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3242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定影装置变为升温过度状态的定影装置及其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转动的环状带的定影套筒(21)、与定影套筒(21)的外周面抵接的加压辊(31)、被配置在定影套筒(21)的内周侧里,介由定影套筒(21)与加压辊(31)抵接后形成夹持部的抵接部件(26)、对定影套筒(21)的圆周方向的规定领域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部(面状发热体(22)、发热支持部件(23))、轮带支持部件(32),在对应于定影套筒(21)的内周侧的所述加热机构部对定影套筒(21)加热的规定领域以外的领域的位置里,分别从定影套筒(21)的轴方向的两端部向内侧进入一定程度的位置处,在该定影装置(20)的冷期间不与定影套筒(21)接触,而在启动结束时,通过热变形后的所述加热机构部移动定影部件后,与定影套筒(21)接触后支持其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利用了包括该定影装置的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的FAX(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及其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一般考虑的是各种利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的过程是在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的表面里形成静电潜像,并通过显影剂的调色剂等来对感光体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后进行可视像化,再通过转印装置来将显影后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纸里后使其载置图像,通过使用加压加热的定影装置来对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在该定影装置中,由相向而对的辊或轮带或它们的组合所构成的定影部件以及加压部件抵接后形成夹持部,将记录纸夹入到该夹持部里,然后施加热和压力后来将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纸上。举例来说,公知的定影装置有将张架在多个辊部件里的定影带作为定影部件来使用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这种定影带的装置包括有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环状带)204、张架/支持定影带204的多个辊部件、设置在多个辊部件202、203中的一个辊部件202内部里的加热管201、加压辊(加压部件)205等(图12)。加热管介由辊部件来加热定影带。然后,被朝向形成在定影带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部里搬送的记录媒介上的调色剂像接受夹持部处的热和压力后被定影到记录媒介上(轮带定影方式)。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里使用的定影装置中,有这样一种定影装置,即具有与转动体的定影部件的内面进行滑动接触的固定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是将耐热性膜材(定影膜)213夹到作为发热体的陶瓷加热管211和作为加热部件的加压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N后,在定影夹持部N的膜材213和加压辊212之间导入需要进行图像定影的、 形成并载置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通过将其与膜材213 —起夹持搬送,在夹持部N 处,陶瓷加热管211的热就介由膜材213被施加到了被记录材料里,另外,还公开了通过定影夹持部N的加压力来将未定影调色剂像热压定影到被记录材料面里的膜材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图13)。该膜材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在能够采用陶瓷加热管及膜材等低热容量的部件来构成响应命令型(ondemand type)的装置的同时,只要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执行时,对作为热源的陶瓷加热管通电后使其发热至规定的定影温度即可,从而可以缩短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开启至可以进行图像形成的状态为止的等待时间(快速启动性),以及大幅降低待机时的消耗电力。另外,在专利文献3、4中,提案有这样一种图像定影装置,在设置表面为弹性变形可以转动的加热定影辊,和与加热定影辊在接触的同时可以移动的环状带(加压带),和以非转动状态被配置在环状带的内侧里,将环状带压接到加热定影辊里,使得记录纸通过环状带和加热定影辊之间的轮带夹持,同时还具有使得加热定影辊的表面弹性变形的加压垫,等构成的加压轮带方式的图像定影装置。根据该定影方式,下面的加压部件为轮带,并因为用纸与辊的接触面积增大,就大幅地提高了传热效率,在抑制能源消耗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小型化。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定影装置与使用定影辊的装置相比,在与装置的高速化相适应的预热时间(达到可以打印温度所需的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收到打印要求后,经过打印准备并进行打印动作至排纸结束的时间)的缩短化上存在着极限。对此,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定影装置因为低热容量化而能够缩短预热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还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存在着耐久性的问题和轮带温度稳定性的问题。即,热源的陶瓷加热管和轮带内面的滑动而导致耐磨损性的不足,长时间运行后,因重复的连续摩擦而造成内面变粗后导致摩擦阻力增大,引起轮带的移动不稳定,或者发生定影装置的驱动力矩增大等现象,其结果是形成图像的转印纸发生滑移后导致图像的偏离,或者是驱动齿轮所涉及的2增大后导致齿轮破损等问题的发生(课题1)。另外,在膜片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因为轮带是在夹持部处进行局部加热的,当转动的轮带回到夹持入口里时,轮带温度处于最冷的状态,(特别是在高速转动时)从而容易发生定影不良的问题(课题2)。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加压垫的表层里采用浸渍了 PTFE后作为低摩擦片材(片材状滑动摩擦材料)的玻璃纤维片材(浸渍PTFE玻璃纤维)后,来改善轮带内面和固定部件的滑动摩擦性的问题的方法。然而,在这种加压轮带方式的定影装置(专利文献3、4)中,因为定影辊的热容量大、升温慢,所以就存在着预热时间长的问题(课题 3)。对于上述课题1至3,在专利文献5中提案了这样一种定影装置,其通过设置配置在环状的定影带内周侧里大致呈管状的相对部件(金属传热体),和配置在相对部件的内周侧里对该相对部件进行加热的陶瓷加热管等的阻抗发热体,就能够对定影带全体进行加热,并缩短预热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同时还可以解决高速转动时的热量不足的问题。然而,因为是介由相对部件(金属传热体)来将阻抗发热体的热量传递到定影带里的的方式, 所以,对于缩短预热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来说并不充分。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H9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4407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力6四0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13984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3342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作为加热定影部件的手段的发热体不是对定影部件全体进行均勻加热, 而是对其一部分进行局部加热的定影装置中,在相当于发热体对定影部件加热的位置里, 支持发热体的发热体支持部件或引导定影部件的转动的转动支持部件会因热而变形,因此就会产生不能使定影部件在希望的位置(与发热体或转动支持部件的间距)里转动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设置轮带支持部件,即使发生热变形,也能够使得定影部件跟随该变形来防止定影装置变为升温过度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影部件,其为转动的环状轮带;加压部件,其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面抵接;抵接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里,介由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抵接后形成夹持部;加热机构部,其对所述定影部件的圆周方向的规定领域进行加热;轮带支持部件,在对应于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的所述加热机构部对所述定影部件加热的规定领域以外的领域的位置里,分别从所述定影部件的轴方向的两端部向内侧进入一定程度的位置处,在该定影装置的冷期间不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而在启动结束时,通过热变形后的所述加热机构部移动定影部件后,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后支持其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影部件,其为转动的环状轮带;加压部件,其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面抵接;抵接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里,介由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抵接后形成夹持部;加热机构部,其对所述定影部件的圆周方向的规定领域进行加热;轮带支持部件,在对应于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的所述加热机构部对所述定影部件加热的规定领域以外的领域的位置里,分别从所述定影部件的轴方向的两端部向内侧进入一定程度的位置处,至少是在该定影装置的启动结束时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后,在控制与所述定影部件的接触面压的变化的同时对其转动进行支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影部件,其为转动的环状轮带;加压部件,其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面抵接;抵接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里,介由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抵接后形成夹持部;加热机构部,其对所述定影部件的圆周方向的规定领域进行加热;轮带支持部件,在对应于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的所述加热机构部对所述定影部件加热的规定领域以外的领域的位置里,分别从所述定影部件的轴方向的两端部向内侧进入一定程度的位置处,在该定影装置的冷期间不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而在启动结束时,通过热变形后的所述加热机构部移动定影部件后,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后支持其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田哲生吉川政昭石井贤治吉永洋岩谷直毅山口嘉纪池渊丰藤本一平瀬下卓弥今田高广长谷岳诚下川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