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21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杀菌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    活性组分A选自3-甲氧基-2-[2-((((1-甲基-3-(4-氯苯基)-2-丙烯基叉)氨基)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    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1-正丁氨基甲酰-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2-(1,3-噻唑-4-基)苯并咪唑,5-(丙硫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4,4′-(邻苯基)二(3-硫代脲基甲酸二甲酯)或1,2-二(3-乙氧羰基-2-硫代脲基)苯;    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为1∶100至100∶1。(*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
技术介绍
烯肟菌酯是防治谷物、水稻、水果、蔬菜及经济作物等多种植物病害的优秀杀菌剂,其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且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该化合物已在CN1191670A中公开。烯肟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新型杀菌剂,这一类杀菌剂活性高、用量少,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被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但由于这一类杀菌剂的作用位点非常单一,病菌会对药剂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使药剂的防效降低甚至无效,产生抗药性。烯肟菌酯的抗性目前在田间尚未发现,但同类品种在欧洲已有产生抗性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使用烯肟菌酯单剂可能带来的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克服烯肟菌酯没有内吸、传导活性造成的使用不便,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菌组合物、组合物的制备及应用。该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活性组分A选自3-甲氧基-2-[2-((((1-甲基-3-(4-氯苯基)-2-丙烯基叉)氨基)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通用名烯肟菌酯,结构式如下 分子式C22H22CINO4分子量399.5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该类杀菌剂为广谱型杀真菌剂,对多种病原真菌均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通用名多菌灵(carbendazim)1-正丁氨基甲酰-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 通用名苯菌灵(benomyl)2-(1,3-噻唑-4-基)苯并咪唑 通用名噻菌灵(thiabendazole)5-(丙硫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 通用名丙硫多菌灵(albendazole) 4,4′-(邻苯基)二(3-硫代脲基甲酸二甲酯)通用名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1,2-二(3-乙氧羰基-2-硫代脲基)苯 通用名硫菌灵(thiophanate)现已发现,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杀菌组合物具有非常明显的增效作用,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有极显著提高,并且能扩大杀菌谱,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发生。由于参与复配的药剂具备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各异的作用机制,复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从而达到了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产品中含有活性组分的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化合物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的程度。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100到100∶1,比较适合的比例为1∶20到20∶1。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中活性组分为总重量的0.5%至95%。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含有至少两种载体,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通常用于配制杀菌组合物的载体均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中至少一种载体是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或湿润剂等。表面活性剂均有市售,其选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仲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脂肪酸脂、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或聚氧乙烯脂肪氨等。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可以配制成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等,这些制剂可由通用的方法制备。本专利技术描述的产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但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独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专利技术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活性物质的浓度。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可用于多种植物,如小麦、水稻、葡萄、草莓、黄瓜、西葫芦、辣椒、甜椒、茄子、番茄、菜豆、豇豆、韭菜、莴苣、白菜、向日葵、荔枝、烟草、橡胶和一些花卉、中药材、草坪等。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与载体制成的产品的施用场所为农田、果园或仓库等。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也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虫或杀菌性能的化合物特别是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本专利技术的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施用时间可以在作物感病之前或之后。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通常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也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气候,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可以减缓气候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有三个显著优点一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强的增效作用,混合后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较其单剂有明显的提高,从而降低了使用剂量,在减少农民用药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影响程度。二是扩大了杀菌谱,对由病原物真菌引起的谷物、蔬菜、水果、草坪及热带作物等多种植物的苗期立枯病、赤霉病、菌核病、灰霉病、叶霉病、灰斑病、黑星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一种药剂能同时防治多种作物病害,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极其方便有效的防治手段。三是品种间的结构相差较大,该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单剂的抗性发生与发展。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更明显,但本专利技术绝非限于这些例子。所有制剂的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生物活性部分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含量。配方实例1、乳油的配制按配方要求,分别加入溶剂、原药、乳化剂,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得到透明状乳油。如实例1~3配方。实例1(10%乳油)烯肟菌酯2%,多菌灵8%,农乳500#7.5%,农乳600-2#4.5%,甲醇8%,二甲苯补足至100%。实例2(15%乳油)烯肟菌酯10%,苯菌灵5%,农乳507#10%,农乳OX-653 3%,甲醇10%,二甲苯补足至100%。实例3(20%乳油)烯肟菌酯19%,噻菌灵1%,农乳500#10%,农乳OX-635 5%,甲醇10%,二甲苯补足至100%。2、可湿性粉剂的配制按配方要求,将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加工产品。如实例4~9配方实例4(20%可湿性粉剂)烯肟菌酯4%,丙硫多菌灵16%,十二烷基硫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实例5(25%可湿性粉剂)烯肟菌酯5%,硫菌灵20%,十二烷基硫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实例6(30%可湿性粉剂)烯肟菌酯5%,甲基硫菌灵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碳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实例7(40%可湿性粉剂)烯肟菌酯5%,噻菌灵3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碳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实例8(45%可湿性粉剂)烯肟菌酯7.5%,多菌灵37.5%,烷酰胺基牛磺酸盐2%,烷基萘甲醛缩合5%,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实例9(50%可湿性粉剂)烯肟菌酯2.5%,苯菌灵47.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碳黑10%,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3、水乳剂的配制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等混合一起,成为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水乳剂。如实例10~12配方。实例10(10%水乳剂)烯肟菌酯2.5%,多菌灵7.5%,聚乙烯醇0.8%,三苯乙烯苯酚+环氧乙烷、磷酸化、三乙醇胺中和8.5%,烷基-二乙二醇醚-磺酸钠2.5%,农乳2201 13%,二甲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菌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选自3-甲氧基-2-[2-((((1-甲基-3-(4-氯苯基)-2-丙烯基叉)氨基)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1-正丁氨基甲酰-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2-(1,3-噻唑-4-基)苯并咪唑,5-(丙硫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4,4′-(邻苯基)二(3-硫代脲基甲酸二甲酯)或1,2-二(3-乙氧羰基-2-硫代脲基)苯;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为1∶100至10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司乃国詹福康刘君丽黄立华孙克兰杰张冬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