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轮式移动升降关节镜训练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476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多功能轮式移动升降关节镜训练台,包括:可活动支架、升降机构、操作平台、支撑塔机构和夹持机构,其中:升降机构设置于可活动支架上,操作平台设置于升降机构上,支撑塔机构垂直设置于操作平台上,夹持机构穿过支撑塔机构上部并与支撑塔机构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调节方便、可以升降、便于移动,适用于膝、肩、踝、肘、髋关节等几乎全身主要关节的关节镜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医疗器械
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多功能轮式移动升降关节镜训练台
技术介绍
关节镜技术属于微创手术技术的一种。随着摄像技术、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关节镜通过关节外皮肤的细小切口,将内窥镜置入关节腔内,通过电视监测,对关节腔内结构进行直接观察和治疗。对关节疾病与创伤的诊断准确率达98% 以上,并可在关节镜监视下,实施咬、切、缝、钻、磨的各种操作。切口非常小,不容易感染,术后愈合快、活动早,治疗效果好,术后几乎不留明显瘢痕,深受患者喜爱。目前临床上利用关节镜可以诊治的关节包括膝、肩、踝、肘、腕、颂、髋、掌指关节,甚至胸、腰椎关节。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不仅仅是一种辅助的关节检查手段,而成为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节镜技术不但能进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还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全身其他各关疾病的诊治。然而由于需经小切口用精细和易损的器械进行操作,并且在狭小而不规则的关节间隙内操作器械,可能对关节软骨产生明显磨损和划痕,又对手术医生技巧提出很高的要求,操作难度大,为避免医源性损伤造成的严重后果,必须详尽了解关节的解剖和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同时要求术者有一定的关节镜基础、良好的镜下定位感觉。一般只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者才适合开展该类手术。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曲线较长,掌握关节镜技术需要花费较长的一段时间。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医生来说,在狭窄的关节间腔内操作器械时可能对关节软骨、半月板、交叉韧带等关节内结构造成损伤。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404251Y,公开日2010_2_17, 记载了踝关节镜牵引固定装置,该技术包括“L”形连杆、锁紧螺母、同心圆盘、圆轮、曲柄和手柄等,结构简单,用于在手术中对踝关节进行牵引固定,而不适合用于多个关节进行固定牵引的关节镜训练。进一步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437000U,公开日2010_4_14,记载了一种膝关节镜手术万向支架,该技术包括架体、承托装置、主轴和滑座等,安装调试复杂,用于在手术过程中对膝关节进行支撑和固定,也不适合用于多个关节进行固定牵引的关节镜训练。综上所述,关节镜技术是一种应用于进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改变传统的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方式。因此通过术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关节镜操作的准确性和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关节软骨组织造成损伤,有利于关节镜技术的进一步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轮式移动升降关节镜训练台,具有结构紧凑、调节方便、可以升降、便于移动,适用于膝、肩、踝、肘、髋关节等几乎全身主要关节的关节镜训练。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可活动支架、升降机构、操作平台、支撑塔机构和夹持机构,其中升降机构设置于可活动支架上,操作平台设置于升降机构上,支撑塔机构垂直设置于操作平台上,夹持机构穿过支撑塔机构上部并与支撑塔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可活动支架包括支架、可锁紧万向脚轮和回收桶,其中可锁紧万向脚轮设置于支架的腿部,回收桶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上框架、丝杠、螺母连杆、手轮、下框架、下滑块、两个上滑块、两个第一连杆和两个第二连杆,其中第一连杆和对应第二连杆相互交错设置且中心铰接,丝杠转动设置于上框架上,手轮设置于丝杠一端,上滑块活动设置于上框架的两侧,螺母连杆活动设置于丝杠上且螺母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滑块固定连接,第一连杆一端与螺母连杆铰接,另一端与下框架相铰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下滑块和上框架铰接,下滑块设置于下框架上。所述的操作平台包括牵引装置、支撑平台和软管,其中牵引装置设置于支撑平台上,软管的一端与支撑平台的底部相连且竖直设置于支撑平台下方。所述的支撑塔机构包括下支撑体、上支撑体、第一半球形支座、第一半球形块、第二半球形块和第二半球形支座,其中上支撑体与下支撑体相连接,第一半球形支座和第二半球形支座相对设置于上支撑体上,第一半球形块和第二半球形块相对合并形成球体并位于第一半球形支座和第二半球形支座构成的球形腔内。所述的下支撑体包括外支撑管、弹簧、卡环、两个锁紧旋钮和若干圆形垫片,其中圆形垫片和分别与弹簧两端接触,卡环把圆形垫片和与弹簧设置于外支撑管内,外支撑管通过锁紧旋钮设置于凸台上;所述的上支撑体包括内支撑管、卡环、推力轴承、锁紧旋钮和卡环,其中推力轴承设置于内支撑管内,内支撑管由锁紧旋钮设置于外支撑管内,下端通过圆形垫片压缩弹簧,卡环将第一半球形支座和第二半球形支座设置于推力轴承上。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柄、第三半球形支座、第三半球形块、第四半球形块、第四半球形支座、固定颂和活动颂,其中第三半球形支座和第四半球形支座设置于夹持柄上,第三半球形块和第四半球形块相对合并形成球体并位于第三半球形支座和第四半球形支座构成的球形腔内,固定颂分别与第三半球形块和第四半球形块相连接,固定颂与活动颂相连。所述的固定颂包括第一基体、柄部、第一锥齿和导柱,其中柄部垂直设置于第一基体,导柱垂直设置于第一基体并与第二丝杠平行,第一锥齿分布设置于第一基体上;所述的活动颂包括第二基体、导套、螺纹孔、活动块和第二锥齿,其中导套设置于第二基体上并与导柱滑动配合,螺纹孔贯穿第二基体并与第二丝杠采用丝杠螺母配合,活动块与第二基体铰接,第二锥齿分布设置于第二基体上,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交错设置。本专利技术对于提高外科医生关节镜操作的准确性和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关节软骨组织造成损伤以及器械损坏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有利于关节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结构运动示意图。图3为可活动支架示意图。图4为升降机构示意图。图5为操作平台上部示意图。图6为操作平台下部示意图。图7为支撑塔机构示意图。图8为支撑塔机构剖切示意图。图9为夹持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可活动支架1、升降机构2、操作平台3、支撑塔机构4 和夹持机构5,其中升降机构2设置于可活动支架1上,操作平台3设置于升降机构2上, 支撑塔机构4垂直设置于操作平台3上,夹持机构5穿过支撑塔机构4上部并由支撑塔机构4夹紧固定。如图3所示,所述的可活动支架1包括支架10、可锁紧万向脚轮11和回收桶12, 其中可锁紧万向脚轮11设置于支架10的腿部,回收桶12放置在支架10上。所述的支架10的上部侧面有一中间有孔的悬架100,下部有一平板101。所述的回收桶10放置在平板101上。所述的可锁紧万向脚轮11上有一开关110。如图4所示,所述的升降机构2包括上框架20、第一丝杠21、螺母连杆22、手轮 23、下框架对、两个下滑块25、两个上滑块沈、两个第一连杆27和两个第二连杆28,其中 第一丝杠21转动设置于上框架20上,手轮23设置于第一丝杠21 —端,螺母连杆22与第一丝杠21相配合安装,两个上滑块沈活动设置于上框架20内,螺母连杆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滑块沈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7 —端与螺母连杆22铰接,另一端与下框架M相铰接, 第二连杆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轮式移动升降关节镜训练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活动支架、升降机构、操作平台、支撑塔机构和夹持机构,其中:升降机构设置于可活动支架上,操作平台设置于升降机构上,支撑塔机构垂直设置于操作平台上,夹持机构穿过支撑塔机构上部并与支撑塔机构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叻王金武张振峰戴尅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