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薄膜、透明发热体、图案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662027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电性薄膜、透明发热体、图案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导电性薄膜(10)具备多个导电部(14)和多个开口部(16)。导电部(14)具备主线路图案(22)和多个副线路(24),主线路图案(22)由沿第1方向形成的多个波状线路(20)在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排列而成,多个副线路(24)将相邻的波状线路(20)间电连接,由波状线路(20)和副线路(24)划分的部分构成开口部(16),主线路图案(22)中,构成各波状线路的波状线的至少周期是不规则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性薄膜、具备该导电性薄膜的透明发热体、适于形成导电性薄膜的布线图案的图案形成方法、和记录有图案形成程序的记录介质,该导电性薄膜能够用作车辆的除霜装置(defroster)、车窗玻璃等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流过电流发热而作为发热片发挥功能,另外,还能够用作触摸屏用电极、无机EL元件、有机EL元件或太阳能电池的电极。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要求视觉识别性和电磁波的屏蔽性的窗而优选的乘用移动体用窗,例如提出了日本特开2009-137455号公报中记载的窗。该窗设置有网孔层,该网孔层中,以格子状反复配置有缺失圆的一部分的圆弧状的、具有导电性的线材,具有所述圆弧状的线材的端部与相邻的圆弧状的线材的中央部附近连接的形状的布线图案。即,日本特开 2009-137455号公报中记载的网孔层以具有规则性的布线图案形成。另外,作为在导电性薄膜上形成的布线图案,可以举出沿一个方向形成线材的、 在一维方向具有成分的图案(参见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113757号公报);沿一个方向、和另一方向(与上述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线材的、在二维方向具有成分的不规则的图案(参见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113758号公报)。然而,在将布线图案设置于例如车辆的车窗玻璃时,至少需要注意衍射像的扩展、 断线、布线的视觉识别性这三点。即,在将布线图案设置于例如车辆的车窗玻璃时,在二维方向具有成分的图案产生的光的衍射像以具有二维扩展的方式进行分布(衍射像的扩展)。对于在一维方向具有成分的图案而言,在作为发热体设置于车辆的车窗玻璃时,存在断线所引起的面内的发热不均恶化的影响(断线)。在二维方向具有成分的图案中,布线所具有的不规则性变强,布线图案变得容易视觉识别,即,存在布线视觉识别性显著变差的问题(布线视觉识别性)。上述的日本特开2009-137455号公报为在二维方向具有成分的具备规则性的布线图案,因此在应用于车辆的车窗玻璃时,光源和布线图案引起的衍射像的扩展成为问题。 另外,还存在显著产生规则的图案所导致的干涉条纹的问题。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113757号公报为在一维方向具有成分的布线图案,因此在作为设置于车辆的车窗玻璃的发热体应用时,存在无法避免线材的断线所致的发热量的不均勻性的问题。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113758号公报为在二维方向具有成分的不规则的布线图案,因此布线图案非常显眼,存在布线视觉识别性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些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性薄膜和透明发热体以及能够形成所述导电性薄膜的布线图案的图案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该导电性薄膜能够消除衍射像的扩展、断线、布线视觉识别性的问题,在通过流过电流而作为发热片使用时, 能够提高发热效率,同时能够防止车辆用灯具或户外灯等引起的光的炫目,适合用于车辆的车窗玻璃等。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性薄膜以及能够形成该导电性薄膜的布线图案的图案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该导电性薄膜在作为触摸屏用电极、无机EL元件或有机EL元件的电极使用时,能够防止背光引起的炫目等。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性薄膜以及能够形成该导电性薄膜的布线图案的图案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该导电性薄膜在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使用时,能够作为电磁波屏蔽膜发挥功能,此外,能够将表面电阻保持为较低,能够防止发电效率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涉及的导电性薄膜为具备多个导电部和多个开口部的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具备主线路图案和多个副线路,该主线路图案由沿第 1方向形成的多个波状线路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排列而成,该多个副线路将相邻的波状线路间电连接,由所述波状线路和所述副线路划分的部分构成所述开口部,所述主线路图案中,构成各所述波状线路的波状线的至少周期是不规则的。由此,首先,虽然是在二维方向具有成分的布线图案,但由于在一维方向具有成分的波状线路存在不规则性,因此能够将衍射像的扩展抑制为一维的扩展,此外,还能够使干涉条纹变得不鲜明。另外,由于想要在相邻的波状线路间将多个副线路电连接,因此即使一部分产生断线,也能够抑制发热不均的影响。而且,具有不规则性的是沿第1方向形成的波状线路,因此布线图案显眼的情况消失,能够使布线视觉识别性变得良好。即,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消除衍射像的扩展、断线、布线视觉识别性的问题。其结果,在通过流过电流而作为发热片使用时,能够提高发热效率,同时能够防止车辆用灯具或户外灯等引起的光的炫目,适合用于车辆的车窗玻璃等。还能够降低断线导致的车窗玻璃的更换次数,能够有助于使用者降低运行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在作为触摸屏用电极、无机EL元件或有机EL元件的电极使用时, 能够防止背光引起的炫目等。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在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使用时,能够作为电磁波屏蔽膜发挥功能,此外,能够将表面电阻保持得较低,能够防止发电效率的降低。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路图案中,构成各波状线路的波状线的至少所述周期和振幅分别是不规则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路图案中,相邻的波状线路间的间隔也是不规则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一个波状线路中的所述波状线的振幅的最大值为该一个波状线路和与该一个波状线路相邻的另一个波状线路间的间隔的1/2 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构成各波状线路的波状线分别按照半周期被赋予了不规则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路图案中,各波状线路的线宽也是不规则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各副线路沿所述第2方向形成为直线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被相邻的波状线路的各中心线、和该相邻的波状线路间的相邻的副线路的各中心线围成的封闭区域的形状是四边形,所述封闭区域具有排列多个的形态。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封闭区域的面积大致相同。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封闭区域的周长大致相同。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设第1边的长度为Li、设第2边的长度为L2时,所述第1边的长度Ll与所述第2边的长度L2之比(L1/L2)为5以上,其中, 该第1边基于构成所述封闭区域的波状线路的中心线,该第2边基于构成所述封闭区域的副线路的中心线。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状线路的线宽与所述副线路的线宽不同。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状线路的线宽和所述副线路的线宽为IOOy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波状线路间的间隔为 1000 μ m 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涉及的透明发热体的特征在于,其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涉及的导电性薄膜。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涉及的图案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该图案形成方法使用计算机来形成构成导电性薄膜中的导电部的布线图案,所述导电性薄膜在透明薄膜基材上具备导电部和开口部,所述导电部具备主线路图案和多个副线路,主线路图案由沿第1 方向形成的多个波状线路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排列而成,多个副线路将相邻的波状线路间电连接,该图案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初始函数的步骤;第1步骤, 该步骤在对所述初始函数的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透明薄膜基材上具备导电部和开口部的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具备主线路图案和多个副线路,该主线路图案由沿第1方向形成的多个波状线路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排列而成,该多个副线路将相邻的波状线路间电连接,由所述波状线路和所述副线路划分的部分构成所述开口部,在所述主线路图案中,构成各所述波状线路的波状线至少周期是不规则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见一央磴秀康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