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148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光柱结构,包含第一导光柱单元、第二导光柱单元、连接单元以及卡固单元;该第一导光柱单元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入光部与一第一出光部;该第二导光柱单元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二入光部与一第二出光部;连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一导光柱单元与该第二导光柱单元之间;卡固单元自该连接单元延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光柱结构是独立成对,在组装时并不会受到连接器壳体间的公差影响,因此组装较为容易。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光柱结构组合于并联的多对连接器壳体时,不同对的导光柱不会互相干扰,使得导光柱所传送的光信号更容易被使用者所判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柱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独立成对的导光柱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设置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于连接器周围,藉以显示连接器的工作状态,请参见图1与图2,图1为现有技术的导光柱结构,图2 为现有技术的导光柱与连接器壳体结合的示意图。现有技术的导光柱结构是由多对导光柱 11与12所组成,导光柱11是包含导光柱单元111与导光柱单元112,且导光柱单元111与导光柱单元112是通过连接单元113连接成对;导光柱12是包含导光柱单元121与导光柱单元122,且导光柱单元121与导光柱单元122是通过连接单元123连接成对;最后,导光柱11与导光柱12再通过连接单元13并排连接。然而,此一导光柱结构存在多个缺点,第一是连接器壳体21与22之间常会存在公差,当连接器壳体越多时,所累积的公差就越大,因此现有技术的导光柱结构在与连接器壳体21与22结合时,常会发生组装不易甚至无法组装的窘境。除此之外,由于导光柱11与导光柱12之间会以连接单元13连接,因此导光柱11 与导光柱12所传递的光信号,会互相产生干扰,严重时还会使使用者误判连接器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与目的缘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立成对的导光柱结构,以避免不同对的导光柱在传递光信号时互相干扰。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一种导光柱结构,包含一第一导光柱单元,该第一导光柱单元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入光部与一第一出光部;一第二导光柱单元,该第二导光柱单元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二入光部与一第二出光部;至少一连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一导光柱单元与该第二导光柱单元之间;以及一卡固单元,自该连接单元延伸出。于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卡固单元自该连接单元分叉延伸出两柱体, 且各柱体的尾端各具有一扣块。于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光柱单元与该第二导光柱单元均为L 形导光柱。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相较于现有的导光柱结构,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是独立成对,在组装时并不会受到连接器壳体间的公差影响,因此组装较为容易。另外,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组合于并联的多对连接器壳体时,不同对的导光柱不会互相干扰,使得导光柱所传送的光信号更容易被使用者所判读。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导光柱结构;图2为现有技术的导光柱与连接器壳体结合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与连接器组合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导光柱11导光柱单元111导光柱单元112连接单元113导光柱12导光柱单元121导光柱单元122连接单元123连接单元13连接器壳体21、22第一导光柱单元31第一入光部311第一出光部312第二导光柱单元32第二入光部321第二出光部322连接单元33卡固单元;34连接器41卡固部4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关于一种导光柱结构,尤指一种独立成对的导光柱结构。以下兹列举一较佳实施例以说明本技术,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此仅为一举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技术本身。有关此较佳实施例的内容详述如下。请参见图3与图4,图3为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与连接器组合的示意图。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是包含第一导光柱单元31、4第二导光柱单元32、连接单元33以及卡固单元34。第一导光柱单元31的两端是分别为一第一入光部311与一第一出光部312 ;第二导光柱单元32的两端是分别为一第二入光部321与一第二出光部322 ;其中,第一导光柱单元31与第二导光柱单元3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端视欲组合的联接器形状而定,如图 3与图4中所示的L型导光柱单元即为其中一种举例。连接单元33是连接于该第一导光柱单元31与该第二导光柱单元32之间;卡固单元34是自该连接单元33延伸出;其中,导光柱结构可以具有不只一个连接单元33,而卡固单元34也可以具有不只一个。当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与连接器41组合时,连接器可以对应卡固单元34设置至少一个卡固部411,当然卡固部411与卡固单元34的形状以及卡固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在此不并多做限制,如图3与图4中所示仅为其中一种举例,卡固单元34是自该连接单元33分叉延伸出两柱体,且各柱体的尾端各具有一扣块,在导光柱结构与连接器41结合时,上述的扣块即可卡固于卡固部411。于导光柱结构与连接器41组合完成之后,即可于第一入光部311与第二入光部 321处设置LED,当LED发光时,即可通过所对应的第一导光柱单元31或第二导光柱单元32 传递光信号至第一出光部312或第二出光部322。综合以上所述,相较于现有的导光柱结构,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是独立成对, 在组装时并不会受到连接器壳体或连接器间的公差影响,因此组装较为容易。另外,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组合于并联的多对连接器壳体或联接器时,不同对的导光柱并不会互相干扰,使得导光柱所传送的光信号更容易被使用者所判读。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导光柱单元,该第一导光柱单元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入光部与一第一出光部; 一第二导光柱单元,该第二导光柱单元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二入光部与一第二出光部; 至少一连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一导光柱单元与该第二导光柱单元之间;以及一卡固单元,自该连接单元延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固单元自该连接单元分叉延伸出两柱体,且各柱体的尾端各具有一扣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柱单元与该第二导光柱单元均为L形导光柱。专利摘要一种导光柱结构,包含第一导光柱单元、第二导光柱单元、连接单元以及卡固单元;该第一导光柱单元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入光部与一第一出光部;该第二导光柱单元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二入光部与一第二出光部;连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一导光柱单元与该第二导光柱单元之间;卡固单元自该连接单元延伸出。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是独立成对,在组装时并不会受到连接器壳体间的公差影响,因此组装较为容易。另外,本技术的导光柱结构组合于并联的多对连接器壳体时,不同对的导光柱不会互相干扰,使得导光柱所传送的光信号更容易被使用者所判读。文档编号F21V8/00GK201983197SQ20112003701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李国基, 林景皇 申请人: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导光柱单元,该第一导光柱单元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入光部与一第一出光部;一第二导光柱单元,该第二导光柱单元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二入光部与一第二出光部;至少一连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一导光柱单元与该第二导光柱单元之间;以及一卡固单元,自该连接单元延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基林景皇
申请(专利权)人: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KY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