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0477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结构,它包括线圈、定子齿环和定子轭环,所述的定子轭环套接于定子齿环上,所述的定子轭环由若干轭片组合成轭叠片组,在轭叠片组的两侧还设置有与轭片大小一致的轭加强片;所述的定子齿环由若干齿片组合成齿片组,所述的齿盘设置有凸出的齿,在齿片组的两侧设置有与齿盘大小一致的齿盘加强片,齿盘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槽口,线圈安装在齿片组的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结构具有槽满率高、嵌线方便、不影响电磁感应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直流无刷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制造中需要在的定子结构上嵌线,如图1、图2所示,为现有的定子结构示意图。现有的定子结构一般对金属圈一次冲压形成轭部30和齿部40,然后在两齿部之间形成的槽口内嵌线圈3。现有的安装方式需要在齿部40之间进行,作业极不方便,通常都是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是电机制造的极需解决的问题。对于低难度的电机,也有采用机械嵌线的,但都是以降低槽形面积的利用率为代价的,能嵌入的铜线数量大大减少,因而降低了电机的功率体比,从而使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受到阴碍。不在内圆上嵌线行吗?于是上世纪末,国外出现了一种“桥式定子电机”,将电机定子内圆上的槽口封闭而在外圆上的齿槽中绕线,从而简化了嵌线工艺。随后在国内有人开始制作类似电机,然而由于槽口闭合对电磁感应的屏蔽作用,使得同等线圈条件下电机的输出转矩大打折扣,功率大为降低,因而使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槽满率、嵌线方便、不影响电磁感应的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出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结构,包括线圈、定子齿环和定子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结构,包括线圈(3)、定子齿环(2)和定子轭环(1),所述的定子轭环(1)套接于定子齿环(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轭环(1)由若干轭片(11)组合成轭叠片组(100),在轭叠片组(100)的两侧还设置有与轭片(11)内外径大小一致的轭加强片(12);所述的定子齿环(2)由若干齿盘(21)组合成齿片组(200),所述的齿盘(21)设置有凸出的齿(23),在齿片组(200)的两侧设置有与齿盘(21)大小一致的齿盘加强片(24),齿盘(2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槽口(22),线圈(3)安装在齿片组(200)的齿(2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福兴
申请(专利权)人:宏佳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