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发射及接收信号功能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4152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发射及接收信号功能的连接器,包括:座体、天线结构及无线发射接收模块。该座体上具有平台,该平台上具有组接部,该组接部具有两个以上导电接脚,该导电接脚的另一端延伸于该平台外部,以供与该电子装置的壳体内部的主机板电性连接,该平台一端具有边柱,该边柱以枢接该天线结构,该无线发射接收模块插接于该平台的组接部,该天线结构外露于该壳体外部,可调整接收及发射信号方向,且在不使用时,天线可以收纳于壳体内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可安装或插接无线接收及发射模块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通讯科技的技术不断提升下,许多无线发射及接收模块的体积也都趋近于小形化的设计,让业内人士可以将无线发射及接收模块增设于电子装置壳体内部或与电子装置的主机板结合在一起,使电子装置具有无线发射及接收功能,以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欲望。较多数的无线发射及接收模块在安装于该电子装置的壳体内部时,直接插接于该电子装置的主机板上的连接器上与主机板电性连接,该主机板上电性连接一条传输导线, 该传输导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该电子装置的壳体面板上的天线接头,该天线接头可以组接一组天线结构,电子装置接收或发射信号时,通过传输导线连接传递,以使得电子装置可接收及发射信号。虽然,上述的电子装置具有无线收发功能,但是这种无线信号传递的连接方式,不但零件使用数量多,从而导致组装上的麻烦,而且连接的结点数过多时,容易造成信号的衰减,从而造成接收信号及发射信号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发射及接收信号功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使制作上更加简单容易,在信号传递时不会造成信号衰减。且在不使用时,天线可以收纳于壳体内部。为达到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发射及接收信号功能的连接器,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具有平台,该平台上具有组接部,该组接部内具有两个以上导电接脚,该导电接脚的另一端延伸于该平台外部,该平台的一端上具有边柱,该边柱上具有凹槽及连接部,该边柱上具有传输导线,该传输导线与该导电接脚之一电性连接;天线结构,具有收发体,该收发体一端具有枢接部,该枢接部与该连接部枢接,使天线结构枢接于该边柱上并与该传输导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组接部为两个以上插孔或插槽。进一步地,所述组接部还还组接有无线发射接收模块,该无线发射接收模块上具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至少具有一个无线发射接收芯片,该电路板一侧具有与该无线发射接收芯片电性连接的导电端子。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为两个以上针状接脚或金手指。进一步地,所述平台的一端上具有与该平台呈垂直关系的边柱。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具有连接孔,该连接孔边缘上具有导电部,该导电部与该传输导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枢接部上具有至少一个穿孔,该穿孔对应该连接孔设置,枢接轴穿过该穿孔与该连接孔,使天线结构枢接于该连接部上,从而与该导电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螺孔。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结构的枢接部还枢接有连接头,该连接头还具有锁固于该连接部的锁固件,该锁固件为螺杆。进一步地,所述收发体为金属的单一杆体或多节杆体,该收发体组成可伸缩或可折叠的天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连接器与天线结构整合在一起,该连接器除了可以供无线发射及接收模块插接外,组接于该连接器上的天线结构可外露于该电子装置的壳体外部,使制作上更加简单容易,在信号传递时不会造成信号衰减。且在不使用时,天线可以收纳于壳体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发射及接收信号功能的连接器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连接器与无线发射接收模块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器、无线发射接收模块与电子装置的主机板组合示意图;图4为图3的天线结构展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器与无线发射接收模块连接后安装于电子装置内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座体1平台11组接部12导电接脚13边柱14凹槽15传输导线16连接部17连接孔171导电部18天线结构2收发体21枢接部22穿孔23枢接轴M连接头25锁固件251无线发射接收模块3电路板31无线发射接收芯片32导电端子33电子装置4主机板41壳体42前面板421后面板422通孔42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发射及接收信号功能的连接器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具有发射及接收信号功能的连接器,包括座体1及天线结构2。该座体1上具有平台11,该平台11上具有组接部12,该组接部12为两个以上插孔或插槽。该组接部12内具有两个以上导电接脚13,该导电接脚13的另一端延伸于该平台11外部,以供该导电接脚13可插接于电子装置(图中未示出)的主机板上,与该主机板电性连接。该平台11的一端上具有与该平台11呈垂直关系的边柱14,该边柱14上具有凹槽15,在组接无线发射接收模块(图中未示出)时,该凹槽15供无线发射接收模块的电路板嵌入固定,该边柱上具有传输导线16,该传输导线16与其中一个导电接脚13电性连接。另外,该边柱14上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17,该连接部17上具有连接孔171,该连接孔 171的边缘上具有导电部18,该导电部18与该传输导线16电性连接,该连接孔171用以枢接天线结构2。该天线结构2具有收发体21,该收发体21 —端具有枢接部22,该枢接部22上具有至少一个穿孔23,该穿孔23对应该连接孔171设置,枢接轴M穿过该穿孔23与该连接孔171,可以将该天线结构2枢接于该边柱14上。且该天线结构2可在该边柱14上摆动调整接收或发射方向。在图1中,该收发体21为金属的单一杆体或多节杆体,组成可伸缩或可折叠的天线结构。请参阅图2,为图1的连接器与无线发射接收模块的组合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组接部12还组接有无线发射接收模块3,该无线发射接收模块3上具有电路板31,该电路板31上至少具有一个无线发射接收芯片32,该电路板31 —侧具有与该无线发射接收芯片 32电性连接的导电端子33。在图2中,该导电端子33为两个以上针状接脚或金手指。电路板31由凹槽15滑入后,该电路板31上的导电端子33组接于该组接部12中并与该导电接脚13电性连接,其中一个导电端子33通过其中一个导电接脚13与该传输导线16电性连接。请参阅图3、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器与无线发射接收模块与电子装置的主机板组合及图3的天线结构展开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连接器的座体1上的导电接脚13与该电子装置4的主机板41电性连接,再将无线发射接收模块3的电路板31插接于该座体1上。当天线结构2的收发体21接收信号后,经导电部18、传输导线16、导电接脚13及导电端子33将信号传至该无线发射接收芯片32处理后,再经导电端子33及导电接脚13 传至电子装置4的主机板41运算处理。同样地,电子装置4的主机板41在信号处理后,经导电接脚13及导电端子33传至无线发射接收芯片32处理后,再经其中一个导电端子33、导电接脚13及传输导线16经导电部18传至天线结构2上,再由天线结构2的收发体21发射出去,实现信号的发送。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器与无线发射接收模块连接后安装于电子装置内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本技术的连接器与无线发射接收模块3连接组装,并与该电子装置4内部主机板41电性连接组装后,该电子装置4的壳体42的前面板 421或后面板422上具有通孔423,该通孔423对应该座体1的边柱14,使部分该边柱14及天线结构2外露于该通孔423外部。此时使用者可以调整天线结构2最佳的接收方向,若此时天线结构2为伸缩或展开形态的多节杆体设计,将有足够的空间供天线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发射及接收信号功能的连接器,与电子装置的主机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具有平台,该平台上具有组接部,该组接部内具有两个以上导电接脚,该导电接脚的另一端延伸于该平台外部,该平台的一端上具有边柱,该边柱上具有凹槽及连接部,该边柱上具有传输导线,该传输导线与其中一个该导电接脚电性连接;天线结构,具有收发体,该收发体一端具有枢接部,该枢接部与该连接部枢接,使天线结构枢接于该边柱上并与该传输导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千
申请(专利权)人: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