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3126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发电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主控电路和与主控电路连接的电池板开关保护电路、电池板电流检测电路、充电PWM控制电路、蓄电池电压采样电路、负载开关保护电路、温度补偿电路、状态显示电路、告警电路、电源电路、电池板电压采样电路,电池板开关保护电路分别与电池板电压采样电路、电池板电流检测电路连接,充电PWM控制电路与电池板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太阳能发电控制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蓄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保护,对充电电压温度补偿、过压低压报警、过流保护、电池板最大功率点输出跟踪,提高了充电效率,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地降低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充放电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发电控制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今社会中,太阳能发电作为一种绿色新能源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由于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具有随机性,因此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一般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部件。若蓄电池使用不恰当的充放电控制方式,很容易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系统运行的成本;同时由于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有限,只有使用合适的充电方法才能有效利用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对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蓄电池进行有效的充放电管理,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实现蓄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保护、充电电压温度补偿、过压低压报警、过流保护、电池板最大功率点输出跟踪的太阳能发电控制器。本技术一种太阳能发电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主控电路和与主控电路连接的电池板开关保护电路、电池板电流检测电路、充电PWM控制电路、蓄电池电压采样电路、 负载开关保护电路、温度补偿电路、状态显示电路、告警电路、电源电路、电池板电压采样电路,电池板开关保护电路分别与电池板电压采样电路、电池板电流检测电路连接,充电PWM 控制电路与电池板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本技术太阳能发电控制器串联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之间,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进行保护,防止过充电和过放电。所述的电池板开关保护电路包括自恢复保险Fl、瞬态抑制二极管PDl、第一 MOS管 Q1、第二 MOS管Q2、稳压二极管D3、三极管Q7、电阻R1、电阻R8、电阻R13和电阻R14,其中自恢复保险Fl的一端与第一 MOS管Ql的漏极、瞬态抑制二极管PDl相连,另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正极相连;瞬态抑制二极管PDl并联于第一 MOS管Ql的漏极和蓄电池的负极之间; 第一 MOS管Ql的栅极与第二 MOS管Q2的栅极相连,源极与第二 MOS管Q2的源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3和电阻Rl并联于第二 MOS管Q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第二 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8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基极通过电阻R13与主控电路相连,再通过电阻R14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所述的电池板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电容Cl、电容C3、电阻R2、电阻Rll和稳压二极管D4,其中电阻R2、电阻Rll串联后与电容C3并联于第二 MOS管Q2的漏极和蓄电池负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4和电容Cl并联在电阻Rll之间,稳压二极管D4的阴极与主控电路相连。所述的电池板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6、运放IC2、稳压二极管D6和电容C9,其中电阻R19串联在电池板的负极和蓄电池的负极之间,运放 IC2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21与电池板的负极相连、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22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输出端与主控电路相连;电阻R26并联在运放IC2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稳压二极管D6和电容C9并联在运放IC2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的充电PWM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9、电阻R15、电阻R16、稳压二极管 D2、第三MOS管Q3和三极管Q8,其中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D2并联在第三MOS管Q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第三MOS管Q3的源极和第二 MOS管Q2的漏极相连,栅极通过电阻R9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15与主控电路相连,发射机与蓄电池负极相连;电阻R16并联在三极管Q8的基极和蓄电池负极之间。所述的蓄电池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12、电容C4、电容C2和稳压二极管D5,其中电阻R3、电阻R12串联后和电容C4并联在第三MOS管Q3的漏极和蓄电池的负极间;稳压二极管D5和电容C2并联在电阻R12之间;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和主控电路相连。所述的负载开关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10、电阻R17、电阻R18,第四MOS管 Q4、三极管Q6、电容C5和自恢复保险F3,其中电阻R4并联在第四MOS管Q4的源极和栅极之间;第四MOS管Q4的栅极通过电阻RlO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漏极通过自恢复保险F3与负载的正输入端相连,源极和第三MOS管Q3的漏极相连;电容C5并联在第四MOS 管Q4的漏极和蓄电池的负极之间;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基极通过电阻 R17与主控电路相连;电阻R18并联在三极管Q6基极和蓄电池的负极之间。所述的告警电路包括有源蜂鸣器LSI、三极管Q9和电阻R25,其中有源蜂鸣器LSl 的正极连接到5V电源的正极,有源蜂鸣器LSl的负极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9 的基极通过电阻R25与主控电路相连,发射极接地。所述的温度补偿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IC5、电阻R33和电容C15,其中温度传感器 IC5的数据总线与主控电路相连,电阻R33和电容C15并联在传感器IC5的数据总线和5V 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的状态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20、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7、电阻R28、电阻 R32、电阻R34、电阻R35、发光二极管LEDl、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发光二极管 LED4、发光二极管LED5、发光二极管LED6、发光二极管LED7和发光二极管LED8,发光二极管LEDl和电阻R20、发光二极管LED2和电阻R23、发光二极管LED3和电阻R24、发光二极管LED4和电阻R27、发光二极管LED5和电阻R28、发光二极管LED6和电阻R32、发光二极管 LED7和电阻R34、发光二极管LED8和电阻R35分别串联于主控电路的ICl的I/O引脚和地之间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二极管Dl、二极管D7、自恢复保险F4、电容C6、电容C7、电容 C14、电容C16、电感L2、电源芯片IC3和瞬态抑制二极管PD3,其中二极管Dl、自恢复保险F4 串联在充电PWM控制电路的第三MOS管Q3的漏极和电源芯片IC3第一引脚之间;瞬态抑制二极管PD3、电容C6和电容C7并联于电源芯片IC3第一引脚和地之间;二极管D7串联在电源芯片IC3第二引脚和地之间;电容C14和电容C16并联于电源芯片IC3第四引脚和地之间;电源芯片IC3的第三引脚、第五引脚接地,电源芯片IC3的第二引脚通过电感L2和电源芯片IC3的第四引脚相连,电源芯片IC3的第四引脚为5V电源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的主控电路包括微处理器IC1、晶振Y1、电压参考源芯片IC4、电阻R29、电阻 R30、电阻R31、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感Li、二极管D8和按键 SW1,其中晶振Y1、电阻R30并联于主控电路的ICl的I/O引脚之间;电容C8、电容C12分别串联在ICl的I/O引脚和地之间;电感Ll串联在5V电源的正极和微处理器ICl的模拟电源供电引脚之间;电压参考源芯片IC4和微处理器ICl的电压参考输入引脚相连;电容ClO 和电容Cll并联于微处理器ICl的电压参考输入引脚和地之间;电容C13、按键SWl并联于微处理器ICl的复位引脚和地之间;二极管D8、电阻R31并联于微处理器ICl的复位引脚和5V电源的正极之间;电阻R29并联于微处理器ICl的电压参考输入引脚和5V电源的正极之间。本技术的太阳能发电控制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可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发电控制器,其特征是:该控制器包括主控电路和与主控电路连接的电池板开关保护电路、电池板电流检测电路、充电PWM控制电路、蓄电池电压采样电路、负载开关保护电路、温度补偿电路、状态显示电路、告警电路、电源电路、电池板电压采样电路,电池板开关保护电路分别与电池板电压采样电路、电池板电流检测电路连接,充电PWM控制电路与电池板电流检测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闭金杰罗晓曙宋树祥黄守麟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宏博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