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二平专利>正文

一种罐装食品加热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013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罐装食品加热罐,包括:罐体;上隔板、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且将所述罐体内部分割为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用于放置需加热的食品,所述中腔室用于放置生石灰,所述下腔室用于放置水;开启针,针头朝向所述下隔板,另一端与所述罐体底面固定,用于顶开所述下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利用罐体内的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能来加热罐体内的食品,由于生石灰与水所在的腔室与罐体是一个整体,便于携带,需要加热时无需其它设备,操作步骤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罐装食品罐,尤其是一种罐装食品加热罐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罐装食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罐装食品便于携带且储存时间长,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也为长途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方便。但食用罐装食品通常是未经加热即食用,尤其是在野外,由于条件限制,很难给食品加热。而要想给食品加热,则还需携带其它加热设备,给出行带来额外负担, 且经常食用未经加热的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对食品进行加热的包装结构,其他需要加热的物品也存在类似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加热简单,携带方便的罐装食品加热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罐装食品加热罐,包括罐体;上隔板、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且将所述罐体内部分割为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用于放置需加热的食品,所述中腔室用于放置生石灰,所述下腔室用于放置水;开启针,针头朝向所述下隔板,另一端与所述罐体底面固定,用于顶开所述下隔板。根据本技术的罐装食品加热罐,是利用罐体内的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能来加热罐体内的食品,由于反应腔室与罐体是一个整体,便于携带,需要加热时无需其它设备,操作步骤简单,使用方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罐装食品加热罐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上隔板设计为向所述上腔室内凹陷的球面形隔板。所述下隔板为金属隔板,所述下隔板中心部分设计有机压圆形内十字的开启线。所述开启针的针头与所述金属隔板的所述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接触。所述开启针的针头为十字形端头。所述罐体底面设置有球面凸起结构的开启键,所述开启针针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启键焊接、铆接或粘接。所述开启键向罐体下方延伸的下平面设计为不超出所述凸起棱向罐体下方延伸的下平面。所述罐体底部外套有保护罩。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3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部”、“下部”、“顶部”、“底部”、“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适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信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罐装食品加热罐。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罐装食品加热罐,包括罐体10、凸起棱11、 上隔板21、下隔板22、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上腔室31、中腔室32、下腔室33、开启针 41和保护罩5。罐体10为金属罐体,由顶盖、侧壁及罐底构成,整体为密封结构,罐底周边有向罐底下方延伸的凸起棱11,凸起棱11可以是罐体10整体冲压成型的,也可以是在罐体外部外接的,可以起到对罐体整体的支撑作用。上隔板21与下隔板22设置于罐体10内部,与罐体10内壁密封连接,且将罐体10 内部分割为上腔室31、中腔室32和下腔室33。上腔室31放置食品,中腔室32放置生石灰, 下腔室33放置水。上隔板21与下隔板22的作用是划分区域,使食品与生石灰及水分开, 互不接触。上隔板21为金属隔板,其形状可以是向上腔室内凹陷的球面形隔板21,将上隔板21设计为向上腔室内凹陷的球面形状以便于增大上腔室食品的受热面积。向上腔室内凹陷的球面形上隔板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向上腔室内凹陷的球面形状可以是并列的多个球面凹陷形状,或是向中腔室内凹陷的一个或多个球面形状。如图2所示,A处局部剖视放大图中,下隔板22为金属隔板,在下隔板22中心部位设计有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的长度设计为接触到下隔板22边缘的长度或小于接触到下隔板22 边缘的长度。将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设计为较长的十字交叉线,目的在于当开启线上某点被撕裂后,在下隔板22受压的情况下,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能够继续撕裂,起到一定的减压作用。开启针41设置于下腔室33内部,开启针41下方与罐体10底面的球面凸起结构的开启键42相连接,开启针41的针头为十字形端头,且开启针41的十字形端头与下隔板22 的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相接触,开启针41上方十字形端头与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 221的十字方向相对应。开启键42为罐体10底面向罐体10外部凸出的球面凸起结构,且与罐体10为一体结构。开启键42向罐体10下方延伸的下平面设计为不超出凸起棱11向罐体下方延伸的下平面,以便保持凸起棱11对于罐体10起到的稳定支撑作用。开启键42向罐体10外突出的部分为可受力变形结构,通过受力,开启键42的结构可由凸起形变为向下腔室33内的凹进形,同时带动开启针41作用于下隔板22中心部分的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使开启针41顶透下隔板22,达到撕裂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的目的。通过以上动作,在撕裂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之后,下腔室33中的水会进入中腔室32中,并与中腔室32中的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能,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会体积膨胀,因此中腔室32内会增大压力,并向上腔室31与下腔室33内扩充体积。而下隔板22上有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随着体积的不断增加,会以机压圆形内十字开启线221上的撕裂点为中心向周边继续扩展撕裂开启线221,通过挤压下腔室33,从而使更多的水进入中腔室32, 实现给上腔室31中的食品持续加热的目的与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后在中腔室32内膨胀减压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实现在开启针41顶透下隔板22后,下腔室33中的水能够迅速进入中腔室32中,在按动开启键42前,将罐体翻转,使罐体底面向上,同时按下开启键42,此时下腔室33位于上方,下腔室33内的水能够更顺利地流入中腔室32内,从而更好地触发加热反应过程。如图3所示,由于开启键42位于罐体10底部,且容易触碰,在运输或携带途中容易被误开启加热,因此,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罐体10底部外加装保护罩5,将开启键遮蔽住,以便避免误开启的现象发生。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罐装食品加热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10);上隔板(21)、下隔板(22),所述上隔板(21)与下隔板(22)设置于所述罐体(10)内部, 且将所述罐体(10)内部分割为上腔室(31)、中腔室(3 和下腔室(33),所述上腔室(31) 用于放置需加热的食品,所述中腔室(32)用于放置生石灰,所述下腔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装食品加热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0);上隔板(21)、下隔板(22),所述上隔板(21)与下隔板(22)设置于所述罐体(10)内部,且将所述罐体(10)内部分割为上腔室(31)、中腔室(32)和下腔室(33),所述上腔室(31)用于放置需加热的食品,所述中腔室(32)用于放置生石灰,所述下腔室(33)用于放置水;开启针(41),针头朝向所述下隔板(22),另一端与所述罐体(10)底面固定,用于顶开所述下隔板(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二平
申请(专利权)人:于二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