落入移模台车上;最后利用卷扬机拖动移模台车,将外侧模拖拉至下一个制梁台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模台车中设置有两个走行架,两个走行架分别位于两根轨道上,每个走行架下方至少设置两部走行小车,用于走行架的支承和移动,走行小车位于轨道之上,两个走行架之间通过支承梁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梁包括横向支承梁和斜撑支承梁,其中在所述走行架前、后端部分别设置横向支承梁,并沿与走行架垂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承梁之间设置交叉放置的斜撑支承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架的前端与横向支承梁上方平行设有导梁,用于所述移模台车内外侧平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走行架的前端设置有定位槽,用于导梁的定位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梁台车在每条轨道上设置的数量可不止一台。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类,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箱梁施工的。所述外侧模利用液压式或机械式的升降装置完成其升降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在所述外侧模下方事先平行铺设好用于移模台车移动的移模双轨;从外膜上分离外侧模,收起千斤顶,利用所述的升降装置将所述外侧模下降落入移模台车上;最后利用卷扬机拖动移模台车,将外侧模拖拉至下一个制梁台座上。其优点是采用人工采用卷杨机对外侧模进行纵移,减少制梁区内设备交叉作业的相互干扰影响;同时可以实现两个制梁台采用一套钢模,成本摊销增加一倍,不影响一个制梁台的周转速度,同时钢模数只需制梁台数的一半就可以满足工作需求,大大降低了制梁成本。文档编号B28B17/00GK102198695SQ201110097870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吴承张, 徐建宏, 钱明剑 申请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贵溪桥梁厂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梁外膜之外侧模的纵向移动方法,所述外侧模利用液压式或机械式的升降装置完成其升降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在所述外侧模下方事先平行铺设好用于移模台车移动的移模双轨;从外膜上分离外侧模,收起千斤顶,利用所述的升降装置将所述外侧模下降落入移模台车上;最后利用卷扬机拖动移模台车,将外侧模拖拉至下一个制梁台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宏吴承张钱明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贵溪桥梁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