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061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零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数码相机导光板。其包括出光面、入光面和反射膜,出光面位于入光面上部,与入光面平行,反射膜位于入光面底部,入光面上设有灯孔,出光面上设有凹坑和环形槽。凹坑位于出光面的中央,环形槽以凹坑为圆心,环绕在出光面上。将光源直接设置在入光面,改传统的侧光式为直射式,并在出光面上设置截面为梯形的环形槽,若干光源均匀分布在环形槽底部,便可将光线聚集在出光面上,从而大大减少光的损伤,提高出光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零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数码相机导光板
技术介绍
导光板主要应用在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器中,如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数码相机等,现有的导光板由反射膜、板体、扩散片和棱镜片组成,入射光源采用侧光式,此结构不但增大了导光板的体积,光源出光率低,而且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导光板体积大,生产成本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码相机导光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码相机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入光面和反射膜,出光面位于入光面上部,与入光面平行,反射膜位于入光面底部,入光面上设有灯孔,出光面上设有凹坑和环形槽。凹坑位于出光面的中央,环形槽以凹坑为圆心,环绕在出光面上。凹坑和环形槽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灯孔均勻分布在凹坑和环形槽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光源直接设置在入光面,改传统的侧光式为直射式, 并在出光面上设置截面为梯形的环形槽,若干光源均勻分布在环形槽底部,便可将光线聚集在出光面上,从而大大减少光的损伤,提高出光率,同时也减小了导光板的整体体积,降低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出光面,2.入光面,3.反射膜,4.灯孔,5.凹坑,6.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一种数码相机导光板,包括出光面1、入光面2和反射膜3,出光面1位于入光面2上部,与入光面2平行,反射膜3位于入光面2底部,入光面 2上设有灯孔4,出光面1上设有凹坑5和环形槽6。凹坑5位于出光面2的中央,环形槽6 以凹坑5为圆心,环绕在出光面2上。凹坑5和环形槽6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灯孔 4均勻分布在凹坑5和环形槽6底部。入光面2上设有灯孔4,将光源安装在灯孔4内,变侧光式为直射式,光线直接射向出光面,大大提高光使用率;凹坑5与环形槽6组合,可使光的发散更均勻;凹坑5和环形槽6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可起到更好的聚光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数码相机导光板,包括出光面(1)、入光面(2)和反射膜(3),出光面(1)位于入光面(2)上部,与入光面(2)平行,反射膜(3)位于入光面(2)底部,其特征是入光面(2) 上设有灯孔(4),出光面(1)上设有凹坑(5)和环形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导光板,其特征是凹坑(5)位于出光面(1)的中央,环形槽(6)以凹坑(5)为圆心,环绕在出光面(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导光板,其特征是凹坑(5)和环形槽(6)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导光板,其特征是灯孔(4)均勻分布在凹坑(5)和环形槽(6)底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子零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数码相机导光板。其包括出光面、入光面和反射膜,出光面位于入光面上部,与入光面平行,反射膜位于入光面底部,入光面上设有灯孔,出光面上设有凹坑和环形槽。凹坑位于出光面的中央,环形槽以凹坑为圆心,环绕在出光面上。将光源直接设置在入光面,改传统的侧光式为直射式,并在出光面上设置截面为梯形的环形槽,若干光源均匀分布在环形槽底部,便可将光线聚集在出光面上,从而大大减少光的损伤,提高出光率。文档编号G02B5/02GK202008539SQ20112005490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专利技术者陆金发 申请人:常州市欧密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码相机导光板,包括出光面(1)、入光面(2)和反射膜(3),出光面(1)位于入光面(2)上部,与入光面(2)平行,反射膜(3)位于入光面(2)底部,其特征是:入光面(2)上设有灯孔(4),出光面(1)上设有凹坑(5)和环形槽(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金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欧密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