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片自动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564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圆片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机架、移动小车、升降机构,其中机架包括有固定架、固定在固定架上端的上导轨和固定在固定架下端的下导轨、位于两条平行的上导轨之间的齿条,固定架的一端设有安装孔,移动小车包括车架、固定在车架上的上滑轮构件及下滑轮构件、承载板、电机及齿轮,移动小车通过上滑轮构件和下滑轮构件与机架的上导轨和下导轨分别连接,电机固定在移动小车上,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齿轮与机架上的齿条啮合,用于放置堆垛的圆片的承载板装设在车架的上表面,能沿安装孔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固定在机架上所设的安装孔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片自动上料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在冲压自动生产线特别是高速气动生产线中能实现圆片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的圆片自动提升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的很多产品,如锅体、餐具等均为冲压产品,其一般工艺过程为圆片落料——上料——涂油——冲压拉伸——第一次切边——拉伸成形——第二次切边——卷边——压印,而我国大部分工厂均采用各冲压工序用单一简单模在单一普通压力机上进行生产,工件和成品的上下料均靠工人手工操作,这种生产方式虽然具有所用设备均为通用设备,设备投资不大,生产方式灵活,但缺点是生产场地要求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冲压生产属于高危险作业,容易出现工伤事故,因此推行由几台通用压力机组成,工序之间用送料机构传送冲压件的自动生产线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圆片自动上料机构正是为了解决自动生产线中圆片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问题,以使得生产线能不间断的连续工作。中国专利ZL200720102410.2、ZL200820091107.1和ZL200920090264.5等公布了一些列相关的自动上料机构,这些机构虽然可以代替人工完成上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但这些机构实际上为一个简易的机械手,只完成工件的自动上料这一传递工件的工作,速度较为缓慢,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圆片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在高速气动生产线中,能够实现圆片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使得生产线能够不间断的连续高速工作,大大提高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和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圆片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有机架、用于将堆垛的圆片送至升降机构上的移动小车、用于将堆垛的圆片送至装配工位的升降机构,其中机架包括有固定架、固定在固定架上端的两条平行的上导轨和固定在固定架下端的两条平行的下导轨、位于两条平行的上导轨之间的齿条,固定架的一端设有安装孔,移动小车包括有车架、固定在车架上的四组上滑轮构件及四组下滑轮构件、承载板、电机及齿轮,移动小车通过上滑轮构件和下滑轮构件与机架的上导轨和下导轨分别连接,电机固定在移动小车上,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齿轮与机架上的齿条啮合,用于放置堆垛的圆片的承载板装设在车架的上表面,能沿安装孔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固定在机架上所设的安装孔上。上述升降机构包括有涡轮蜗杆升降机构及升降盘,其中涡轮蜗杆升降机构的涡轮与涡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涡轮蜗杆升降机构的蜗杆穿设在机架所设的安装孔上,升降盘装设在涡轮蜗杆升降机构的蜗杆上。上述涡轮蜗杆升降机构的蜗杆两侧还设有互相平行的直线导轨,升降盘的中部与蜗杆连接,升降盘的两侧与互相平行的直线导轨连接。-->上述承载板上设有凹形缺口,上述升降盘设有与凹形缺口相互互补,工作时能完全配合的凸形缺口。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承载板的凹形缺口与升降盘的凸形缺口相互互补的结构,因此,在上料时,移动小车上堆垛的圆片可以方便地传输到升降机构上,当升降机构往上输送圆片时,移动小车能快速回到初始位置重新堆垛圆片,以保证升降机构上的圆片上料完时能及时补充新堆垛的圆片,实现圆片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充分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的透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的机架透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的移动小车透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的升降机构透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中移动小车在初始位置堆垛满圆片4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中移动小车把堆垛满地圆片送往升降机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中升降机构在上料时,移动小车退回初始位置时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中升降机构在上料时移动小车退回初始位置重新堆垛圆片的示意图。图中:1.机架,11.固定架,12.齿条,13.上导轨,14.下导轨,15.安装孔, 2.移动小车,21.车架,22.上滑轮构件,23.下滑轮构件,24.承载板,25.电机,26.齿轮,27.凹形缺口,3.升降机构,31.涡轮蜗杆丝杆升降机构,32.直线导轨,33.升降盘,34.凸形缺口,4.圆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圆片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有机架1、用于将堆垛的圆片4送至升降机构3上的移动小车2、用于将堆垛的圆片4送至装配工位的升降机构3,其中机架1包括有固定架11、固定在固定架11上端的两条平行的上导轨13和固定在固定架11下端的两条平行的下导轨14、位于两条平行的上导轨13之间的齿条12,固定架11的一端设有安装孔15,移动小车2包括有车架21、固定在车架21上的四组上滑轮构件22及四组下滑轮构件23、承载板24、电机25及齿轮26,移动小车2通过上滑轮构件22和下滑轮构件23与机架1的上导轨13和下导轨14分别连接,电机25固定在移动小车2上,齿轮26与电机25的输出轴连接,且齿轮26与机架1上的齿条12啮合,用于放置堆垛的圆片4的承载板24装设在车架21的上表面,能沿安装孔15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3固定在机架1上所设的安装孔15上。-->本实施例中,上述升降机构3包括有涡轮蜗杆升降机构31及升降盘33,其中涡轮蜗杆升降机构31的涡轮与涡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涡轮蜗杆升降机构31的蜗杆穿设在机架1所设的安装孔15上,升降盘33装设在涡轮蜗杆升降机构31的蜗杆上。此外,上述涡轮蜗杆升降机构31的蜗杆两侧还设有互相平行的直线导轨32,升降盘33的中部与蜗杆连接,升降盘33的两侧与互相平行的直线导轨32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承载板24上设有凹形缺口27,上述升降盘33设有与凹形缺口27相互互补,工作时能完全配合的凸形缺口34。从图1可知,本专利技术工作时,由于齿轮26与电机25的输出轴连接,且齿轮26与机架1上的齿条12啮合,故当电机25转动时,带动齿轮26转动,齿轮26与齿条12啮合,故通过电机25、齿轮26、齿条12能使移动小车2移动至升降机构3前与升降机构3互相配合,此外,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承载板24的凹形缺口27与升降盘33的凸形缺口34相互互补的结构,因此,在上料时,移动小车2上堆垛的圆片4可以方便地传输到升降机构3上,当升降机构3往上输送圆片4时,移动小车2能快速回到初始位置重新堆垛圆片4,以保证升降机构3上的圆片4上料完时能及时补充新堆垛的圆片4,实现圆片4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图5给出了移动小车2在初始位置堆垛满圆片4的状况,图6给出了移动小车2把堆垛满地圆片4送往升降机构3的状况,图7给出了升降机构3在上料时,移动小车2退回初始位置时的情况,图8给出了升降机构3在上料时移动小车2退回初始位置重新堆垛圆片4的情况。从实施例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充分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片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1)、用于将堆垛的圆片(4)送至升降机构(3)上的移动小车(2)、用于将堆垛的圆片(4)送至装配工位的升降机构(3),其中机架(1)包括有固定架(11)、固定在固定架(11)上端的两条平行的上导轨(13)和固定在固定架(11)下端的两条平行的下导轨(14)、位于两条平行的上导轨(13)之间的齿条(12),固定架(11)一端设有安装孔(15),移动小车(2)包括有车架(21)、固定在车架(21)上的四组上滑轮构件(22)及四组下滑轮构件(23)、承载板(24)、电机(25)及齿轮(26),移动小车(2)通过上滑轮构件(22)和下滑轮构件(23)与机架(1)的上导轨(13)和下导轨(14)分别连接,电机(25)固定在移动小车(2)上,齿轮(26)与电机(25)的输出轴连接,且齿轮(26)与机架(1)上的齿条(12)啮合,用于放置堆垛的圆片(4)的承载板(24)装设在车架(21)的上表面,能沿安装孔(15)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3)固定在机架(1)上所设的安装孔(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片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1)、用于将堆垛的圆片(4)送至升降机构(3)上的移动小车(2)、用于将堆垛的圆片(4)送至装配工位的升降机构(3),其中机架(1)包括有固定架(11)、固定在固定架(11)上端的两条平行的上导轨(13)和固定在固定架(11)下端的两条平行的下导轨(14)、位于两条平行的上导轨(13)之间的齿条(12),固定架(11)一端设有安装孔(15),移动小车(2)包括有车架(21)、固定在车架(21)上的四组上滑轮构件(22)及四组下滑轮构件(23)、承载板(24)、电机(25)及齿轮(26),移动小车(2)通过上滑轮构件(22)和下滑轮构件(23)与机架(1)的上导轨(13)和下导轨(14)分别连接,电机(25)固定在移动小车(2)上,齿轮(26)与电机(25)的输出轴连接,且齿轮(26)与机架(1)上的齿条(12)啮合,用于放置堆垛的圆片(4)的承载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潘继生陈益民黎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