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带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3857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带电方法,其通过非接触式放电而使感光体带电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带电方法中,使感光鼓的耐久性提高。擦除器(10)对感光鼓(4)的周面进行除电,并使感光鼓(4)的周面的电位成为剩余电位(Vr)。带电器(5)通过非接触式放电使感光鼓(4)的周面带电,并使感光鼓(4)的周面的电位成为电位(V0)。带电器(5)在使感光鼓(4)的周面的电位从剩余电位(Vr)变化到电位(V0)为止时,对感光鼓(4)的周面经过多次进行带电。每次带电中的感光鼓(4)的周面的电位的变化量大致相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涉及在感光体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方法。
技术介绍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在感光鼓的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一般进行以下的动作。 首先,带电器使感光鼓的周面带电。其次,光扫描装置对感光鼓的周面照射光线,从而在感光鼓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装置通过对感光鼓的周面供给调色剂,对按照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图像进行显影。在如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使感光鼓的周面带电的方式,已知有一种辊带电方法。在辊带电方式中,通过使感光鼓的周面与辊形状的接触带电部件抵接,来使感光鼓的周面带电(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在采用了辊带电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感光鼓的耐久性容易降低的问题。具体而言,在接触带电部件与感光鼓之间产生非接触式放电。在非接触式放电中,由于释放出具有较大能量的电子,因此产生被该电子切断感光鼓的碳原子彼此间的结合的表层破坏。若产生表层破坏,则碳原子与空气中的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官能团。其结果,导致感光鼓的耐久性降低。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7-439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通过非接触放电使感光体带电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方法中,使感光鼓的耐久性提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感光体;对上述感光体进行除电,并使该感光体的电位成为第一电位的除电单元;通过非接触式放电使上述感光体带电,并使该感光体的电位成为第二电位的带电单元,其中,上述带电单元在使该感光体的电位从上述第一电位变化到上述第二电位为止时,对该感光体经过多次进行带电, 每次带电中的上述感光体的电位的变化量大致相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电方法,是具有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该感光体的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上述感光体从第一电位变化到第二电位为止时,按照使该感光体的电位的变化量大致相等的方式对该感光体经过多次进行带电。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通过非接触式放电使感光体带电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使感光鼓的耐久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实验结果的曲线图,是表示电位与纯水接触角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3是表示实验结果的曲线,是表示电位与纯水接触角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表示感光鼓的周面的电位的变化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控制部进行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控制部进行的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具有变形例涉及的带电器的成像部的构成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图像形成装置;4¥、4]\1、4(、41(...感光鼓;5¥、51、5(、阢、5' Y、5' Μ、5' C、 5' K...带电器;10Y、10M、10C、10K. · ·擦除器;30. · ·控制部;51Y、51M、51C、51K、52Y、52M、 52C、52K、53Y、53M、53C、53K...带电辊。具体实施例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并且构成为以所谓的串联方式来合成4色(Y:黄色、M 品红、C:青色、K:黑色)的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根据由扫描仪读取的图像数据在纸张(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功能,并如图1所示,具有打印部2、供纸部15、定时辊对19、定影装置20、排纸盘21、控制部30、存储部32以及传感器(检测单元);34。控制部30对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通过CPU得以实现。存储部32存储有规定的信息,例如通过存储器得以实现。供纸部15起到将纸张P —枚一枚地进行供给的作用,且包括纸盘16及供纸辊17。在纸盘16中层叠放置有多张打印前状态的纸张P。供纸辊17将被放置于纸盘16的纸张P —枚一枚地取出。定时辊对19 一边调整时间一边输送纸张,以便使在打印部2中调色剂图像被2次转印到纸张P上。打印部2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从供纸部15供给的纸张P上,并且包括成像部 22Q2Y、22M、22C、2I)、转印部8(8Y、8M、8C、8K)、中间转印带(像载体)11、驱动辊12、从动辊13、2次转印辊(对置部件/转印部件)14以及清洁装置18。此外,成像部22Q2Y、 22M、22C、22K)包括感光鼓 4 (4Y、4M、4C、4K)、带电器 5 (5Y、5M、5C、5K)、曝光装置 6 (6Y、6M、 6C、6K)、显影装置 7 (7Y、7M、7C、7K)、清洁器 9 (9Y、9M、9C、9K)以及擦除器 10 (ΙΟΥ、10M、10C、 10K)。擦除器10对感光鼓4的周面进行除电,而使感光鼓4的周面的电位成为剩余电位 Vr。带电器5是辊带电方式的带电器,通过在与感光鼓4之间产生非接触式放电,使感光鼓 4的周面带电,而使感光鼓4的周面的电位成为负电位V0。带电器5(5Y、5M、5C、5K)如图 1 所示,包括带电辊 51(51丫、511 、51(、511()、带电辊 52(52¥、5211、52(、51)、带电辊 53(53Y、 53M、53C、53K)。在图1中,为了防止图面变得复杂,而仅对带电器5Y的带电辊标注了 51Y、 52Y、53Y附图标记。带电辊51、52、53如图1所示,按照从感光鼓4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的顺序排列,并与感光鼓4的周面接触。带电辊51通过非接触式放电使感光鼓4的周面带电, 并将感光鼓4的周面的电位从剩余电位Vr变为比剩余电位Vr低的负电位Vl。带电辊52通过非接触式放电使感光鼓4的周面带电,并将感光鼓4的周面的电位从电位Vl变为比电位Vl低的负电位V2。带电辊53通过非接触式放电使感光鼓4的周面带电,并将感光鼓4 的周面的电位从电位V2变为比电位V2低的负电位V0。这样,带电器5通过对移动的感光鼓4的表面按照带电辊51、带电辊52、带电辊53的顺序进行非接触式放电,使感光鼓4的周面多次带电。另外,对电位V0、VI、V2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曝光装置6通过控制部30的控制照射出激光束。被照射了激光束的位置的电位变为比电位VO高。由此,在感光鼓4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即,带电器5以及曝光装置6 作为在感光鼓4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发挥作用。如图1所示,显影装置7 (7Y、7M、7C、7K)具有显影辊72 (72Y、72M、72C、72K)、供给辊 74(74Y、74M、74C、74K)、搅拌辊 76 (76Y、76M、76C、76K)以及收容部 78 (78Y、78M、78C、78K)。 在图1中,为了防止图像变得繁杂,仅对显影装置7Y的显影辊72、供给辊74Y、搅拌辊76Y 以及收容部78Y标注了附图标记。收容部78构成显影装置7的主体,并收容有调色剂,而且存放有显影辊72、供给辊 74以及搅拌辊76。搅拌辊76搅拌收容部78内的调色剂并使其带负电。供给辊74将带负电的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72。显影辊72对感光鼓4提供调色剂。具体而言,对显影辊72 施加用于在感光鼓4与显影辊72间形成显影电场的负的显影偏压。并且,由于调色剂带负电,所以受显影电场的影响,调色剂从显影辊72向感光鼓4移动。在此,在感光鼓4的周面未被照射激光束的部分的电位VO比显影辊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到上述第二电位为止时,对该感光体经过多次进行带电,每次带电中的上述感光体的电位的变化量大致相等。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感光体;除电单元,其对上述感光体进行除电,并使该感光体的电位成为第一电位;带电单元,其通过非接触式放电使上述感光体带电,并使该感光体的电位成为第二电位,上述带电单元在使该感光体的电位从上述第一电位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俊文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