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包括至少一层仓间,每层仓间包括多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每个储藏单元的储粮容量范围为5至1000吨;每层仓间包括用于对一个或多个储藏单元进行独立进出仓作业的作业区。每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包括温度监控系统、湿度监控系统、气体成分监控系统、通风监控系统和/或熏蒸系统。每个储藏单元具有保温隔热和/或气密功能。作业区可以设置在仓间的两侧、一侧或者中间。在作业区中安装有固定式和/或移动式输送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延长粮食的储存期,降低能耗、减少化学熏蒸剂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储藏单元的设置使各储藏单元与作业区之间相互区隔,避免相互影响,便于进行科学管理,节约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粮食储藏领域,尤指一种单元化的储备粮仓及其储藏方法。
技术介绍
粮食是重要的农产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成品粮的储藏是保证粮食流通与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手段。成品粮储藏具有几个特点1、首先是分批进出粮仓储藏, 每一批次数量和储存期不固定;2、每批次储藏粮食的品种、等级、安全状况存在差异;3、由于存在上述差异,每批粮食的储藏条件各异,保质措施也有差异,每批次粮食需独立的保质措施,不能相互影响;4、在成品粮食中不允许存在任何活的或死的害虫;5、在保证储藏安全的基础上,还需要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节能降耗、降低储藏运营成本。国际上,特别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立体仓库的形式进行成品粮储备。这种方式虽然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但也存在以下问题①由于储藏空间大,储藏条件不稳定,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来保持温度、湿度等条件的稳定;②由于单仓容量较大,不能对每个批次采取独立的储藏条件与储藏技术;③一批次粮食进出库时对其他批次粮食的储藏条件存在不利影响;④如果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应用熏蒸技术,化学熏蒸剂会对立体仓库内众多电气设备造成腐蚀,从而影响其可靠运行。国内粮食储藏多采用楼房仓、房式仓以及立筒仓等形式储藏。立筒仓虽然仓容较为接近成品粮单批次数量,但是由于粮食储存环境较差、且粮食进出仓过程中会造成破碎率的增加,影响成品粮的品质。因此,立筒仓一般用于原粮储存。楼房仓是一种建筑形式与楼房相似的多层粮仓,如图1所示,为现有楼房仓楼层平面示意图。楼房仓由仓体1和连接体2组成,连接体2用于连接多个仓体1,连接体1内布置货梯等垂直输送设备。楼房仓的仓体1和连接体2至少为一层,仓体1的每一层是一个仓间3,用于储存粮食。在楼房仓的每个仓间3内,粮食以包装粮形式堆垛储存,垛间留有作业通道,采用叉车或人工进行粮食的存取、堆垛、拆垛作业,通过连接体2内的货梯进行粮食的垂直输送。由于楼房仓的仓体1为多层结构,每个楼层均可用于粮食储存,单位占地面积粮食存储量较单层仓库大,因而具备明显的节约用地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稀缺的现实,这就为楼房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成品粮籽粒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对外防护力较差,而采用楼房仓进行成品粮储存,一般是是在常温环境下采取低氧、低药量的“双低”储存。在常温环境下储存,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仓温也较高,粮食颗粒自身的呼吸作用比较强烈,害虫、霉菌等有害因素的发展也较迅速,造成成品粮的存期较短,长期储存时对成品粮的品质有较大影响。而直接在普通的楼房仓内全面采取低温储粮技术,其仓体结构与粮食输送作业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不适应性,能耗较大。目前的楼房仓在粮食储存,无论采用常温储存,还是低温储存,均存在较大的技术问题,主要有(1)楼房仓采用常温储藏方式时,存在的问题是粮食温度受外温影响大,外温高时粮食温度也高,粮食自身生理活动和虫霉发展迅速,粮食存期短,长期储存时对粮食的品质有影响;为了抑制虫霉发展,粮堆内要投入化学熏蒸药剂,存在造成粮食污染的风险因素;为了实现低氧,还要对粮垛进行气密处理,人工需要量大;气密处理失效后,熏蒸气体可能泄露于周围环境,对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危害。(2)楼房仓采用低温储藏技术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单个仓间面积较大,远远大于单批次的作业量,造成一个仓间内多个批次、多个品种的粮食混储的局面,不便于对粮食分品种、分批次采取独立的监控措施;此外,对一个批次的粮食进行进出仓作业时,会对其他批次的粮食的储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科学管理,无法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增加了运营成本;低温储存的粮食出库时,由于内外温差大,会造成粮食结露,而就地提高其温度,又影响其他批次粮食的储存,因此只能在粮食出库前,将其运至单独建设的缓苏仓内恢复常温,然后再出库,这就造成了二次搬倒,增加人工、机械作业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保证成品粮在长期储存时的品质,同时又满足节能降耗的要求,需要一种新的单元化粮食储备库,和应用于该单元化粮食储备库的粮食存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和应用于该单元化储备粮仓的粮食存藏方法,能够延长粮食的储存期,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减少化学熏蒸剂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和应用于该单元化储备粮仓的粮食存藏方法,多个储藏单元可以固定或移动,之间相连设置,降低各个单元之间热交换损失,实现节能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和应用于该单元化储备粮仓的粮食存藏方法,能够独立监控每个存储单元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参数,以及独立控制粮食进出仓作业,管理科学,节能降耗,节约运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和应用于该单元化储备粮仓的粮食存藏方法,无需设置专门的仓房对粮食进行缓苏,节约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手段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包括至少一层仓间,每层仓间包括多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每个储藏单元的储粮容量范围为5至1000吨。每层仓间包括用于对储藏单元进行独立进出仓作业的作业区。储藏单元为固定式储藏单元或者移动式储藏单元。多个储藏单元之间相连设置。每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包括温度监控系统、湿度监控系统、气体成分监控系统、熏蒸系统、通风控制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储备粮仓的墙体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和/或气密功能。每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具有保温隔热和/或气密功能。所述粮食在储藏单元内以包装粮形式储存,其堆码形式为无托盘堆垛码放、带托盘堆垛码放和带托盘货架码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个储藏单元位于仓间的一侧,作业区位于仓间的另一侧。作业区是位于仓间中部的通道。所述多个储藏单元位于仓间的中部,作业区分别位于仓间的两侧。作业区进一步位于仓间的另外两侧。所述作业区安装有固定式和/或移动式输送设备。一种单元化粮食储藏方法,该方法包括监控每个储藏单元的存储条件的步骤和分别控制每个储藏单元进出粮食的步骤。监控每个储藏单元的存储条件包括监控储藏单元的温度及粮食的温度、监控储藏单元的湿度、监控储藏单元内的气体成分、监控粮食水分、监控粮食害虫和微生物指标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对不同批次、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粮食设置不同的存储条件阈值。在粮食出库之前,在每个储藏单元内进行缓苏作业。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单元化粮食低温储备库对成品粮采取低温储粮技术进行储存,能够保证粮食的品质,延长粮食的储存期,同时低温储粮技术为绿色储粮技术,有助于减少化学熏蒸剂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2)储藏单元的设置使各储藏单元之间、仓储区与作业区之间相互区隔,避免相互影响,便于进行科学管理,节约运营成本。(3)在粮仓内各个储藏单元的密集组合,可大幅度降低粮食与外界环境以及单元之间的热交换,从而改变温控系统的运行状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4)由于各储藏单元相互独立,可对不同品种、批次、品质的粮食提供不同的储藏环境,有利于实现节能降耗。(5)储藏的成品粮出仓时,为了防止结露和影响品质,在其储藏单元内进行复温、 复气等缓苏处理,无须设置专门的缓苏仓房,节约造价和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楼房仓楼层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包括至少一层仓间,其特征在于,每层仓间包括多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子丹,翟江临,周慧玲,曹阳,赵会义,侯文庆,杨军,王华英,周晓光,邱平,吴国胜,刘继辉,苏志远,刘玉坤,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国贸工程设计院,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