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885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一种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上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位于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侧面的中下部,所述吸能板的下端超出所述保险杠主体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下移式性吸能板的前保险杠,解决了现有的前保险杠在车体中的整体位置偏上及前保险杠安装空间不足的车型通过减少前保险杠碰撞作用面积的方法来实现前保险杠的安装等原因所导致的小腿碰撞吸能性不足、小腿碰撞伤害值超标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
技术介绍
为了在碰撞中保护被撞行人的小腿,在车辆设计时需要考虑改变前保险杠的结构,用来增强保险杠整体结构的吸能性尤其是行人小腿部位的吸能性,达到最终降低小腿碰撞的伤害值的目的,在中国专利号为ZL200620012813. 8,名称为“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组件”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增加汽车前保险杠抗撞击能力的前保险杠结构,它是通过在前保险杆的后侧设置前保险杠防撞杆,来增加抗撞击能力,但是对于某些车型由于受到散热器格栅布置、外造型等限制,该专利中的双层结构的前保险杠结构不但无法安装、只能单独安装保险杠且保险杠主体的作用面积也只能设计得较小,而且由于在车上的整体位置偏上,对于小腿部位的吸能性不理想,这些均会造成小腿部碰撞吸能性不足,小腿碰撞伤害值超标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下移式性吸能板的前保险杠,解决了现有的前保险杠在车体中的整体位置偏上及前保险杠安装空间不足的车型通过减少前保险杠碰撞作用面积的方法来实现前保险杠的安装等原因所导致的小腿碰撞吸能性不足、小腿碰撞伤害值超标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上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位于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侧面的中下部,所述吸能板的下端超出所述保险杠主体的下端。通过在保险杠主体的前部设置吸能板,且使吸能板位于保险杠主体的中下部,这样在发生碰撞时吸能板能够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且此位置位于行人小腿部位,故能有效地保护被撞人员的小腿受到伤害,同时由于吸能板主要是占用下部空间,故不会影响上部的散热器格栅等部件的安装,也即在安装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既能保证其它部件的安装,又能使保险杠整体的吸能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保险杠主体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一端连接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吸能板的下端上。安装支架一方面起到连接吸能板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吸能板后部有了安装支架的支撑,从而增了吸能板结构的吸能性。作为优选,所述吸能板从上向下依次设有连接部、变形部和碰撞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侧面上,所述碰撞部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碰撞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前方。通过将吸能板设计为变形部与碰撞部不在同一平面上,既能省材, 又能使吸能效果好,还能使车辆的自重不会因为增加了吸能板而产生太大的变化。作为优选,所述变形部上设有诱溃结构。当发生碰撞使,使吸能板与变形部产生压溃变形进行吸收能量,使得被撞人员小腿部位受到的撞击力减小,且小腿受到的挤压变形小,这样有力于被撞人员的安全,且变形效果可以事先预设计。作为优选,所述诱溃结构为贯穿所述变形部的上下表面的通孔。通过在变形部上设计通孔,使得变形部的强度较弱,故碰撞时首先在此处产生变形吸能,启到诱变形的功效,通孔可以设计一排或多排,每一排最好有多个。作为优选,所述吸能板为钢板。抗撞击能力好。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在保险杆主体上连接吸能板且使吸能板位于保险杠整体的中下部即使吸能板的位置下移,从而能够在不影响外造型及总布置的前提下,可将吸能板的碰撞作用面积设计得较大,达到有效降低小腿碰撞伤害值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截面示意图。具体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1,在保险杠主体1上设有吸能板2,吸能板2依次设有连接部21、变形部22和碰撞部23,碰撞部23 位于保险杠主体1的前侧面的中下部,碰撞部23的下端位于保险杠主体1的下端的下侧, 连接部21焊接在保险杠主体1上,变形部22上设有诱溃结构M。参见图2,保险杆主体1左右对称,在保险杠主体1的下侧面11上设有三个安装支架3,安装支架3的上端焊接在保险杠主体1的下表面11上,安装支架3的下端焊接在碰撞部23的后侧面的下部上,诱溃结构M为贯通变形部22的上下表面的一排通孔,通孔共有十一个,碰撞部23的前侧表面25与保险杠主体1的前侧表面12相平行。使用时,将保险杠主体1安装在汽车的前部,使吸能板2位于汽车的前方,当汽车的前部碰撞到行人时,吸能板2的碰撞部23首先受到撞击,在诱溃结构M的诱导下,变形部22处发生变形吸能,使得作用在被撞人员的小腿上的能量进一步减小,有效地降低了小腿的伤害值。实施例二,参见图3,一种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1,在保险杠主体1上设有吸能板2,吸能板2的横截面为波浪形,吸能板2的上端通过上固定螺钉13 固定在保险杠主体1的前侧壁14上,吸能板2的下端连接在安装支架3上,安装支架3的上端通过下固定螺钉15固定在保险杠主体1的下侧壁17上,安装支架3的下端通过铆钉 16铆接在吸能板2的下端上,安装支架3位于吸能板的后侧,吸能板2位于保险杠主体1的前侧面的中下部,吸能板2的下端超出保险杠主体1的下端。权利要求1.一种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上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位于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侧面的中下部,所述吸能板的下端超出所述保险杠主体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主体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一端连接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吸能板的下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板从上向下依次设有连接部、变形部和碰撞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侧面上,所述碰撞部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碰撞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前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上设有诱溃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溃结构为贯穿所述变形部上下表面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板为钢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一种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上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位于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侧面的中下部,所述吸能板的下端超出所述保险杠主体的下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下移式性吸能板的前保险杠,解决了现有的前保险杠在车体中的整体位置偏上及前保险杠安装空间不足的车型通过减少前保险杠碰撞作用面积的方法来实现前保险杠的安装等原因所导致的小腿碰撞吸能性不足、小腿碰撞伤害值超标的问题。文档编号B60R21/34GK202006774SQ20112001814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专利技术者刘卫国, 吕晓江, 吴成明, 李书福, 杨健, 王纯, 赵福全, 陈鹏飞, 颜海棋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上设有吸能板,所述吸能板位于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侧面的中下部,所述吸能板的下端超出所述保险杠主体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江陈鹏飞颜海棋王纯刘卫国吴成明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