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负压系统粉体计量输送的连接装置,连接于负压输送管道上;其包括,外管,其上端连接于粉体计量输送系统,下端连通于负压输送管道;外管与负压输送管道连接处的前后负压输送管道设置第一、第二调节阀;其中,第一调节阀连通大气;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其进口端口径与外管内径大小一致;进口端以下内管直径逐渐减小,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对应该空腔的外管侧壁设一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管,该连通管上设第三调节阀;内管出口端伸入负压输送管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由于受到输送系统本身高负压的影响,而导致无法准确计量和控制输送量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粉体定量输送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负压系统粉体计量输送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为去除焚烧后烟气中的二恶英类污染物质,采取向烟气中定量喷吹活性炭加布袋除尘的技术已经在垃圾焚烧行业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去除效果。由于烧结过程中存在适合二恶英生成的温度区域以及其它条件,因此烧结烟气也存在如何去除烟气中二恶英类污染物质的问题。采用喷吹活性炭粉末的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之一。然而,根据烧结工艺的特点,烧结主排风烟道内的负压高达9000 14000Pa,烟气流量的波动非常大。当活性炭计量喷吹系统和烟道相连后,虽然设有锁风控制装置,但是在如此高的负压下,根本无法起到正常的锁风效果,直接对活性炭粉末的计量输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根本无法进行准确的计量,也无法准确控制活性炭粉末的喷吹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高负压系统粉体计量输送的连接装置,解决由于受到输送系统本身高负压的影响,而导致无法准确计量和控制输送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负压系统粉体计量输送的连接装置,连接于负压输送管道上;其包括,外管,其上端连接于粉体计量输送系统,下端连通于负压输送管道;外管与负压输送管道连接处的前后负压输送管道设置第一、第二调节阀;其中,第一调节阀连通大气;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其进口端口径与外管内径大小一致;进口端以下内管直径逐渐减小,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对应该空腔的外管侧壁设一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管,该连通管上设第三调节阀;内管出口端伸入负压输送管道内。进一步,所述的负压输送管道开设一进口,进口处对应设置一连接管,所述的外管套设于连接管外,外管与连接管之间设密封圈或密封环。另外,所述的第一、第三调节阀接大气一端分别设防尘套,可防止系统工作时,受负压影响吸入各类杂物。由粉体计量系统输送过来的活性炭粉末通过连接器外管进入负压输送管道内,开启第三调节阀,使连接器的外内管管空腔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则粉体计量输送系统与负压输送系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因此可以避免负压输送系统对计量输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三调节阀的开度,并且与第一、第二调节阀配合,调节通过外内管间空腔进入负压输送管道的气体流量,使得粉体计量系统受到一定的负压影响,有利于解决装填密度<0. 32g/mL粉体的出料不畅的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连接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安装和维修,现场设备改装也非常容易。采用本连接器后,可以成功实现粉体计量系统和负压输送系统的有效分离,避免了由于受到系统高负压的影响,对计量设备准确度造成的影响,以及输送量不能有效控制的问题。 大大减少了由于粉体输送不受控而造成的粉体流失。另外,对于装填密度<0. 32g/mL粉体, 无法仅靠粉体自身重力进入计量设备,而通过调节阀5、8、11的配合,可以使计量系统处于微负压状态下,可以有效促进粉体的连续出料,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本技术的高负压系统粉体计量输送的连接装置,连接于负压输送管道1上;其包括,外管2,其上端连接于粉体计量输送系统11,下端连通于负压输送管道;外管2与负压输送管道1连接处的前后负压输送管道设置第一、第二调节阀3、4 ;其中, 第一调节阀3连通大气;内管5,设置于所述外管2内,其进口端口径与外管2内径大小一致;进口端以下内管5直径逐渐减小,内管5外壁与外管2内壁之间形成一空腔6 ;对应该空腔6的外管2侧壁设一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管21,该连通管21上设第三调节阀7 ;内管5 出口端伸入负压输送管道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负压输送管道1开设一进口 101,进口处对应设置一连接管 8,所述的外管2套设于连接管8外,外管2与连接管8之间设密封圈或密封环9。所述的第一、第三调节阀3、7接大气一端分别设防尘套10、10’。系统工作时,打开第三调节阀,使连接器内外管的空腔与大气相连,从而达到将计量输送系统和负压输送系统有效断开的目的。计量输送系统的计量部位不再受到的负压的影响,测量准确度大大提高。并且由于避免了负压对计量输送系统的影响,使得活性炭的输送量得以很好的控制,有效避免了由于负压过大而造成的活性炭流失的问题。当输送粉体物质为比活性炭更轻的粉体,即粉体的装填密度<0. 32g/mL后,会出现粉体出料不畅的问题。此时,只需适当关小第三调节阀,并调节调节阀第一、第二调节阀的开度,使得计量输送系统处于微负压状态下,依靠系统的微负压,促进粉体的连续出料, 并保证一定出料速度,最终实现粉体的有效定量输送。权利要求1.一种高负压系统粉体计量输送的连接装置,连接于负压输送管道上;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管,其上端连接于粉体计量输送系统,下端连通于负压输送管道;外管与负压输送管道连接处的前后负压输送管道设置第一、第二调节阀;其中,第一调节阀连通大气;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其进口端口径与外管内径大小一致;进口端以下内管直径逐渐减小,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对应该空腔的外管侧壁设一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管,该连通管上设第三调节阀;内管出口端伸入负压输送管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压系统粉体计量输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输送管道开设一进口,进口处对应设置一连接管,所述的外管套设于连接管外,外管与连接管之间设密封圈或密封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压系统粉体计量输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三调节阀接大气一端分别设防尘套。专利摘要一种高负压系统粉体计量输送的连接装置,连接于负压输送管道上;其包括,外管,其上端连接于粉体计量输送系统,下端连通于负压输送管道;外管与负压输送管道连接处的前后负压输送管道设置第一、第二调节阀;其中,第一调节阀连通大气;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其进口端口径与外管内径大小一致;进口端以下内管直径逐渐减小,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对应该空腔的外管侧壁设一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管,该连通管上设第三调节阀;内管出口端伸入负压输送管道内。本技术解决由于受到输送系统本身高负压的影响,而导致无法准确计量和控制输送量的问题。文档编号B65G53/52GK202007036SQ20112012354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俞勇梅, 叶佳俊, 常嘉勇, 李咸伟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负压系统粉体计量输送的连接装置,连接于负压输送管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其上端连接于粉体计量输送系统,下端连通于负压输送管道;外管与负压输送管道连接处的前后负压输送管道设置第一、第二调节阀;其中,第一调节阀连通大气;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其进口端口径与外管内径大小一致;进口端以下内管直径逐渐减小,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对应该空腔的外管侧壁设一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管,该连通管上设第三调节阀;内管出口端伸入负压输送管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勇梅,李咸伟,常嘉勇,叶佳俊,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