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光学元件、窗材料、房屋隔断构件及日照遮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4325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光学元件、窗材料、房屋隔断构件和日照遮蔽装置,其中,该光学元件具有:第一光学层;波长选择反射层;以及第二光学层。该波长选择反射层包括至少五层高折射率层和至少五层金属层,这两者交替进行层压。当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厚度L为80nm时,金属层整体的光学厚度与高折射率层整体的光学厚度之比α、以及第三高折射率层的光学厚度与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光学厚度之比β包含在第一区域中;当厚度L为90nm时,该比α和β包含在第二区域中;并且当厚度L为80nm至90nm时,该比α和β包含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从这些区域得到的直线所包围的空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元件、窗材料、房屋隔断构件(fitting)和日照遮蔽装置,其中每一种均可以抑制色调变化。
技术介绍
近几年,摩天大楼或高层房屋的建筑玻璃和车辆的窗玻璃已越来越多地设置有吸收或反射一些日光的层。上述玻璃作为一种节能措施,目的是防止全球变暖,旨在通过当从太阳发射的光能透过窗户进入室内空间时增加室内温度,而减小空调系统的负荷。从日光发射的光能主要包括波长范围在380nm至780nm的可见区域中的光和波长范围在780nm至 2100nm的近红外区域中的光。特别地,因为与人的可见性无关,所以窗户在780nm至2100nm 的波长范围(即,近红外区域)内的透射性是决定窗户是否具有高透明性和高隔热性的重要因素。作为用于在可见区域内保持透明性的同时遮蔽近红外光的方法,例如,可提及为窗玻璃设置在近红外区域中具有高反射率的光学元件的方法。关于此方法,披露了一种将光学多层膜用作反射层的技术(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152773 号)。然而,由于该类型的反射层设置在平坦膜或窗玻璃中,所以仅可以执行入射日光的镜面反射。因此,来自天空并经镜面反射的光到达另一个室外建筑或地面,然后经过吸收转换为热量,从而使得环境温度升高。因此,在上述反射层附至所有窗户的建筑周围,会发生各种问题,即,例如,由于发生了温度的局部升高,在市区发生了热岛现象(heat island phenomenon),并且草坪仅在照射有反射光的区域内无法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迄今,已通过在平板上形成多层膜而设计了热射线遮蔽膜。当通过该现有方法设计多层膜时,由于多层膜的至少一个界面的折射率和在该界面上入射的光的入射角发生变化,所以所设计的光谱与最佳值有偏差,并且色调不利地变化为具有蓝色或红色。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光学元件、窗材料、房屋隔断构件和日照遮蔽装置,其中的每一种均可以抑制由于入射角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色调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层,具有光出射面; 波长选择反射层,设置在第一光学层上;以及第二光学层,设置在波长选择反射层上并具有光入射面。在该光学元件中,波长选择反射层具有包括至少五层的结构,其中,高折射率层和金属层交替进行层压,当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为SOnm时,金属层整体的光学膜厚与高折射率层整体的光学膜厚之比α、以及从第一光学层侧或第二光学层侧起的第三高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与从该侧起的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之比β包含在以下式 (1)至围成的第一区域中;当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为90nm时,该比α和该比β包含在以下式( 至(8)围成的第二区域中;并且当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在SOnm至90nm的范围内时,该比α和该比β包含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以下式(9)至(12)所包围的空间中。α = -0. 0004 β'+0. 0053 β +0. 0065.·· (1)α = -1Χ1(Γ5 β2+0. 0007 β +0. 0066·· (2)α = -1Χ1(Γ5 β2+0. 0005 β +0. 0119·· (3)α = 0. 012114..(4)α = -0. 0002 β+0. 0039 β +0. 0087.·· (5)α = -3Χ1(Γ5β2+0. 0014 β +0. 0038·· (6)α = -2Χ1(Γ5β2+0. 0006 β +0. 0112·· (7)α = 0. 010589..(8)(β -0· 5)/0. 67 ==(α -0. 01059)/0.00152478 ==(90-D/10...(9)(β -5. 5)/3. 75 ==(α -0. 01059)/0.00152478 ==(90-D/10...(10)(β -10. 4)/10. 6=(α -0. 01516)/0 00067768=(90-D/10.·· (11)(β -0· 8)/0. 45 ==(α -0. 01161)/0.0008471 =(90-D/1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层,具有光出射面;波长选择反射层,设置在第一光学层上;以及第二光学层,设置在波长选择反射层上并具有光入射面。在该光学元件中,波长选择反射层具有包括至少五层的结构,其中,高折射率层和金属层交替进行层压,当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为90nm时,金属层整体的光学膜厚与高折射率层整体的光学膜厚之比α、以及从第一光学层侧或第二光学层侧起的第三高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与从该侧起的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之比β包含在以下式(5)至(8)围成的第一区域中;当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为IOOnm时,该比α和该比β包含在以下式(1 至(16)围成的第二区域中;并且当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在90nm至IOOnm的范围内时,该比α和该比β包含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以下式(17)至00)所包围的空间中。α = -0. 0002 β ‘!+0. 0039 β +0. 0087. ·.(5)α = -3Χ1(Γ5β:2+0. 0014 β +0. 0038...(6)α = -2Χ1(Γ5β:2+0. 0006 β +0. 0112...(7)α = 0. 010589..,· (8)α = -0. 0002 β ‘!+0. 0055 β +0. 0057. ·.(13)α = -0. 0002 β ‘!+0. 0045 β -0. 0067...(14)α = -4Χ1(Γ5β:2+0. 001 β +0. 0099...(15)α = 0. 009403..,· (16)(0· 7-β )/0. 2 =(α -0. 0094)/0. 00118594=(100-L)/10... (17)(β-4. 4)/1. 1 =(α -0. 0094)/0. 00118594=(100-L)/10. . . (18)(β -6. 5)/3. 9 =(α -0. 01432)/0. 0008471=(100-L)/10... (19)(1-β)/0·2 =(α -0· 01093)/0. 00067768 ==(100-L)/10...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种光学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层,具有光出射面;波长选择反射层,设置在第一光学层上;以及第二光学层,设置在波长选择反射层上并具有光入射面。在该光学元件中,波长选择反射层具有包括至少五层的结构,其中,高折射率层和金属层交替进行层压,当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为IOOnm时,金属层整体的光学膜厚与高折射率层整体的光学膜厚之比α、以及从第一光学层侧或第二光学层侧起的第三高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与从该侧起的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之比β包含在以下式(13)至(16)围成的第一区域中;当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为120nm时, 该比α和该比β包含在以下式至04)围成的第二区域中;并且当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在IOOnm至120nm的范围内时,该比α和该比β包含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以下式05)至08)所包围的空间中。α = -0. 0002 β ‘!+0. 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层,具有光出射面;波长选择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层上;第二光学层,设置在所述波长选择反射层上并具有光入射面;其中,所述波长选择反射层具有包括至少五层的结构,其中,高折射率层和金属层交替进行层压;当所述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为80nm时,所述金属层整体的光学膜厚与所述高折射率层整体的光学膜厚之比α、以及从所述第一光学层侧或所述第二光学层侧起的第三高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与从该侧起的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之比β包含在以下式(1)至(4)围成的第一区域中;当所述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为90nm时,所述比α和所述比β包含在以下式(5)至(8)围成的第二区域中;当所述波长选择反射层整体的几何膜厚L在80nm至90nm的范围内时,所述比α和所述比β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以及以下式(9)至(12)所包围的空间中;α=0.0004β2+0.0053β+0.0065...(1)α=1×10-5β2+0.0007β+0.0066...(2)α=1×10-5β2+0.0005β+0.0119...(3)α=0.012114...(4)α=0.0002β2+0.0039β+0.0087...(5)α=3×10-5β2+0.0014β+0.0038...(6)α=2×10-5β2+0.0006β+0.0112...(7)α=0.010589...(8)(β0.5)/0.67=(α0.01059)/0.00152478=(90-L)/10...(9)(β-5.5)/3.75=(α-0.01059)/0.00152478=(90-L)/10...(10)(β10.4)/10.6=(α0.01516)/0.00067768=(90-L)/10...(11)(β-0.8)/0.45=(α-0.01161)/0.0008471=(90-L)/10...(1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真树榎本正吉田宽则长浜勉谷田部透影山正光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