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踝脚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6517 阅读:309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假肢,尤其涉及动踝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动踝脚板,由动踝脚龙骨和前掌弹片组成,其结构要点在于动踝脚龙骨底部有一连接孔,在连接孔的前后两侧有浅槽,连接孔的深度大于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动踝脚龙骨底部增加一个连接孔,在脚板与注塑外壳之间形成互相包裹,连接孔的内角成锐角在浇注后形成楔形结构,使二者得以紧密连接,独特的分掌式结构及中空设计使动踝脚板具有一定的弹性,随着行走而发生变形,从而符合正常步态的变形要求,可以使患者适应不同的路面要求,另外独特的U型前掌弹片,能储存合适的能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假肢,尤其涉及动踝脚板
技术介绍
目前的动踝脚板结构如图1、图2所示,其脚板由木质材料制成,制作假脚时,是在木质动踝脚板外直接注塑外壳(或由不同材料制作的动踝脚板与外壳收缩率不同),一旦动踝脚板收缩,动踝脚板与外壳之间的连接就容易松动,引起截肢病人穿戴不适,且它是由动踝脚龙骨1和前掌弹片4组成,动踝脚龙骨1为一整体形状,与动踝脚龙骨1相对应的前掌弹片4也是整片的,十分僵硬,不能符合正常步态的变形要求,影响使用者行走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与注塑外壳接合牢固,穿着舒适的动踝脚板。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踝脚板,由动踝脚龙骨和前掌弹片组成, 其结构要点在于动踝脚龙骨底部有一连接孔,在连接孔的前后两侧有浅槽,连接孔的深度大于浅槽。本技术通过在动踝脚龙骨底部增加一个连接孔,在浇注外壳时,塑料流体由脚后跟流入,后端浅槽作为导流孔将流体导入连接孔中,形成深入动踝脚板的箭形连接体, 若脚板的材料收缩,脚板可靠中部的连接体紧密连接,若是外部注塑材料收缩,外壳从外部与脚板紧密连接,本技术增加了一个连接孔,在脚板与注塑外壳之间形成互相包裹关系,使二者得以紧密连接。本技术还可进一步改进为连接孔位于脚心中部,连接孔宽度大于浅槽,连接孔的内角成锐角,在浇注后形成楔形结构,有利于脚板与注塑外壳的紧密连接,具体可设计为连接孔从前掌到后跟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梯形的两侧边呈圆弧向中心收缩,或为星状,或为放射状,在浇注后形成多个楔形结构。动踝脚龙骨的脚掌中部沿纵向有一从前端到中部的开口将动踝脚龙骨分成左右两部分,沿中部开口的两侧为封闭面,中部为空心结构,垂直方向间隔有加强筋,动踝脚龙骨的外侧面为敞开面,前掌弹片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与动踝脚龙骨的左右两部分固定。本技术将一个整体的前掌弹片及动踝脚龙骨前半部分从中分成左右两部分, 增加动踝脚龙骨的柔韧性,同时中部的空心结构减轻了动踝脚龙骨的重量,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性,在穿着过程中能产生正常的变形。本技术的加强筋为圆弧形,有利于增加动踝脚龙骨的强度和柔韧性。前掌弹片呈U型,一端长,一端短,短的一端与动踝脚龙骨的前端固定。在动踝脚龙骨脚心处的两侧各开有一个弹性孔,弹性孔从上到下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梯形的两侧边呈圆弧向中心收缩。此结构与金属踝关节配合,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又可增强脚板弹性,更加符合正常行走步态的要求。本技术通过在动踝脚龙骨底部增加一个连接孔,在脚板与注塑外壳之间形成互相包裹,使二者得以紧密连接,连接孔的内角成锐角在浇注后形成楔形结构,有利于脚板与注塑外壳的紧密连接,解决了由不同材料制作的动踝脚板与外壳收缩率不同,而造成二者容易松动,引起截肢病人穿戴不适的问题。独特的分掌式结构及中空设计使动踝脚板具有一定的弹性,随着行走而发生变形,从而符合正常步态的变形要求,可以使患者适应不同的路面要求,如斜坡、鹅卵石路面等等,另外独特的U型前掌弹片,针对体重轻的患者可提供良好的前掌弹力要求,并储存合适的能量;针对体重重的患者U型前掌弹片被压缩到停滞点,前掌弹片提供较大的弹力,符合体重重的患者弹性要求,并储存合适的能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双孔动踝脚龙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平面视图图6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图4的正面立体图图8为图7的局部剖视图其中1动踝脚龙骨 2封闭面 3加强筋 4前掌弹片 5开口 6连接孔 7弹性孔 8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视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理解本专利技术,对下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改,添加和替换都是可能的,都没有超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3所示,一种动踝脚板,由动踝脚龙骨1和前掌弹片4组成,动踝脚龙骨1底部有一个位于脚心中部的连接孔6,在连接孔6的前后两侧有浅槽8,连接孔6的深度和宽度都大于浅槽8,连接孔6的的内角成锐角,本例中呈星状,也可呈放射状。如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木质双孔动踝脚板,由双孔动踝脚龙骨1和前掌弹片4组成,双孔动踝脚龙骨1底部有一个位于脚心中部的连接孔6,在连接孔6的前后两侧有浅槽8,连接孔6的深度和宽度都大于浅槽8,连接孔6的形状从前掌到后跟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梯形的两侧边呈圆弧向中心收缩,在浇注后形成多个楔形结构,有利于脚板与注塑外壳的紧密连接。双孔动踝脚龙骨的脚掌中部沿纵向有一从前端到中部的开口 5,将双孔动踝脚龙骨1分成左右两部分,沿中部开口 5的两侧为封闭面2,中部为空心结构,垂直方向间隔有加强筋3,双孔动踝脚龙骨的外侧面为敞开面,前掌弹片4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与双孔动踝脚龙骨1的左右两部分固定,加强筋3为圆弧形,前掌弹片4呈U型,一端长, 一端短,短的一端与双孔动踝脚龙骨1的前端固定。在双孔动踝脚龙骨1脚心处的两侧面各开有一个弹性孔7,弹性孔7从上到下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梯形的两侧边呈圆弧向中心收缩,此结构与金属踝关节配合,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又可增强脚板弹性,更加符合正常行走步态的要求。 本说明书附图中所有的附图都是以双孔动踝脚板为例,但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可推广到所有单孔动踝脚板,双孔动踝脚板,静踝脚板的制作中。权利要求1.动踝脚板,由动踝脚龙骨(1)和前掌弹片(4)组成,其特征在于动踝脚龙骨(1)底部有一连接孔(6),在连接孔(6)的前后两侧有浅槽(8),连接孔(6)的深度大于浅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踝脚板,其特征在于连接孔(6)位于脚心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踝脚板,其特征在于连接孔(6)宽度大于浅槽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踝脚板,其特征在于连接孔(6)的内角成锐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踝脚板,其特征在于连接孔(6)为从前掌到后跟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梯形的两侧边呈圆弧向中心收缩,或为星状,或为放射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踝脚板,其特征在于动踝脚龙骨的脚掌中部沿纵向有一从前端到中部的开口(5),将动踝脚龙骨分成左右两部分,沿中部开口( 的两侧为封闭面 O),中部为空心结构,垂直方向间隔有加强筋(3),动踝脚龙骨的外侧面为敞开面,前掌弹片(4)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与动踝脚龙骨(1)的左右两部分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踝脚板,其特征在于加强筋C3)为圆弧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踝脚板,其特征在于前掌弹片(4)呈U型,一端长,一端短,短的一端与动踝脚龙骨(1)的前端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踝脚板,其特征在于在动踝脚龙骨(1)脚心处的两侧各开有一个弹性孔(7)。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踝脚板,其特征在于弹性孔(7)从上到下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梯形的两侧边呈圆弧向中心收缩。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假肢,尤其涉及动踝脚板。本技术为一种动踝脚板,由动踝脚龙骨和前掌弹片组成,其结构要点在于动踝脚龙骨底部有一连接孔,在连接孔的前后两侧有浅槽,连接孔的深度大于浅槽。本技术通过在动踝脚龙骨底部增加一个连接孔,在脚板与注塑外壳之间形成互相包裹,连接孔的内角成锐角在浇注后形成楔形结构,使二者得以紧密连接,独特的分掌式结构及中空设计使动踝脚板具有一定的弹性,随着行走而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踝脚板,由动踝脚龙骨(1)和前掌弹片(4)组成,其特征在于:动踝脚龙骨(1)底部有一连接孔(6),在连接孔(6)的前后两侧有浅槽(8),连接孔(6)的深度大于浅槽(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建林思成林舒
申请(专利权)人:英中耐福建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3月02日 08:14
    脚板即脚掌,一般来说,女人的脚板比较男人都小,没有太多的老茧。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