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整体浇筑脚手架支托立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9969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整体浇筑脚手架支托立杆,这种脚手架支托立杆其组成是一金属杆状物上穿装有两个板状物,杆状物与板状物间焊接连接。上板状物距杆状物上表面140~160mm,下板状物位于杆状物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在底板混凝土没浇筑前依次支设顶板模板、绑扎顶板钢筋,实现底板、墙、顶板混凝土的一次性整体浇筑,解决了以往混凝土多次浇筑施工形成的施工缝,不但混凝土外观质量好,同时解决了水泥厂地沟底板、墙、顶板的抗渗性能,不再发生渗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整体浇筑脚手架装置。
技术介绍
水泥厂地沟混凝土大部分为抗渗混凝土。由于以往常规的脚手架架设结构,形成了通常的施工方法是将底板混凝土浇筑一次,墙和顶板混凝土浇筑一次,在距离底板以上 30cm的位置留置施工缝。这种脚手架架设结构形成的施工工艺一是施工缝部分不易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二是施工缝混凝土浇筑时稍有不慎,容易造成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水泥厂地沟混凝土施工缝渗漏和施工缝处清水混凝土外观接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一次性整体浇筑的混凝土脚手架支托立杆。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这种脚手架支托立杆其特征是一金属杆状物上穿装有两个板状物,杆状物与板状物间焊接连接。所述上板状物距杆状物上表面140 160 mm,下板状物位于杆状物的中部。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由于采用本技术的脚手架支托立杆,可实现在底板混凝土没浇筑前支设顶板模板、绑扎顶板钢筋,实现底板、墙、顶板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筑,解决了以往混凝土多次浇筑施工形成的施工缝,不但混凝土外观质量好,同时解决了水泥厂地沟底板、墙、顶板的抗渗性能,不再发生渗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脚手架支托立杆其组成是一金属杆状物即立杆1上穿装有上下两个圆形板状物,即焊接在立杆1上部的支托3和立杆1中部的止水板2,其中支托3即上板状物距立杆1上表面140 160 mm,本实施例支托3距立杆1上表面150mm,止水板2即下板状物焊接于立杆1的中部。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水泥厂地沟混凝土整体浇筑过程为将本技术直接放在底板垫层上面,顶板脚手架立管套在Φ 32的钢筋立杆1上并部分座在8mm钢板的支托3上面,支托3上面的150mm长的立杆1起稳定作用。这样就可以在底板混凝土没浇筑前依次支设顶板模板、绑扎顶板钢筋,实现底板、墙、顶板混凝土的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完混凝土后立杆1的下部分留在混凝土里,上面150mm的立杆1和钢板支托3被割除。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整体浇筑脚手架支托立杆,其特征是一金属杆状物上穿装有两个板状物,杆状物与板状物间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整体浇筑脚手架支托立杆,其特征是上板状物距杆状物上表面140 160 mm,下板状物位于杆状物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整体浇筑脚手架支托立杆,其特征是所述板状物为圆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整体浇筑脚手架支托立杆,这种脚手架支托立杆其组成是一金属杆状物上穿装有两个板状物,杆状物与板状物间焊接连接。上板状物距杆状物上表面140~160mm,下板状物位于杆状物的中部。本技术可实现在底板混凝土没浇筑前依次支设顶板模板、绑扎顶板钢筋,实现底板、墙、顶板混凝土的一次性整体浇筑,解决了以往混凝土多次浇筑施工形成的施工缝,不但混凝土外观质量好,同时解决了水泥厂地沟底板、墙、顶板的抗渗性能,不再发生渗漏。文档编号E04G25/02GK201981785SQ201120072629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专利技术者刘晓华, 周国中, 文爱强, 王晓莉 申请人: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整体浇筑脚手架支托立杆,其特征是一金属杆状物上穿装有两个板状物,杆状物与板状物间焊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莉刘晓华周国中文爱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