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咸伟专利>正文

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733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包括:硬膜外针管⑴,硬膜外针管⑴的针座⑶的尾端开口呈圆筒状,圆筒壁外设置有L形卡槽,针芯组件⑷的针芯⑸穿过针座⑶,针芯组件⑷的手柄端和针座⑶末端相连;所述硬膜外针管⑴的针座⑶近处开设有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的内口与硬膜外针管⑴的内腔相通,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的外口呈圆筒状。其优点是:可以同时兼顾手感(突破感)和视觉(负压)变化,观察负压更便捷;针座尾端为密封结构,在尾端增加了操作者着力点,由此提高了新手操作的可控性和老手操作的便捷性、舒适性,减少了穿破硬脊膜的几率;硬膜外隙确定管和封堵柱的联合使用,减少了针芯和注射器交替的次数,确定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即可置管,提高了操作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
技术介绍
硬膜外穿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是一种感知技术,即通过操作者手感(突破感、阻力消失法等)和视觉(负压消失、液体悬滴法等)来判断和确认硬膜外穿刺针的位置。 但现有设备装置条件下,通常难以同时兼顾两种感觉。具体的局限如下1.双手持针操作,要么不能同时观察硬膜外负压(带针芯操作),要么牺牲安全性 (不带针芯操作,组织碎片有可能进入针管,被导管等外力带入硬膜外腔);2. 一手持针一手持注射器加压,则力量、方向控制差,尤其对新手而言,严重影响手感,既增加损伤机会(穿破硬脊膜),又增加操作时间;3.上级医师常常无法在第一时间确切观察负压的出现,难以及时指导;4.即使有低阻注射器等负压显示措施,也只是在“感觉”针尖接近硬膜外时才拔出针芯,借助注射器等装置观察负压,仍然是操作耗时用力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以迅速同步观察硬膜外负压变化和阻力消失从而提高操作可控性、便捷性和舒适性的便于感知(兼顾“手感”和“视觉”)的硬膜外穿刺针。本技术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包括硬膜外针管1,硬膜外针管1的针座3 近处开设有硬膜外隙确定管2,硬膜外隙确定管2的内口与硬膜外针管1的内腔相通,硬膜外隙确定管2的外口呈圆筒状可接低阻注射器或其它测压装置;硬膜外针管1的针座3的尾端开口呈圆筒状,圆筒壁外设置有L形卡槽,针芯组件4的针芯5穿过针座3,针芯组件4 的手柄端和针座3末端相连。所述针芯组件4包括针芯5和手柄端,所述手柄端内设置有封堵柱8,手柄内侧设置有点状突起9。所述L形卡槽为现有技术常用的L形槽,点状突起9置于滑槽内,沿纵向移动至底部后,再横向旋转至L形槽的盲端。本技术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是这样实现的将针芯5插入硬膜外针管1, 封堵柱8与针座3的尾端开口紧密衔接,点状凸起9对应L型外槽7,旋转紧固,硬膜外针尾密闭,硬膜外隙确定管2与硬膜外针管1唯一相通;硬膜外隙确定管2连接低阻注射器或其它测压装置;硬膜外穿刺过程中,可用单手或双手持住针座3的手柄和针芯5的尾端便捷地施压进针,当硬膜外针尖端进入硬膜外间隙,伴随阻力消失,与硬膜外隙确定管2相连的低阻注射器或测压装置会因负压而发生位移或指示,从而快速确定硬膜外针尖端的位置。本技术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兼顾手感(突破感)和视觉(负压)变化,观察负压更便捷;针座尾端为密封结构,在尾端增加了操作者着力点,由此提高了新手操作的可控性和老手操作的便捷性、舒适性,减少了穿破硬脊膜的几率;硬膜外3隙确定管和封堵柱的联合使用,减少了针芯和注射器交替的次数,确定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即可置管,提高了操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硬膜外针管与针芯组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2所示,一种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包括硬膜外针管1,硬膜外针管1的针座3近处开设有硬膜外隙确定管2,硬膜外隙确定管2的内口与硬膜外针管1的内腔相通,硬膜外隙确定管2的外口呈圆筒状可接低阻注射器或其它测压装置;硬膜外针管1 的针座3的尾端开口呈圆筒状,圆筒壁外设置有L形卡槽,针芯组件4的针芯5穿过针座3, 针芯组件4的手柄端和针座3末端相连。所述针芯组件4包括针芯5和手柄端,所述手柄端内设置有封堵柱8,手柄内侧设置有点状突起9。权利要求1.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包括硬膜外针管⑴,硬膜外针管⑴的针座⑶的尾端开口呈圆筒状,圆筒壁外设置有L形卡槽,针芯组件⑷的针芯ω穿过针座⑶,针芯组件⑷的手柄端和针座⑶末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膜外针管⑴的针座⑶近处开设有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的内口与硬膜外针管⑴的内腔相通,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的外口呈圆筒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组件⑷包括针芯ω和手柄端,所述手柄端内设置有封堵柱⑶,手柄内侧设置有点状突起⑶。专利摘要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包括硬膜外针管⑴,硬膜外针管⑴的针座⑶的尾端开口呈圆筒状,圆筒壁外设置有L形卡槽,针芯组件⑷的针芯⑸穿过针座⑶,针芯组件⑷的手柄端和针座⑶末端相连;所述硬膜外针管⑴的针座⑶近处开设有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的内口与硬膜外针管⑴的内腔相通,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的外口呈圆筒状。其优点是可以同时兼顾手感(突破感)和视觉(负压)变化,观察负压更便捷;针座尾端为密封结构,在尾端增加了操作者着力点,由此提高了新手操作的可控性和老手操作的便捷性、舒适性,减少了穿破硬脊膜的几率;硬膜外隙确定管和封堵柱的联合使用,减少了针芯和注射器交替的次数,确定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即可置管,提高了操作效率。文档编号A61B17/34GK201987634SQ20112003006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张咸伟 申请人:张咸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于感知的硬膜外穿刺针,包括:硬膜外针管⑴,硬膜外针管⑴的针座⑶的尾端开口呈圆筒状,圆筒壁外设置有L形卡槽,针芯组件⑷的针芯⑸穿过针座⑶,针芯组件⑷的手柄端和针座⑶末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膜外针管⑴的针座⑶近处开设有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的内口与硬膜外针管⑴的内腔相通,硬膜外隙确定管⑵的外口呈圆筒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咸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咸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